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評論的微博化--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3年第1期

電視新聞評論的微博化

周水

2013年07月22日14:54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微博這一活力十足的新媒體,以其草根性、互動性、即時性,帶來了一場媒體的革命。微博摘錄、精選、微博播報,是微博內容在傳統媒體上的二次傳播﹔微新聞、微評論,是微博內容在傳統媒體上的二次開發。前些年伴隨著民生新聞風生水起的電視新聞評論節目,也受到了微博潛移默化的影響。

1.評論話題的微博化 從傳播速度和傳播方式上來說,微博等新媒體具有傳統媒體不可比擬的優勢,也給傳統媒體帶來空前豐富的新聞素材,電視新聞評論從微博入手,可以彌補時效性、新聞素材的不足,更鮮活,更有原創性。

2.評論形式的微博化 電視新聞評論是讓觀眾聽的,而不是看的,很多時候並不需要縝密、完善的邏輯論証,也不需要大段大段的擺事實講道理,它更加感性、短小精悍。而微博由於其字數的限制,要想引人眼球,引起大家共鳴,也不可能講大道理,段子化成為一種趨勢。邱啟明在央視《24小時》中關於溫州動車事故的評論:“如果沒有人的安全,這樣的速度我們要不要?比方說,能不能讓我們喝一杯放心的牛奶……能不能讓人們的幸福享有最基本的安全感?中國,請你放慢腳步!走得太快,不要把人們的靈魂落在后面。”這段評論很明顯是受童大煥“中國,請你慢一點”的微博影響。

3.評論互動微博化 隨著機頂盒的日益普及,電視新聞可以回放回看,或在視頻網站中搜尋。而電視新聞評論,想看第二遍的人並不多,如何增強影響力,使得評論效應最大化?微博給電視新聞評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隻需把文字的部分進行再傳播,就可以實現它的二次傳播。邱啟明的評論在電視上看到的人並不多,之所以家喻戶曉,歸功於微博傳播的效應。

電視新聞評論的微博化進一步擴大了電視評論的輿論陣地,加強了媒體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性,放大了電視評論的影響,但它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

1.評論缺乏原創性。一些偷懶的評論員會不自覺地套用微博,成為微博的應聲虫,偶爾為之,也許新鮮,長期下去,會喪失一個媒體的原創性,喪失媒體的獨立聲音。

2.評論極性化。為了受關注,不少微博故意走極端,謾罵式、聳人聽聞的微博更容易引人注目。有些電視評論員一味地迎合民眾,博出位、博眼球,一提到拆遷、收費,政府立即成為反面對象,民眾永遠是對的,不是在引導輿論而是在迎合輿論。

3.為追求時效性,對於一些微博的准確性缺乏核實。個稅條例的修改、深圳的八毛錢治腸?,成都的公交全免費,都是一些媒體人偏聽偏信,不加核實,釀出的虛假新聞。在這樣虛假消息的基礎上發出的評論,再振聾發聵,也是無的放矢。

有鑒於此,電視新聞評論應加強評論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加強評論的專業性和前瞻性,加強評論的貼近性和感染性,彰顯主流媒體的公信力和價值觀。

(作者單位:江蘇教育頻道)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