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鈺瑩不后悔與賴文峰戀情:媒體誤解很委屈--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楊鈺瑩不后悔與賴文峰戀情:媒體誤解很委屈

張憶耕 田亮

2013年08月10日07:04    來源:環球人物雜志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楊鈺瑩再談與賴文峰戀情稱不后悔(圖)

楊鈺瑩

  楊鈺瑩

  □ 《環球人物》雜志記者 張憶耕 田亮

  □ 《環球人物》雜志實習記者 許莎莎

  “女人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是因為可愛而美麗。”俄羅斯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的這句話,用在楊鈺瑩身上正合適。白裙子,長頭發,低聲說,輕聲笑,楊鈺瑩完全保留著少女的神態。10多年的歲月,驚濤駭浪的往事,在她身上仿佛沒留下痕跡。

  但交談久了,還是不一樣。你會發現,她從前接受採訪時那些活潑的小動作,比如揚揚眉、撇撇嘴、甩甩頭發,現在全都沒有了。以前的她像一幅動態畫,現在變成了一幅靜物畫。

  在離開公眾視線長達10年后,這次回歸,她闖進了一個全新的領域——主持人。公眾和媒體對她的主持人形象充滿好感,那些糾纏不放的負面消息也被人們淡忘了。

  很難想象,她是怎麼走過低谷和風浪的。她自己的解釋是:“生活中不僅有幸福和快樂,更有悲傷和無奈,都要笑納,因為它們都是生活的組成部分。

  “柔軟”面對批評

  2013年初,楊鈺瑩正籌備自己的演唱會,突然接到天津衛視新節目《天下無雙》邀約:“來給我們做主持人吧。”對她而言,這是機會,也是挑戰。考慮了將近一個月,反復看了這檔節目的國外原版錄像,終於,在節目錄制的前一天,楊鈺瑩答應了。

  誰都沒有想到,這一次會反響這麼好。第一期節目播出后,獲得了全國收視率第四的好成績。沒多久,楊鈺瑩和主持界的老前輩趙忠祥同台,也沒露怯。趙忠祥夸她“水平比央視有些女主持人都要好,可以推薦她去主持春晚了”。楊鈺瑩慶幸接了這個工作,“為自己打開了新的一扇窗”。

  環球人物雜志:這3個月的節目,看得出你進步很大。有沒有請老師來輔導發聲、走台這些技巧?

  楊鈺瑩:沒有呀。我每每在電視上看到自己的不足,都會說:“哎呀!怎麼沒有人教我一下呀!”(笑)有時候發現自己在節目中又忘了說“硬口”(指主持人必須要講的話),就會特別著急。

  環球人物雜志:現在給自己的主持工作打多少分?

  楊鈺瑩:我還是多鼓勵自己吧,打80分。不過,我給自己的態度打100分。任何時候,工作態度永遠比工作能力更重要。

  環球人物雜志:也有一些人批評你主持風格“太嗲”,“氣質勝過技巧”。

  楊鈺瑩:其實我這個人一點都不“嗲”,有時候還挺爺們兒的。至於技巧,我就是沒有技巧,不過還算有點氣質(笑)。

  對於這些批評,我會非常柔軟地去面對。我看到那些中肯的意見,會在心底說:“謝謝你,我會努力地改進。”

  環球人物雜志:誰也沒有想到你做主持人這麼成功,以后還會唱歌嗎?

  楊鈺瑩:當然會。沒有歌唱事業做基礎,主持也就不必了。我首先還是歌手,而且說話和唱歌相比,我還是唱歌的水平更好。

  “哪怕隻有幾千人買我的唱片,我也會堅持”

  楊鈺瑩從沒放棄唱歌的努力。

  2011年底,楊鈺瑩牽手毛寧亮相深圳衛視,合唱了《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完成她復出的“首秀”。歌聲一下子勾起許多觀眾對過往的美好回憶。

  2012年底,楊鈺瑩又推出新專輯《遇江南》。專輯的靈感來自於江南水鄉的慢生活。她用10首慢歌講述了相遇、相戀、感恩的故事。她的多年好友、詞作者蘇拉說:“她比以前用心多了,會為歌詞裡的一句話、一個詞跟我討論。”

  《遇江南》銷售了2萬多張,在如今的唱片市場中已算不錯。楊鈺瑩並不指望這張專輯能賣得特別好,“隻希望能給一些朋友帶來寧靜。有人說,這些歌是最好的催眠曲,是一個人在家時最好的背景音樂。這就夠了”。

  毫無疑問,這已經不是流行楊鈺瑩的時代。就在我們採訪她的當天,一走進酒店大堂,就發現大堆學生模樣的“粉絲”抱著鮮花和玩具,擠滿了電梯外的走廊。幾名酒店工作人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我們帶到電梯門口。這些“粉絲”,等的顯然不是楊鈺瑩。酒店工作人員笑著說:“她的‘粉絲’大多是中年男士。”

  輝煌已經過去。在上世紀90年代的巔峰時期,楊鈺瑩一張專輯賣出480萬張的銷量。從480萬到2萬,這樣的落差,如何承受?

  環球人物雜志:每個時代流行的歌曲都不一樣,上世紀80年代流行鄧麗君,90年代流行你的甜歌,21世紀流行周杰倫。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是90年代流行你的歌呢?

