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鏡面思維捕捉時評論題--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3年3月

運用鏡面思維捕捉時評論題

黃家雄

2013年04月01日14:51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摘要】面對豐富多彩、快速流變的生活現象,很多時評作者不知怎樣選擇論題,感到茫然。而有的作者隨便碰到一個問題就能寫出有影響力的作品。其奧秘很多,重要的一點是善於運用鏡面思維:面對近距離的生活現象,運用望遠鏡鏡面思維﹔面對表面生活現象,運用透視鏡鏡面思維﹔面對隱蔽或剛剛萌芽的生活現象,運用顯微鏡鏡面思維﹔面對單一微小的生活現象,運用凸透鏡鏡面思維﹔面對大而復雜的生活現象,運用凹透鏡鏡面思維﹔面對大而籠統的生活現象,運用折射鏡鏡面思維﹔面對正面或反面的生活現象,運用反光鏡鏡面思維﹔面對復雜具有多義性的生活現象,運用棱鏡鏡面思維,均可成功地捕捉到有價值的論題。運用鏡面思維,作者要建構復雜的信息網絡,把握社會整體。

【關鍵詞】快速流變﹔時評論題﹔鏡面思維

面對繁復多彩、快速流變的現實生活,不少時評作者感到茫然,不知從何下手,不知怎樣捕捉有價值的評論論題。相反,有的時評作者手上像拿著一根魔術棍,隨意指點就能抓住有價值的評論論題。其奧秘在哪裡?深入探討,發現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運用了鏡面思維。鏡面思維由三隻眼構成:第一隻眼,是用鏡頭這隻仿生眼感應生活,審視、觀察、發現事物原生態的價值所在﹔第二隻眼,用攝影者的眼睛進行選擇﹔第三隻眼是時評作者的透視力,即把自己的經驗、聯想、思考、直覺迅速地綜合起來,去發掘評論對象背后深層的本質意義。由於一些時評作者能運用這三隻眼睛構成的鏡面思維,所以能在感應、選擇、透視中敏捷快速地捕捉到有價值的評論論題。鏡面思維有不同的類型,下面本文具體論述在不同情況下如何運用不同的鏡面思維。

一、面對近距離的生活現象,運用遠望鏡鏡面思維,捕捉有價值的評論論題

辭書雲:望遠鏡是觀察遠距離物體的光學儀器,最簡單的折射望遠鏡由兩組透鏡組成。

時評作者每天面對的首先是身邊的生活現象,這是近距離的。如果對近距離的生活現象隻作“近視”“平視”,就發現不了有價值的評論論題。如果運用望遠鏡的鏡面感光近距離的生活現象,然后用兩組透鏡作“遠視”“仰視”,站在時代的高度觀察審視身邊的生活現象,進行聯想,將此同社會全局、時代大潮聯系起來思考問題,就能隨時在近距離的生活中捕捉到有價值的評論論題。如,為了慶祝香港回歸,人民日報評論員來到香港採訪寫作了評論文章《香港看人》。評論選取的均是身邊碰到的一些小事:一位衣著朴素的女士操著普通話。香港人與內地人過去存在的那些洋與土、富與窮的界限已不那麼分明了。記者在香港街頭用普通話採訪,沒有問題。記者回內地攜帶的不是鼓鼓囊囊的食品,而是計算機、照相機、攝像機、錄音機等,行李簡單實用。這些事情的確平常瑣細。當時在香港採訪的很多記者無人關注這些,唯獨李德民、米博華舉起望遠鏡鏡頭,首先近距離拍下這些身邊看似平常的小事,然后用第三隻眼睛,把這些小事推遠,將其同時代的變革、內地與香港的巨大變化聯系起來進行評說:“如果不是內地經濟發展了、人民富裕了,內地與香港之間的差距會越拉越大,是改革開放把這個距離一下拉近了。《香港看人》看出了一件件新鮮事,也想到了一層層新道理”。新道理是什麼?就是隻有改革、隻要堅持改革,就能改變一切。這篇時評近距離選題,用身邊小事闡述大道理,令人心靈顫動。另如,《新民晚報》的《於細微之處見嚴字》、《河北日報》的《迎著老百姓的方向走》等都是選取身邊的微小事情、用望遠鏡鏡面思維作處理所寫下的好作品。

