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兩部“走出去”的影視作品,在海外出現了一冷一熱現象。一個是今年在中國內地電影市場上票房已近13億元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北美市場遇冷,截至目前隻收獲了6萬美元。另一部電視連續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在坦桑尼亞熱播,成為熱門話題。影視作品是當今文化輸出中最直接、也最有影響的一類。這兩部作品在海外的“冷”與“熱”,能否給我們更多的思考?中國影像,該怎樣影響世界?
強化傳播,而非強權傳播
曾慶瑞
《媳婦的美好時代》發行到坦桑尼亞,是一種跨文化傳播活動。當今世界,多數人都主張尊重文明的多樣性,承認文化的差異性。於是,跨文化傳播有一個重要的國際准則,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國有大小,文化有盛衰。在正常的國際秩序中,可以有文化的強勢傳播,但是文化的強權傳播勢必折戟沉沙。電視劇的跨文化傳播也如此。
美國電視劇《豪門恩怨》在非洲一度熱播,那是在一種文化擴張主義或者說電子殖民主義的對外文化政策主宰下,企圖用一種“替代性滿足”來麻醉受傳地民眾,甚至貽害這些民族的少年兒童,圖謀買斷他們的未來,當屬強權傳播。結果,《豪門恩怨》風行一時之后,迅速成為明日黃花,風光不再。
因此,電視劇創作者應該有文化傳播的使命感,使自己的作品能夠向世人展示我們民族蘊含豐富的文化形象,葆有我們民族真善美的大氣磅礡的感染力,播撒中華文化藝術風姿綽約的神韻和魅力,用一流的表達方法講好了一流的人物故事,足以讓人觀賞,讓人品味,讓人記憶。
《媳婦的美好時代》成功傳播,經驗正在於此。有人說,電視有差異,媳婦無國界,非洲觀眾因此產生接地氣的親近感,從而有了觀看的美學意味。然而,也有一些電視劇,刻意張揚一種和我們民族“和合”文化相悖謬的“斗爭”哲學,肆意炫耀一種“養眼”而不“養心”的“視覺盛宴”,做足了商業元素乃至情色元素,以此刺激人、挑逗人、吸引人。到頭來卻連故事都不會講了,即使走出去了也總是鎩羽而歸。如此,何談跨文化傳播?
中國電視劇走出去的關鍵,是電視劇從業人員做足文化思想精深、藝術演繹精湛的功課,做足產品制作精良、傳播胸懷天下的功課。舍此而別求,以至誤入歧途,則難以擔當電視劇跨文化傳播的使命。
(作者為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博導)
注重細節,超越文化隔閡
楊早
在所有文化輸出的形式中,影視劇無疑是最為直接、最有影響的一種。導演和影評人也總是說:“影像不需要翻譯。”然而,《人再囧途之泰囧》在北美市場的“遇冷”提醒我們,“無需翻譯”的中國影像,何時才能逆襲北美,從分眾市場上分一杯羹,再到與好萊塢爭一日之雄長?
是文化的隔閡嗎?不能否認,文化的差異會導致接受的差異,中國火爆的影視劇可能逾淮則成枳。但反過來說,好萊塢推出的大片美劇,在中國這片土地總是屢創奇跡,難道文化隔閡是北美觀眾獨有的嗎?中國影像又做出了哪些努力去超越文化隔閡?
是技術的差距嗎?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甚至比卡梅隆的《阿凡達》更受好萊塢影評人的好評,因為前者的3D技術“沒有拿來當噱頭或煽情,而是用來加深了電影的空間感和事件本身”。而李安《飲食男女》、《臥虎藏龍》等中國味道濃郁的影片,仍然在北美贏得市場,充分說明文化隔閡與技術差距並非中國影像“走出去”不可逾越的障礙。
那麼,問題的症結究竟在哪?態度和細節,恐怕是一個重要方面。近年來此起彼伏的國產古裝大片和宮斗劇,流於粗制濫造,讓人哭笑不得。
一位外國朋友說,好萊塢電影不管主題多幼稚,價值觀多荒誕,內容多牽強,但注意細節是其一以貫之的優點,這些細節包括布景、道具、服裝、化妝,更包括人物設計、社交禮儀,一定要還原為劇中角色所在時空背景下的生活場景。我們常說電影是造夢工廠,可是如果夢境不夠真實,又怎能帶領觀眾入夢?
中國電影離好萊塢成熟的工業體系還有很多年的距離,所寄望於中國電影的是:遵循市場與生活規律,用最認真的制作來為自身正名。現在,普通美國人已經離不開中國生產的日用品,在他們消費的精神產品中,也應該有Made in China的一席之地。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