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成為“超級機器人”動畫中最有影響力的品牌。
《魔神Z》是“超級機器人”的開端,“福音戰士”則開創了新的類型。
(上接C04版)
《魔神Z》 為“超級機器人”命名
一般認為,第一部超級機器人動漫是橫山光輝創作的《鐵人28號》。這部漫畫自1956年開始,在其連載的10年期間,由其衍生的電台廣播劇、電視劇和電視動畫也陸陸續續地播映,其中電視動畫片影響力最大,對這之后一系列超級機器人動漫都有深遠影響。
但真正被命名為“超級機器人”的則是永井豪創作的動畫片《魔神Z》,1972年播出的該片主題曲的歌詞有一句“超級機器人,魔神Z”,為命名該類動畫提供了依據。這部動畫片后來繁衍出各種變化題材支流作品,以至於后來者《超時空要塞》《機動戰士高達》等,也發展出層出不窮的變種。
《魔神Z》除了動畫片內容頗有創意,其多重媒體整合的營銷手法,也很快侵襲了家長們的錢包,動畫片和玩具配搭的方法,讓玩具廠商和電視台都獲得商業上的成功。而《變形金剛》,就是美國人學習這種玩具和動漫聯動的產物。
“高達”
成最有影響力機器人
和《魔神Z》比起來,1979年首播的《機動戰士高達》在國內知名度更大,由富野由悠季創作的這部動畫帶動了另一波機器人動畫風潮。在這部作品中,機器人不再是正義英雄大戰外星邪惡勢力的模式,機器人和人類不再患難與共,隻被作為軍事使用的兵器。此外,機器人達到量產的概念、劇情較為嚴肅。這類型的機器人動畫后來被稱為真實機器人動漫,代表作品還有《超時空要塞》系列和《機動警察》等。
這一系列作品中,又以《機動戰士高達》歷史最長、影響力最大,由於動畫片和玩具銷售的聯動性,30多年間高達衍生出無數續集動畫,游戲、小說、漫畫也層出不窮,不少新一代日本動漫人或參與創作、或被這部動畫影響而走上動畫之路。已逝的動畫巨匠今敏就是因為在高中時迷戀高達才走上動畫之路的,庵野秀明和今敏類似,他甚至創造出新一代機器人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
“福音戰士”
創造新一代機器人
曾有人對超級機器人與真實機器人進行了較為明確的區分,超級系的機器人攻擊威力強大但攻擊范圍短,裝甲堅硬但運動性較低﹔而真實系正好相反。上世紀90年代后,有一些日本機器人動漫將這兩種分類進行模糊處理,譬如《新世紀福音戰士》《翼神世音》。
《新世紀福音戰士》厭世的主題劇情,精妙的戰斗場面,艱澀難懂的宗教符號,加上大量宗教、哲學意象的運用,與上世紀90年代末期日本受挫的經濟、神戶大地震,沙林毒氣事件等沖擊的日本社會心理相吻合。而男主角的軟弱和自閉,也和日本宅男文化相得益彰。
除了超級和真實機器人這兩類,還出現變形型和自律型,前者指擁有變形的功能,但基本形態是機器人﹔后者則本身擁有意志(人工智能),影響全世界的《變形金剛》就是這兩種類型的綜合體。(記者 楊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