二、面對表面生活現象,運用透視鏡鏡面思維,捕捉有價值的評論論題

辭書雲:透視就是利用X射線透視過人體在熒光屏上所形成的影像觀察人體內部。所謂透視鏡就是運用透視原理,清楚地看到表面事物的本質。

時評作者選擇論題,一般看到的是表面的生活現象。表象有真相和假象,如果在假象中選擇論題,就會使時評失真。而在真相中選擇論題,由於真相處在現實生活的表層,很多表層生活現象看似隻有一般意義,易於被一般時評作者所忽視,而思想深邃的時評作者面對表面的生活現象,善於運用透視鏡鏡面思維,去透視表象生活的底裡,於是就不斷地捕捉到有價值的評論論題。如,身處風險社會中的中國,突發風險事件頻仍,開始人們非常關注,時間一長,人們見怪不怪,對這類表面現象產生審丑疲勞。時評《事故頻發的背后》面對這類司空見慣的表面現象,運用透視鏡鏡面思維,選取飛機墜毀、礦難、交通事故、開縣井噴毒氣泄漏、小浪底水庫游船傾翻等表面事件,讓它們在鏡面上感光,然后用第三隻眼將這些司空見慣的現象與經濟秩序尚不合理、不法利益體系、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等問題聯系起來,挖掘表面現象背后的原因,從而選取一個人人眼中有卻個個筆下無的論題,寫出一篇有新意的時評文章。再如《長沙晚報》刊發的《中國人過中國節》、央視《焦點訪談》的《海南一中學學生每學期購買一次校服》、《北京青年報》的《孩子們:你踩踏綠地,小草舒服嗎?》等篇什,都是運用透視鏡鏡面思維來選擇論題的。

三、面對隱蔽的或剛剛萌芽的生活現象,運用顯微鏡鏡面思維,捕捉有價值的評論論題

辭書雲:顯微鏡是觀察微小物體用的光學儀器,主要由金屬筒和兩組透鏡構成。

由於事物之間復雜的聯系性,一些有價值的生活現象往往被其他生活現象所掩蓋,隻露出一點點形跡﹔有的有意義的事物剛剛冒頭,隻露出一點點芽尖。對於此,一般人注意不到。具有新聞敏感的時評作者運用顯微鏡鏡面思維選擇它,讓它在鏡頭上迅速感光,然后用第三隻眼作穿透,就可選定有價值的評論論題。如,中國乒乓球隊能每次在國際重大賽事中取得輝煌成績,得益於陪練隊員的奉獻精神。但每次乒乓球隊奪冠歸來,人們都把掌聲、鮮花獻給他們,而陪練隊員那種似乎微小的默默奉獻精神被表面現象所掩蓋,從未引起人們的注意。時評人王涵拿起顯微鏡,運用兩組透鏡,撥開掩蓋陪練人員精神的表象,選定論題寫作了《磨刀石》一文,用贊美之筆評說了陪練隊員的無私奉獻精神,肯定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又如,復旦大學經濟學家張軍聲稱自己以前從不關心籃球,自從姚明打入NBA后,現在開始看NBA比賽了。在張軍看來,這不單是一次成功的商業運作,而且反映了國人逐步跨出部門所有制的觀念桎梏。這一觀點剛表達,《新民周刊》記者蘇慶就用顯微鏡鏡面思維作思考,選取此為論題,寫作了《姚明是一筆財富》,表達了時代的大主題:“在發達的市場經濟中,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所有權能夠流動了。”再如《人民日報》的《記者也是戰士》、《燕趙都市報》的《那一吻,在我們心裡蕩漾》等作品,亦是這方面的好實例。

四、面對單一微小的生活現象,運用凸透鏡鏡面思維,捕捉有價值的評論論題

辭書雲:凸透鏡是透鏡的一種,中央比四周厚,平行光線透過以后,向軸線的方向折射聚焦於一點。物體放在焦點以內,由另一側看去就得到一個放大的虛像,通稱為放大鏡。

時評作者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的,多是單一的小事,倘若拘囿於小、拘囿於單一,以小看小、以單一看單一,就發現不了什麼。如果時評作者拿起凸透鏡對單一的很小的生活現象作審視,將其置於焦點以內放大,凸顯其重要價值,就能選擇到有價值的評論論題。如,2010年兩會期間,政協委員張曉梅在自己的微博上公開了一個信息,每個委員的房間裡每天放有新鮮水果,其中有小黃瓜,並上傳了小黃瓜的照片。時評人曹林見了心頭為之一動。這是政協委員開會生活中的一個極小的生活細節,曹林把這個細節放在凸透鏡的焦點上予以放大:兩會上代表們伙食不錯,有蜜豆蝦仁、油燜明蝦、中式牛仔骨、煎南瓜……價格不低。兩會上,代表們辦公使用的是聯想電腦。還有客房費、交通費、會務費。接著用第三隻眼透視:每年納稅人花在兩會上的錢財不少,代表們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這些福利,自己交的履職答卷應對得起這些福利。從而選定論題,寫出了一篇代表公眾心聲的時評《幾個提議案對得起體貼的小黃瓜》,具有無比的韻味。又如時評人鐘懷在跟孫女吃飯時,孫女問:“最好的人才能做黨員是嗎?”這本是一個兒童一般的問話,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聽到。可鐘懷聽了,心頭一顫,認為難以回答,由此觸發了自我反省與現實聯想:在整頓經濟秩序中各地接到的群眾舉報,有不少舉報對象正是黨員﹔類似孫女的提問可能在別的黨員家中也會碰上,但願長輩能作出令人滿意的回答。時評人鐘懷運用凸透鏡鏡面思維,將一句平常的問話加以擴展與放大,從而捕捉到了一個有價值的論題,寫作了《孫女的提問》一文,評說了黨風建設的重大主題。五、面對大而復雜的生活現象,運用凹透鏡鏡面思維,捕捉有價值的評論論題

