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自1948年6月15日誕生起,人民日報始終與時代同步、與人民同行,忠實記錄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光輝歷程,見証國家發展,推動社會進步。65年艱辛奮斗,65年春華秋實,與新中國共同成長,與新時代一同進步,人民日報又站在了新的起點上。人民網特別推出人民日報創刊65周年紀念專題,重溫歷史動人瞬間。
從1949年人民日報遷到王府井大街51號出版,到1979年搬到金台西路2號現址,整整三十年。三十年間,無論是緊張的工作,勤奮的學習,還是豐富多彩的娛樂體育活動,都給人們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回憶。
解放初期,報社年輕的同志較多,非編輯部門不少同志是剛從農村出來參加工作的,文化水平低一些,有的同志給農村的愛人、父母寫信都要請人代筆。為此,報社很快就成立了職工業余文化學校,校址在王府井北口的椿樹胡同。除有王玲、齊壽齡等一些專職老師外,還有一些編輯部的同志兼職講課,很多同志在那裡學到了文化知識。后來有的同志上了大學成了記者,更多的同志由於有了文化,從而深入地學習了技術和業務,成了一些部門的骨干和領導。
剛剛解放,職工的思想政治水平參差不齊,報社領導在對職工進行文化教育的同時,非常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經常請一些專家結合當時的形勢做專題報告。印象特別深的是,當時國際部孫良田同志的國際形勢報告,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很受廣大職工歡迎。在向廣大職工進行形勢教育的同時,報社還組織一些同志進行比較系統的政治學習,分高級、中級和初級三種班,我們初級班以學習胡喬木同志的《中國共產黨三十年》為基本教材,還請胡繩等一些專家來報社做過報告,鄧拓等社領導也經常做輔導報告。
在緊張的工作、學習之余,豐富多彩的娛樂和體育活動,是同志們八小時之外的主要生活內容。除組成全社性的京劇團、合唱隊和各種球隊外,還結合當時的形勢,如宣傳《婚姻法》以及鎮反運動排演了許多獨幕話劇,其中《歸來》和《採茶扑蝶舞》還參加了中直機關的文藝會演,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和領導的表揚。
五十年代初期,交誼舞也是不少同志喜愛的一項活動。每到周末,為尋到一張理想的舞票,不亞於現在找到一張國際足球賽球票的難度。為此,我們也經常組織一些舞會,有時還能請到中央樂團小樂隊伴奏。最令人難忘的是夏天在舊樓樓頂舉辦乘涼舞會,美麗的北京夜空,星光閃閃,遙望雄偉的天安門,涼風習習,歡樂的人們翩翩起舞……
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使廣大職工受到了教育,陶冶了情操,鼓舞了干勁。體育活動更是廣大職工積極參與的活動了。每天上午十點和下午三點,廣播體操的樂曲在大院上空響起,無論是樓前樓后,還是車間、樓道、樓頂平台,隻要能活動的每個角落都有同志們矯健的身影。優美的樂曲在空中蕩漾,歡快的人們振臂飛翔,整個報社大院變成了一座歡樂園,令人鼓舞,令人振奮。
球類活動,尤其是籃球、排球和乒乓球是我們開展最早、參加人數最多、成績最好的項目。其中男子籃球,組隊最早。無論是報社院內還是城外宿舍的籃球場,中午休息和晚上下班后,都要排隊輪流上場。全社性的、各部門的、內部的、對外的各種比賽接連不斷,所以報社男子籃球隊,無論是參加中直機關還是工會系統的比賽成績都不錯。
國球是我們報社最普及的一項運動,除四樓健身房有標准燈光和球台外,各部門的會議室,樓道空間、車間空地、更衣室和大宿舍到處都有乒乓球台,尤其是第26屆世乒賽在北京舉辦后,更是掀起一個乒乓高潮,無論男女老幼拿起球拍都能打兩下子。為了讓同志們更好地參與這項活動,工會買了十張第26屆世乒賽的套票,即從開幕到閉幕固定一個座號,每場都可看球,那個高興勁就不用說了。
除球類活動之外,群眾自發的一些體育項目也十分活躍,如活版車間窗外有一個沙坑,是一些舉重和摔跤愛好者的小天地﹔后門東側有一塊空地,不知哪位同志找來一個不合標准的鐵球(有十幾公斤),每天早上或晚上都有一些“大力士”在那裡推鉛球,因勢利導組織了一次推鉛球比賽,最遠的都超過15公尺。
為了使更多的同志參加體育活動,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報社給各部門配備了跳繩、啞鈴、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等簡易運動器材,並利用報社院內僅有的一些場地和道路,組織一些定點投籃、跳繩、啞鈴推舉和拔河以及80米賽跑(院內最長的一條路長80多米)等趣味性比賽。幾乎沒有什麼獎品,有時設一面小三角形的流動紅旗。
有一項活動特別令人難忘。五十年代中期的一個冬季,天氣特別寒冷,室外球類活動很難開展。經領導批准和有關部門同意,將報社院內最大的一塊空地———籃球場(后因生產需要建成活版車間了)改成了滑冰場,工會買了一些冰鞋借給大家。出人意料小小冰場倍受歡迎,幾乎日夜有人活動,培養了一批滑冰愛好者,后來很多同志買了自己喜歡的跑刀或球刀,這些同志直到60年代初遇到自然災害前,每年冬天都活躍在北海、勞動人民文化宮的冰場上。當時的滑冰場從借冰刀到掃雪和潑冰都是愛好者和積極分子在業余時間做的。
有耕耘就有收獲。在搞滑冰場的第二年,中直黨委在什剎海舉辦了一屆中直機關冰上運動會,我們很多同志報名參賽,在100米拾物等幾個項目上奪得了冠、亞軍,發獎時中直黨委書記劉火同志感慨地說,冠軍都讓人民日報拿去了。獎品是蓋了中直黨委圖章的筆記本,領回來后保存幾年都舍不得用。
如今,當年一起工作、一起參與文體活動的同事們都從歡蹦亂跳的年輕人變成了鬢發蒼蒼的老人了。但我們是幸福的,艱苦奮斗了幾十年,現在趕上了好時代,可以安享幸福的晚年!
(來源:《社內生活》2005月10月21日 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