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自1948年6月15日誕生起,人民日報始終與時代同步、與人民同行,忠實記錄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光輝歷程,見証國家發展,推動社會進步。65年艱辛奮斗,65年春華秋實,與新中國共同成長,與新時代一同進步,人民日報又站在了新的起點上。人民網特別推出人民日報創刊65周年紀念專題,重溫歷史動人瞬間。
今年7月20日,張必忠同志突發心臟病,不幸去世。消息傳來,大家為其年僅62歲早逝而惋惜,也為失去一位人品高尚、學富五車的檢校老人而痛心。一件使我銘記在心的小事再次浮現在我的眼前。
1998年11月28日江澤民主席出訪日本,抵達仙台。晚宴期間,當地的漢學家吟詩作賦,潑墨揮毫,書寫中國古代文人的詩詞和座右銘,氣氛熱烈,情誼綿綿。晚宴后,江主席思緒萬千,子夜時分吟成七絕一首,題為《訪仙台》:
丹楓似火照秋山,碧水長流廣瀨川。
且看乘空行萬裡,東瀛禹城誼相傳。
詩中“且看乘空行萬裡”,其典出自王維《送秘書晁監還中國》一詩。“訪仙台”其典出自唐代詩人韓翃的七絕《題仙游觀》。江主席希望身邊的工作人員查檢核實這兩個典故。時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的滕文生同志說:“這種時候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隻有找人民日報的同志幫忙。”
我立即把這個“特殊任務”傳回報社,任務交給正上夜班的張必忠,他憑著淵博的學識,迅速找到權威的版本,把韓翃和王維的詩全文工整地寫在一張白紙上,標清版本名和出處。傳真回代表團,前后不到一小時。滕文生同志特別高興,當即表示感謝並表揚人民日報的同志。第二天,江主席在訪問仙台東北大學(魯迅曾在該校學習過)時,把他親自書寫的《訪仙台》條幅贈送給校方。在飛機上江主席辦公室負責人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回國后,我向報社領導做了工作匯報,領導當眾表揚了張必忠同志。
張必忠同志一輩子從事校檢工作,上了40多年夜班,沒有人統計過他校檢過多少篇文章,也沒有人統計過多少版報紙,但在日本仙台的這件小事卻永遠記在我的心中。特以此文悼念張必忠同志。
(來源:《社內生活》2007月08月24日 第4版(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