辭書雲:凹透鏡是球面鏡的一種,反射面凹進去,能把平行的光反射后聚在鏡面的一點上,這點叫焦點。

時評作者面對現實生活,經常會碰到有意義的大而復雜的生活現象。這種生活現象有其發生、發展、結束的完整過程,與其他生活現象有復雜的聯系。由於對象龐大,有的時評作者不知如何下筆、如何抓頭緒,於是棄之不用。有經驗的作者拿起凹透鏡作審視,把大而復雜的生活現象聚於鏡面的一個點上,化繁復為單一,抓住最有意義的一個點、一個側面,從而選定論題。如一些干部懷揣愛民之心、為民之責、謀福之策走上領導崗位,可在實際工作中,不少干部隻熱心於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並樂此不疲,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重大損失。對此如何評論?這是一個大而復雜的論題,確乎如老虎吃天,無處下口。《人民日報》發表的《用機制確保群眾參與》一文將這一大而復雜的現象放在凹透鏡下萬取一收:搞“形象政績”的干部眼光隻“對上”,不“對下”。並用第三隻眼透視,要根治這一不良現象,一個好辦法就是讓群眾在干部的選拔任用上有知情權、監督權,最重要的是有發言權,甚至決定權。這樣的透視觸及中國干部制度改革的重大問題,從而使選題具有重大意義。再如,南亞海嘯重大災難發生后全球關注,時評面對這樣一個漫天大題,正面評說必然大而無當。《中國青年報》發表的《南亞海嘯與我們應有的世界公民意識》,運用凹透鏡鏡面思維,從香港一些知名人士快速向南亞災民伸出援手切入,聚焦中國內地公民缺乏公民意識,從而成功地選定論題,寫出了一篇具有啟蒙價值的時評。

六、面對大而抽象、籠統的生活現象,運用折射鏡鏡面思維,捕捉有價值的評論論題

折射鏡指折射望遠鏡。辭書雲:它用透鏡組成。物鏡用會聚透鏡而目鏡是發散透鏡的,亦稱“伽利略望遠鏡”,看到的像為正立,用於日常觀察。

在時評寫作中,作者會碰到一些非事件性的生活現象,這種生活現象大而抽象、籠統,或只是一個概念。對此,如果正面直取、正面評說,文章內容就會空洞抽象。遇到這類生活現象要避開正面,運用折射鏡鏡面思維,在大而抽象的生活現象之外選取與之有關的另外一件事進行評說、進行折射,就可以寫出意趣盎然的好評論。如“權大於法”“以權代法”,人們崇拜與追求權力,隻認官、不認人,這是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對這種大而抽象的社會現象進行評說不好下筆,如果正面評說,必然空洞乏味。《工人日報》發表的《和尚便是和尚》一文,避開正面取材,運用折射鏡鏡面思維,選取兩件事進行評說:第一件事是一個香火頗盛的寺廟被有關部門定為副處級,住持成為副處級干部﹔另一件事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一位一級研究員、國際知名學者在很長時間內,住房用車等諸多問題都得不到應有的解決,最后,是一位中央領導同志親自批示按副部長級待遇,才解決了問題。本文對這兩件事進行分析,最后聯系“權大於法”“隻認官,不認人”的社會現象進行評說。由於運用了折射鏡鏡面思維,使評論寫得具體,對現實批判有力。另如《談“接軌”》《磨刀石》等亦是運用折射鏡鏡面思維捕捉論題所寫成的好作品。

除此以外,面對正面或反面的生活現象,運用反光鏡鏡面思維,可以快速准確地捕捉有價值的評論論題﹔面對復雜的具有多義性的生活現象,運用棱鏡鏡面思維,可以多向性地選擇具有價值的評論論題,寫成系列時評。在此,筆者為了論述的方便與簡便,只是單一地就某一鏡面思維作了研究與論述。其實,面對復雜的生活現象,要綜合運用多種鏡面思維處理問題,這裡就不再作具體論述。僅從以上所論述的內容,我們就可以看到,善於運用各種各樣的鏡面思維,可以幫助時評作者在近距離的、表面的、隱蔽的、單一的、復雜的、抽象的生活現象面前,以敏銳的觸角、快捷的速度,捕捉到有價值的評論論題。而且,當選擇的論題出現不協調的情況時,各種鏡面思維能幫助時評作者在瞬間調整思維,對之作出靈活處理,去發現新的東西,使時評贏得獨創。

最后要指出的是,多種多樣的鏡面思維,均是現實社會生活中的萬事萬物在時評作者頭腦中的能動反映。時評作者要想獲得鏡面思維能力,首先要廣泛地涉獵、更新各種理論知識,因為這是思維騰飛的基礎。其次,要樹立生活的整體觀,能用歷史眼光、現實眼光、未來眼光燭照生活,把握社會生活的整體結構,在各種生活現象的交集中去捕捉有蘊含、有意義的事物,在日常生活現象中去發現有價值的評論對象。再次,要多閱讀、多分析一些時評精品,看各種鏡面思維在不同的情況下如何運用,以增強自己的悟性,獲得運用鏡面思維的經驗。

(作者為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教授)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燕帥)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