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自1948年6月15日誕生起,人民日報始終與時代同步、與人民同行,忠實記錄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光輝歷程,見証國家發展,推動社會進步。65年艱辛奮斗,65年春華秋實,與新中國共同成長,與新時代一同進步,人民日報又站在了新的起點上。人民網特別推出人民日報創刊65周年紀念專題,重溫歷史動人瞬間。
張連德是個好人,這是很多人對張連德人品的朴素評語。
張連德是我的老領導,他雖然離開我們已經多年,但他的音容笑貌至今還時常縈繞在我的腦海裡。我仿佛看到他仍然在辦公室裡伏案疾書,給讀者寫信﹔或是接待來訪,聚精會神地傾聽來訪人的申訴,給他們做認真細致的思想工作,鼓勵他們堅定信心,相信黨和政府,積極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張連德十三歲參加革命工作。他聰明好學,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當報務員時勤學苦練,不僅能快速收發中文電報,還能接收英文電報。他干一行愛一行,不管做什麼工作都盡職盡責,圓滿完成黨交給的任務。
1977年,張連德出任人民日報群工部主任。當時正是百廢待興,各行各業都需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大量冤假錯案需要平反昭雪,群工部也正處在新的發展時期,工作新、難度大。他不畏困難,帶領全體同志開創了群工部工作的新局面。
文革結束后,許多遭受冤假錯案的干部、群眾迫切要求平反。許多在文革中受了冤屈的干部群眾給人民日報來信,到人民日報上訪,要求幫助他們平反冤假錯案。群眾來信最多時每天收到四五千封,裝滿四五條麻袋﹔來訪人最多時每天上百人。為了不辜負群眾的希望,張連德除了統籌全部的日常工作,對一些重要的來信來訪他會親自復信、接待,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新疆一位群眾來信說,他文革期間因給人民日報寫信反映問題,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判刑十五年。張連德親自跑了多個部門向他們反映受害人的情況。在他的大力幫助下,受害人的冤案才得到徹底平反。東北一位女青年來信說,她丈夫因考上大學變了心,要拋棄她,聲言問題解決不了就不活了。經張連德給她寫信做思想工作,才使她打消輕生的念頭。山東一位女青年因文革中受到誣陷,准備殺死誣陷她的人后自殺。張連德不僅給她做了細致的思想工作,還給她指出了解決問題的正當途徑,使她放棄了拼命的想法。
張連德作風正派、清正廉潔。他一生不知幫人辦了多少好事,從不接收別人的酬謝。他曾幫助北京一位讀者根據政策解決了住房問題,來訪人送來一千元錢表示謝意,被他婉言謝絕。本報一位職工介紹一位外地朋友來人民日報反映問題,張連德接談后,經與有關部門聯系,問題很快得到解決。來訪者要酬謝張連德,這位職工勸阻說:“張連德不是貪財之人,送什麼東西都不會要。”來訪人感慨地說:“像這樣的領導干部才是真正的人民公仆。”一位曾得到張連德幫助的人問他為什麼那樣盡力幫助人時,他呵呵一笑:“人那,應有個同情心,活著不能隻為自己,要那樣的話,人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張連德穿著朴素是出了名的。有一次他到外地出差,在投宿時招待所接待員以貌取人,看他的穿著不像一個領導干部,便說該處隻接待“十四級”以上的高級干部。當他拿出“十三級”干部的証件后,接待員連忙給他道歉,並留他住宿。他的朴素由此可見一般。
張連德擔任人民日報群工部主任期間,經報社同意,同大家一道創辦了《讀者來信》專欄和《讀者來信摘編》,很受讀者歡迎。這期間由於群工部在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中起到重大作用,受到廣大群眾的好評。許多媒體對群工部和張連德作過多次採訪報道。1985年《讀者來信》專欄組被評為中央直屬機關先進集體。
張連德雖然沒有做出過驚人的業績,也沒有留下鴻篇巨著,但他把一生都交給了黨,把畢生的智慧和心血都獻給了革命和黨的新聞事業。張連德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工作作風和朴實無華的生活作風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來源:《社內生活》2007月05月18日 第4版(副刊) 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