今何在
原名曾雨,1977年生,1999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曾出版小說《悟空傳》、《若星漢天空》、《九州·羽傳說》系列、電影小說《天下無雙》等。現任《九州幻想》雜志主編。
三天后,周星馳電影《西游降魔篇》上映,同期,今何在與周星馳合作的同名電影改編小說上市。
自2001年首次出版《悟空傳》,到《西游日記》,再到《西游降魔篇》,已歷經十二年。今何在早已因《九州幻想》成名。作為奇幻代表作家,他心中一直有隻不死心的猴子,隨閱歷漸長不斷變化,由叛逆少年至自嘲中年。激烈平復,心中生出慈悲和寬容。也迫使他一遍遍回頭去審視那條九九八十一難的西游路,把一路的神仙鬼獸,都看出世間悲歡,人性況味。
這好比因《大話西游》引發時代解構風潮的星爺,18年后借懷舊之風歸來,再論西游。雖然他們相差了15歲,但總有相似之處——西游故事中寄存著他們的人生路。
今何在說,西游是寫不完的。我要寫我們當代的西游。
西游故事
西游是寫不完的人生路
新京報:四大名著裡,你最喜歡《西游記》嗎?從《悟空傳》、《西游日記》到《西游降魔篇》,為什麼如此執著地寫西游,寫這隻猴子?
今何在:四大名著各有其價值,我認為西游說的是道路與追求,三國說的是世事與滄桑,水滸說的是熱血與悲涼,紅樓說的是情愛與絕望,最后他們說的都是他們對人生的評述。所以,我是在借古典題材說我所看到的人生,這顯然和幾百年前不一樣。並不是我執著地要寫西游,是因為西游本身就寫不完,每個人每個時期的生活與想法都不同,寫出的西游也不可能一樣。
新京報:你心目中的這隻猴子是不是很沒有安全感,雖然它的外表一直在斗戰勝,要克服,要打倒。它是另一個你嗎?
今何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西游,都有一隻猴子,我的這隻其實還是挺有安全感的,隻不過它想做的事太多總不甘心平凡,所以自然就會覺得這個世界太小太沉悶太拘束。
新京報:這部作品的語言風格也是星爺的特色,《大話西游》對你當年的影響有多大?
今何在:高中時看到《大話西游》,只是覺得好玩,也許因為並沒有經歷感情。后來大學畢業再看就明白了更多。那時大話在網上最流行,我們上網說話都引用它的句子。它給我最大的影響是讓我明白了,如果只是死板地“忠於原著”,反而是不理解西游的真正內涵,因為西游就是人生路,所以每個時代每個人的路都不一樣,一個現代人不該去照搬古人。你要忠於的是當代和我們自己,所以當然要寫我們這個時代的西游,於是我才寫出了《悟空傳》。
電影
周星馳就像一個大小孩
新京報:你如何評價這部剛上映的同名電影?作為改編小說,和電影最大的不同在哪裡?
今何在:如果,你想過年時看一部開心熱鬧有愛,特技效果也不錯的電影,那它很適合。我理解的小說不是照搬電影對白,肯定要有再創作。小說應該更重於表現感情,深化人物形象,而視覺享受則可以交給電影去達成。看電影時我還擔心和我的西游差距很大,但看完我很高興星爺有許多想法和我是一樣的。比如唐僧不是一個軟弱廢柴,而是懂大愛的人,每個妖魔都有自己傷心的過去等,甚至包括豬八戒都可以很帥。小說和電影的不同是擴充了很多電影裡沒講到的東西,比如裡面角色們的身世,五百年前的恩怨情仇等等,也加了很多感情戲。另外電影中孫悟空豬八戒沙僧都是魔,很凶惡,在小說中我給他們增加了更多人的一面。
新京報:周星馳是個什麼樣的人?據說他生活裡很嚴肅沉默。他讓你印象深刻的地方在哪裡?
今何在:一開始我也以為他生活中嚴肅沉默,后來發現他就像一個大小孩,和你不熟時有點拘謹。可能因為他電影中形象太鬧,所以現實中才顯得安靜,但如果他生活中和電影中一樣,大家可能會把他送進瘋人院。他還是很有幽默感的人。我話也不多,所以能理解他,話不多是因為不想說廢話。他在媒體前的表現,正說明他是一個不太喜歡說場面套話交際逢迎的人。他會認真聽你說話,一邊聽一邊思考,他是真的在乎而不是裝禮貌。如果他不想聽,根本不會裝客套和你聊。
新書
愛和救贖讓故事變得更平和
新京報:為什麼說《西游降魔篇》圓了你少年時的夢想?相比前兩部,這部你更想說什麼?
今何在:意思是我少年時一直看周星馳的電影,非常喜歡他的電影。這次可以和他合作,算是圓了一個夢想。《悟空傳》更多是青年人的沖撞與憤怒,《西游日記》裡有中年人的自嘲與執念。而《西游降魔篇》則是我的人生理念與周星馳的人生理念的一次偶遇也是一次碰撞,結果我發現了一個我之前也不曾看到過的新的世界。
新京報:《悟空傳》裡縮減了人和神的距離,而在《西游降魔篇》裡,你淡化了人和魔的分別。從《悟空傳》裡的顛覆,反傳統和不妥協,到《西游降魔篇》裡的寬容、理解,最終將一切歸於因果。這些變化是如何產生的?
今何在:一方面是自我的成熟,一方面這本是合作的作品,所以,星爺的故事本來就有的那種愛與救贖,也使我的故事變得更平靜溫和,他故事中的唐僧是容忍與寬容的,一點不會暴力,對一切惡都想用愛與歌聲去包容化解。他比我年長得多,經歷的也更多,所以他的平靜也能化解我的狂躁。西游其實是前生后世互為因果,唐僧是孫悟空的師父,但是同時他也是因為遇上孫悟空,在魔性人性與佛性的掙扎中才完成了自己對佛法的徹悟,成為了真的大師。
時代
有價值的東西需要時光檢驗
新京報:《悟空傳》同名話劇最近也在巡演,它的人物設定和情節,和你的《悟空傳》更接近還是和《大話西游》更接近?
今何在:你能看到很多熟悉的影子,但你分不清它更像哪個,因為這不是什麼父母小孩的關系,這是一個獨立的全新的故事,裡面的人物和情節與《悟空傳》《大話西游》都完全不同。非要去比較隻會讓自己更迷惑,不如忘記之前的,讓心中本來無一物去接受新的東西。
新京報:《悟空傳》從BBS時代開始風靡,這個時代比以前浮躁得多,為什麼人們還喜歡今何在的猴子,還懷念周星馳的《大話西游》,這是一種懷舊嗎?
今何在:這個時代的確很難讓人無功利靜心寫文章,因為一切都是以金錢來衡量價值,利益成了唯一標准。所以很難再出現那些自然率性真誠的文章了。並不是這個時代沒有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而是當它放在你眼前,你卻因為找不到它的標價而棄之一旁。所以需要時光去檢驗。人們懷念過去,其實是懷念他自己當初還沒陷入世故庸俗時的純真美好時光。
■ 段子
2011年冬天,在北京三裡屯,今何在見到了周星馳。
周星馳一見到今何在就說:“啊,我看過你的《悟空傳》,仰慕你很久了。”
這不是一個冷笑話,看著《大話西游》度過青春期的今何在忍住了狂喜。以作家之身,和電影導演合作,今何在的起點足夠高——之前是王家衛和劉鎮偉,這一次他的合作對象是周星馳。(記者 劉雅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