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活版車間"--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人民日報》創刊65周年>>社史拾遺

難忘的"活版車間"

王萬起 

2013年06月13日14:17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編者按:自1948年6月15日誕生起,人民日報始終與時代同步、與人民同行,忠實記錄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光輝歷程,見証國家發展,推動社會進步。65年艱辛奮斗,65年春華秋實,與新中國共同成長,與新時代一同進步,人民日報又站在了新的起點上。人民網特別推出人民日報創刊65周年紀念專題,重溫歷史動人瞬間。

1990年2月6日,是人民日報社值得紀念的一個日子。從這一天起,《人民日報》的出版徹底甩掉了鉛字,實現了盼望已久的激光照排。

活字印刷術是我們老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了。對於當今的年輕人來說,使用鉛字排版出版《人民日報》,已是很陌生的事情。然而,對於報社眾多老一輩編輯、記者、排字師傅們來說,是那麼熟悉,那麼親切,那麼難以忘懷。

我是1958年來人民日報社的,在印刷廠“活版車間”當了一名排字工人,而且有幸親歷了從鉛排到照排的全過程。現在回想起來,感受頗多。其中,有對照排的興奮,但更多的是對鉛排的懷念,真是一言難盡!

說起“活版車間”,就有必要先簡單介紹一下鉛排的情況:

鉛字是由鑄字工人用鑄字機鑄出來的。因字體、字號不同,報紙上用的鉛字有幾十種之多。鑄字工人要晝夜開機生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整日煙熏火燎,其艱辛可想而知。

鉛字鑄出后,由排字工人按不同字體、字號,分裝到不同的字架上,一個小方格內裝若干相同的鉛字,供排字時取用。由於字號大小不同,每個方格所裝的字數也不盡相同。

“活版車間”又稱“排字車間”,車間裡的工人分“架工”和“案工”兩大工種。架工,即排字工人,文字稿都要先由架工一字一字地從字架上揀下來,按照文章的順序排成毛坯,然后打成小樣交校對組進行初校。校對后,工人按校對稿改正錯字,再打樣給編輯加工修改。編輯加工后,工人再按編輯的改樣進行修改。排字工人站在鉛字架前工作,手眼並用,上下左右揮臂,排標題字時還要東跑西顛,不出車間一天也要走上十幾裡路,而且一干就是八個小時。一般每人一小時隻能排二千來字,幾十名排字工人排字不停,奮戰不止,從白天排到夜晚,從青年排至老年,腿上青筋暴露,頭上黑發變成白發。

案工,即拼版工人。編輯劃好了版樣,就該拼版工人施展技能了。拼版包括捋活、做標題、美化版面等工序。捋活,就是將毛坯掐到專用工具撬盤內,用手托按照版樣設計的樣式排列每行字數,邊捋鉛字邊改樣,然后將捋好的鉛字放入拼版大框內。這件看來很簡單的活,卻需高超的技術才能勝任。一要快,慢了,半天拼不上版,耽誤出版時間﹔二要准,版樣要看准,避免返工﹔三要穩,若不小心掐撒了,就前功盡棄,要重新排字。做標題,要根據標題字數的多少和字號的大小,計算好上中下左右的留空位置,把標題做得舒適好看,而且要計算准確,符合行數,一根鉛條不能多,也不能少。鉛字拼版不像照排拼版每行字數都有一定的伸縮系數,鉛字是死的,橫豎都有定數,沒有字的地方都要用鉛條或鉛空填得嚴絲合縫,多一點、少一點都會使拼出的版結構不緊密。所以,計算准確是拼版師傅最重要的基本功。師傅們手上干著,心裡算著,一刻不停地勞作,完全按編輯的設計把版拼好,打出大樣,才算完成第一個回合。趁著編輯審樣的空隙,拼版師傅要忙著加花邊、檢查版面等工作。約45分鐘后,編輯發回審樣,拼版工人按樣進行修改。審樣常常改動很大,改樣劃得像一張地圖,俗話說改得像花瓜似的,改起來很費勁。有時趕上倒版,要將排好的鉛字一絲不亂地掐出來,再按倒版后的新版樣排好,這更需要師傅有高超的技術才行。改完審樣再給編輯打大樣,直到改完最后樣和校對付印樣后才算大功告成。

排字拼版的工人是辛苦的,也是快樂的。說辛苦是指勞動強度比較大,既要費腦力,更要費體力,一天下來腰酸背痛腿軟﹔說快樂是指當第二天看到報紙后,像欣賞藝術品一樣,看自己的勞動成果時,那滋味隻有當事人才能體會到的。

如今,退休的老排字工人們看到現代化的照排車間,羨慕極了。與當年的“活版車間”相比,完全是兩個世界!他們說,如今的電腦操作員趕上了好時代,我們如果年輕幾十歲,干一干照排,該有多好啊!

(來源:《社內生活》2005月06月05日 第4版)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