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自1948年6月15日誕生起,人民日報始終與時代同步、與人民同行,忠實記錄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光輝歷程,見証國家發展,推動社會進步。65年艱辛奮斗,65年春華秋實,與新中國共同成長,與新時代一同進步,人民日報又站在了新的起點上。人民網特別推出人民日報創刊65周年紀念專題,重溫歷史動人瞬間。
我的父親於明是新中國的第一代新聞工作者,從人民日報建社直到離休一直工作在新聞戰線。父親在我們眼裡不僅是一位敬業的優秀新聞工作者,還是一位很好的教育家,他對子女的教育大多是身體力行的。
養成做事嚴謹的良好習慣
記得剛到昆明時,我剛10歲。我們家住在辦公室改造的集體宿舍內。每個休息天,父親讓保姆休息,讓我們幾個孩子掃地、拖地板並給地板打蠟。我們為圖省事,隻管把地板拖濕,不少地方難拖就留白了。父親看見后,就手把手教我們,要求我們做事必須認真,一絲不苟,希望我們養成做事嚴謹的良好習慣。
培養良好的社會公德
我家在住新華社集體宿舍的日子裡,每到星期天,父親總會讓我們兄妹打掃院裡的衛生,他說平時都是院子裡的阿姨、奶奶們打掃,她們辛苦了,星期天應當由我們來打掃,讓阿姨、奶奶們休息。父親很重視培養孩子的公共道德和關心他人的品德。他每次到廁所倒便盆,看見便槽有堵塞或是臟物多,他總是親自去疏通,去清掃。在他身體力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我們幾個孩子一直都很注意公共道德和環境保護。哥哥更是將保護環境作為自己奮斗的目標。
家庭民主生活會
我們長大一些后,星期六開家庭民主生活會就成了我們家進行思想溝通與交流的慣例。在生活會上,父親要求我們把一個星期在學校、單位以及和他人接觸所發生的事件和有困惑的問題講出來,全家人一起來討論,父親母親給予點評。這樣的方式一直延續到孫子輩,父親母親在生活會上啟發孫女、外孫女敞開思想,談學習,談家庭,談對他們父母教育方面的意見。大家一起來點評父母教育方面和孩子自身認識方面的問題。孫子輩們在會上暢所欲言,將他們在平常生活中積累的一些矛盾和困惑都談出來。通過互相敞開思想的談話,孩子們成長中的困惑得到了解答,父母教育方面的一些錯誤做法也得到了提醒和糾正。
不搞特殊化
姐姐上初中時學校離家較遠,她希望有一輛自行車。姐姐向父親提起,父親問是否全班每人都有自行車,姐姐說沒有,父親說那就等你們全班同學都有自行車時再給你買吧。就這樣,姐姐一直是走路上學。我們家隻有哥哥是男孩,有一次哥哥向其他人夸耀說自己是父母唯一的兒子,家裡人最喜歡他,父親和母親知道后在對孩子的教育方面就更謹慎了,盡量公平合理,不讓哥哥在家裡有優越感。父母對姐姐、哥哥的教育方式,我后來常用於教育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在學校不搞特殊化,不在長輩的權、錢上攀比,專心學習。
一起背書
父親對我們的學習要求很嚴。每天早上六點半,父親就把我們叫起來,要我們背課文,為了給我們做榜樣,他和母親也與我們一樣起床背古文或其他文章。每天上學前,要我們背書給他聽。現在回想起來,我們姊妹讀書不多就遇到文革,但后來全部上了大學,還出了三個碩士,這與當年父親的嚴格教育是分不開的。
傾聽者
父親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他喜歡了解民情,喜歡傾聽他人傾訴,以便更多地了解他們的生活和困惑。有時父親帶我們到小店去吃飯,坐下來后他總是要先向店家了解他們的生意和生活狀況,然后仔細傾聽他們對生活和生意的傾訴。他很少插話,只是傾聽。父親善於抓住他人在傾訴中的一些事例,通過這些事例教育我們。希望我們更多地觀察和了解社會,體察百姓的生活。
頑強與病魔斗爭
由於癌症的侵犯,父親的聽力受到很大損傷,講話也不清楚了,他與母親的交流主要靠小磁板,他們每天都要用小磁板進行交流和互相鼓勵。雖然父親的體質已經非常虛弱,走路不穩,但他仍然堅持每天在攙扶下到報社小公園去散步,請朋友到家裡打麻將,自己堅持看報紙、讀唐詩、宋詞、元曲、寫體會。今年新年,他堅持自己動筆寫了20多張賀卡寄給關心他的人。不少碰到父親散步的人對父親的毅力和頑強的生命力都表示欽佩。
“明月清風”的含義
在照顧父親的日子裡,父親用筆告訴我們,他和母親參加革命進解放區時重新起的名字的意思,“我們的名字,是一千年前的蘇東坡給起的──‘明月清風’。蘇東坡在《赤壁賦》中說: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為聲,目遇之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趙朴初送巴金詞:明月手可摘,清風不要錢。你們以后記住,‘明月普照,清風徐來’永遠記得享受明月清風大自然的好處,就是記住我們了。對世上的東西,非我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就好了”。
送別父親
父親一輩子對工作勤勤懇懇,對子女教育盡心盡意,不幸的是2007年7月13日下午19點37分,敬愛的父親安詳地離開了我們。他沒有來得及留下臨終遺言,但我們知道父親生前最不願意打擾別人,對身后事也要求一切從簡。
父親母親相儒以沫一輩子,母親感謝父親,“不論風吹浪打,你伴我度過了六十年的幸福生活”。
“清廉隨兩袖,民主追一生。情誼感親友,博愛傳子孫”是我們送給親愛的父親的臨別語。
(來源:《社內生活》2007月08月17日 第4版(副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