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中國話語體系的關鍵維度【3】--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研究

構建中國話語體系的關鍵維度【3】

姚遙 外交學院國家軟實力研究中心主任

2013年06月26日13:20    來源:對外傳播    手機看新聞

中國的身份認同

2010年,中國GDP躍居世界第二位。面對國際格局與自身實力的變化,中國與世界都需要正視現實並且作出調適。

中國的強大將給世界帶來什麼?世界又能否接受一個日益崛起的中國?擺在中國外交與外宣工作面前的一大難題是:中國應如何建構其在國際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話語體系,以便更好地向國際社會解釋“我是誰”的問題。

一方面,在新的形勢下,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但同時又是影響力日增的“政治大國與經濟大國”。另一方面,在經濟全球化方面,中國與西方日益融於一體,但在歷史文化、政治體制、發展模式上,卻又與西方存在著顯著差異。

模糊的身份認同引發了一連串誤解和問題,使得中國在對外傳播時面臨著話語體系“失序”與“失語”的困境。

比如,中國究竟應該在國際社會承擔何種義務,其標准究竟應該比照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再如,在回應諸如朝核危機、敘利亞危機等國際問題時,受制於不同的身份取向,中國的立場與表達總須反復斟酌,有時難免陷入“理不屈而詞窮”的尷尬境地。

在中國實力日益增強的當前背景下,要想找到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准確定位,依然要回到中國的歷史文化中尋找答案。近代以來,盡管中華民族苦難深重,然而,中國的政治領袖們卻從未將西方弱肉強食與窮兵黷武的崛起之路視作未來中國的發展道路。

1924年,當中國依然積貧積弱之時,孫中山先生卻在演講中大聲疾呼,中國有一天會強盛起來,但絕不能走帝國主義的老路:

現在世界列強所走的路是滅人國家的﹔如果中國強盛起來,也要去滅人國家,也去學列強的帝國主義,走相同的路,便是重蹈他們的覆轍。所以我們要先決定一種政策,要濟弱扶傾,才是盡我們民族的天職。

1960年,英國元帥蒙哥馬利訪華,向毛澤東轉達了西方社會的疑慮——中國五十年后強大了會對外侵略。以下是兩人的談話記錄:

蒙哥馬利:五十年以后中國的命運怎麼樣?那時中國會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了。

毛澤東:那不一定。五十年以后,中國的命運還是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中國沒有上帝,有個玉皇大帝。五十年以后,玉皇大帝管的范圍還是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如果我們佔人家一寸土地,我們就是侵略者。

1974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發表了演講,時至今日依然是中國人對於國際社會的鄭重承諾:

如果中國有朝一日變了顏色,變成一個超級大國,也在世界上稱王稱霸,到處欺負人家,侵略人家,剝削人家,那麼,世界人民就應當給中國戴上一頂社會帝國主義的帽子,就應當揭露它,反對它,並且同中國人民一道,打倒它。

總之,在追尋“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我們必須重視從歷史文化背景出發,建立中國人自己的話語體系和文化自覺,並因此贏得國際社會的理解、尊敬和信賴。誠如英國歷史學家李約瑟所言:

今天,中國人所面臨的問題跟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所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即如何才能找到經濟合理行為與其他生活品質之間的和諧。使中國人的解決方案不同的,是中國獨特的歷史背景,而每一個人是可以從中學到一些東西的。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