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火中誕生的黨中央機關報(連載五)--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人民日報》創刊65周年>>社史拾遺

在戰火中誕生的黨中央機關報(連載五)

錢江

2013年06月13日14:38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編者按:自1948年6月15日誕生起,人民日報始終與時代同步、與人民同行,忠實記錄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光輝歷程,見証國家發展,推動社會進步。65年艱辛奮斗,65年春華秋實,與新中國共同成長,與新時代一同進步,人民日報又站在了新的起點上。人民網特別推出人民日報創刊65周年紀念專題,重溫歷史動人瞬間。

緊鑼密鼓迎戰友(下)

果然,就在第二天,晉察冀日報經理部副部長劉景漢,帶著趙冀英(總務科長)、蔡善卿(印刷廠副廠長)、於忠(電台台長)、穆成仁(排字股股長)、劉丙位(印刷股副股長)共7、8個人,徒步前往平山縣裡庄打前站。

劉丙位記得很清楚,他們在途中歇了一晚,於農歷三月二十七日來到上級指定的駐地裡庄。根據歷法推算,這一天是公歷的1948年5月5日。

劉丙位認為,當時將裡庄指定為駐地,主要是那裡靠近華北局和華北軍區領率機關。①

趙繼英回憶,他們來到裡庄,當地政府已有初步的安排。先遣人員的當務之急,是看過地形后馬上建造牲口棚,因為村裡沒有這個條件,而兩個報社前來,單單晉察冀日報就有20多頭牲口,再加上晉冀魯豫來的,按裡庄的現有條件怎麼也是不夠的。

修牲口棚的同時是改造伙房。因為裡庄的庄戶人家小,沒有大鍋大灶,這是要預先准備下來的。再次是為安裝印刷機械做好房屋准備。這些工作急急忙忙完成,大隊人馬就緊跟著來了。②

劉丙位的回憶可以作為印証。作為印廠機械師,他在裡庄走了一遭,發現副村長的家比較大一些,可以裝機械。因為副村長做棉花生意,有一間大屋子專門用來囤積棉花。一開始,副村長為騰房顯得有些不樂意。趙冀英做思想工作說:“我們這些人都是出來投身革命的,我們為革命舍得一切,可是我們不能把家裡的房子也背出來參加革命呀。所以,現在我們到了這裡,就要麻煩您先將就些日子,我們都是為了革命成功嘛。”副村長聽趙冀英說得在理,也就痛快地答應騰房子了。③

先遣人員出發不久,鄧拓即帶領《晉察冀日報》編輯部於5月下旬自阜平搬到平山裡庄。這次搬遷,他們把所有印刷設備都帶來了,《晉察冀日報》在裡庄照常出報。晉察冀日報印刷廠的設備都是從張家口撤退出來的,在當時堪稱先進。兩報合並后,印刷設備基本上都用原先晉察冀日報的。

1948年的春天,《晉察冀日報》編輯部人員雖有較大調整,仍然兵強馬壯,正值辦報事業的高峰。在毛澤東來到城南庄前后,鄧拓任報社社長兼總編輯,王亢之任副社長兼副總編輯。當時,報社的編輯、記者一部分在前線,一部分到農村參加土地改革,所以又調進十幾位各縣做政策研究和宣傳工作的干部到報社當編輯記者。當時編輯委員會的成員有:鄧拓、胡開明、王亢之、范瑾、馬健民、楊永直、李希庚、陳春森、張帆、黎韋、邵紅葉、李千峰。當時編輯部門負責人是:編輯部部長楊永直,副部長陳春森﹔通訊部(相當於採訪部)部長范瑾,副部長邵紅葉。

此時的鄧拓,即將調往華北局政策研究室,就要與自己為期10年的辦報生涯告別了,要和朝夕相處的戰友分開了,他仍然兢兢業業地工作,為晉冀魯豫辦報戰友的前來做好准備。

張磐石在晚年回憶華北《人民日報》的創建時曾寫道:“平山出版華北《人民日報》又是一次嚴令,不論嚴重到怎麼困難,也須在6月15日出版。”然而,由於以鄧拓為首的《晉察冀日報》戰友的密切配合,《人民日報》如期創刊。(連載五)

注釋:①③2006年6月7日在北京訪問劉炳威的記錄。

②2006年6月7日在北京訪問趙繼英的記錄。來源《社內生活》 2007月04月27日 第4版(副刊)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