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水軍”影響受眾選擇 靠譜的評論在哪裡--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網絡水軍”影響受眾選擇 靠譜的評論在哪裡

張  賀

2013年02月28日08: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有一則藥品廣告說:“不看廣告看療效。”意思不錯,但問題是不服上一劑,怎麼知道療效?即便自己不吃,恐怕也要問問吃過的人效果如何。但如果吃了藥才發現不對勁,可就沒地兒買后悔藥去了。

  如今文藝領域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許多觀眾在看了網絡上的評論之后,走進影院卻發現評論裡寫的“各種好”根本沒影兒﹔根據報刊上的書評買了本書,結果大失所望。更奇怪的是,有的作品在網絡上的打分一會兒是接近滿分的高分,一會兒卻又變成了不及格的一兩分,讓人無所適從。據報道,這是“網絡水軍”在作怪。電影《王的盛宴》、新譯圖書《小王子》等先后爆出涉嫌使用“網絡水軍”,影響受眾選擇。

  西諺有雲:“騙我一次是你的錯,騙我兩次是我的錯。”“水軍”的泛濫隻會使讀者警惕網絡評論,不再輕易上當。因此,與“網絡水軍”相比,大眾傳媒上的文藝評論的問題更應引起重視。

  近十年,我國媒體的一大變化是普遍重視評論,網絡評論更是活躍,就連《新聞聯播》也增設了評論欄目。但這些評論絕大部分是時政評論和社會評論,與之相比,文藝評論就顯得頗不景氣了。這一點從許多報刊的文化版、副刊紛紛變成文娛版這一名稱的變化上就不難看出。文藝批評更偏向於娛樂性,真正從藝術創作角度檢討得失、評析優劣的評論文章反倒不多見。有些文藝評論難逃“紅包評論”、“人情評論”、“圈子評論”的嫌疑。

  同時,傳統的文藝評論雜志和報紙的發行量日漸下降,對普通大眾的影響力已經微乎其微。網絡作為信息渠道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受商業利益的影響,網絡評論的可信度和可靠性一直頗受質疑。這一切都嚴重影響了文藝評論在群眾中的聲譽,影響了評論提升創作的作用。

  現在每年新出圖書20多萬種、影片700多部、電視劇3000多部,各類音樂會、演唱會不計其數……文化產品的極大豐富,使如何選擇成為令廣大觀眾和讀者頗感頭疼的問題。文藝評論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沙裡淘金,把值得關注和欣賞的作品及時推介給受眾。但文藝評論陣地的縮減和質量的下降,使讀者不時發出“靠譜的評論在哪裡”的疑問。

  因此,大眾傳媒應該把文藝評論建設作為媒體公信力建設的一個重要抓手,給文藝評論保留一定的版面和時段。在網絡時代,獲取信息並不難,難的是如何理解信息。近年來,解釋性報道和時評的紅火正是傳統媒體應對網絡挑戰、更好滿足讀者需求的努力。顯然,生動活潑、富有真知灼見的文藝評論也是在為讀者解讀信息,一定會受到讀者的歡迎。

  同時,應該提倡大家名家特別是創作者自己動手寫評論。因為對創作甘苦有切身體會,創作者的夫子自道往往能深入到藝術規律的深處。美國作家斯蒂芬·金曾寫了一本《論寫作》,其生動真實、詼諧瀟洒的文筆令人賞心悅目,不比讀小說差。反觀國內,已經成名的文藝家罕有在大眾媒體上開設評論專欄的,缺乏權威性的文藝評論已經成了國內媒體的通病。版面縮減、網評注水、名家缺席……難怪讀者難覓“靠譜的評論”。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