  楊鈺瑩:80年代物質貧乏,但大家開始有所追求,特別是精神方面的追求。那是一個“有詩的年代”,中國很多很棒的詩人都出現在那個時期,比如舒婷、顧城,每次讀起那些詩都讓人覺得情感在燃燒。鄧麗君那種細膩的歌聲,恰好唱出了大家心裡的柔軟和情感。到了90年代,經濟條件變好了,生活沒有那麼粗糙了,就需要更甜一點的東西。現在,生活節奏變快,社會更多元化。在快節奏的生活裡,大家需要一些非常強烈的刺激才能滿足。

  環球人物雜志:既然知道這個時代不會再流行甜歌,為什麼還選擇復出?

  楊鈺瑩:我覺得,從人的本性來說,傳統的甜美和優雅是最真實的需要。但是轟轟烈烈的時代列車開過去時,這些東西會被灰塵蒙蔽一下。如今,人們離理想太遠,離現實太近。但將來有一天,當我們的節奏放慢時,人最需要的情感會再次浮現出來。現在已經有這樣的苗頭了,比如懷舊潮、翻唱風,正好說明有些人開始尋找過去簡單的生活和情懷。

  環球人物雜志:回到這樣的環境裡,會覺得無奈嗎?

  楊鈺瑩:無奈還是有的,但社會由很多部分構成,我們每個人都是渺小的,被裹挾在巨大的社會洪流之中。不過,無奈的同時也有期待,我相信純粹的音樂會再次得到喜愛。

  環球人物雜志:所以你不會迎合這個時代,會堅持唱自己的?

  楊鈺瑩:我是一個真正愛音樂的人。當然,可以有很多形式去愛。以前我站在舞台上唱,后來在鄉間、城鎮裡唱,都很快樂。哪怕隻有幾千人買我的唱片,麼感覺?

  楊鈺瑩:你看,我也不能免俗(笑)。選秀有存在的意義,中國熱愛音樂的年輕人實在太多了,他們需要一個平台。當我看到那些年輕人抱著一把吉他上台唱歌,會很感動。這是他們成長的一個渠道。但是,這種節目不要一下子太多。

  有時候很懷念我們那個年代的娛樂圈。電台、唱片公司、歌手擰成一股繩,一起進步。想起那個時候,心裡還會充滿陽光。

  環球人物雜志:現在的娛樂圈已經不一樣了,浮躁、功利、沒有節制,有人批評這是“娛樂至死”。

  楊鈺瑩:這是一個充滿個性的年代,人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娛樂方式。但有時候勢頭太猛,需要往回拉一拉。

  有個堅強的母親

  值得楊鈺瑩懷念的始終是上世紀90年代。那時候,改革開放的觀念已深入人心,市場經濟開始大發展,老百姓能買到的東西不再隻有柴米油鹽,還有精神世界所需要的流行音樂。楊鈺瑩正是在這個時候,用一首首甜蜜的歌,唱出了青年一代對美好未來的憧憬。1991年,20歲的楊鈺瑩推出的首張非翻唱專輯《為愛祝福》賣出20萬張。1992年推出的《風含情,水含笑》和1993年推出的《月亮船》銷量猛增到100萬張。在那個年代,10塊錢還可以買到很多東西,100萬人都拿著10塊錢去買一盤磁帶,這是難以想象的數字。

  甜美的聲音和相貌是楊鈺瑩迅速走紅的法寶,也正是這兩點,讓她從小就討人喜歡。

  1971年5月,楊鈺瑩出生於江西省南昌市石崗村。一家人原本住在市裡,父親是電工,不幸遭遇意外,在楊鈺瑩出生前幾個月去世了。母親是一名工廠女工,響應黨的號召,到石崗村落戶勞動,生下了楊鈺瑩。為了表達“把石崗建設得更美麗”的心願,她給女兒起名楊崗麗,小名崗崗。這是她的第二個女兒。

  下有兩個幼女,上有年邁婆婆,再算上自己,這位單身母親要養活4個女人。她一直沒有再婚。為了生計,她買來一台手動毛線編織機,工余時間編織毛衣,賺一點手工錢。編織機的聲音成了楊鈺瑩童年最熟悉的聲音:“媽媽的手很靈巧,請她編織羊毛衫的人多得數不清。她很少休息,我入睡時聽到編織機的響聲,清早醒來時機器聲依舊。那時媽媽每天隻睡三四個小時,我知道她是在為全家編織更美好的生活。”

  如果母親隻會沒日沒夜地做工,楊崗麗就成不了楊鈺瑩。這位堅毅的母親還有一副好嗓子。“媽媽唱歌很好聽,小時候我們在外面乘涼,我睡在竹床上,她輕輕拍著我的背,給我唱《洪湖水浪打浪》,那個旋律優美極了。”母親的歌聲成了楊鈺瑩最早的音樂啟蒙。

  楊鈺瑩5歲時,全家回到南昌市區居住。那年的兒童節,街道幼兒園要參加文藝匯演,沒有合適的小演員,隻好到附近居民家裡尋覓。她們看見楊鈺瑩時不禁驚嘆:“好可愛!”就問:“你會唱歌嗎?”楊鈺瑩說:“會啊,我會唱《繡金匾》、《在北京的金山上》……”話還沒說完,她就放聲唱起來。一看這孩子又機靈唱得又好,幼兒園老師放心了:“就她了!跟我們走吧。”

  這是楊鈺瑩第一次登台演出,唱得正是《繡金匾》。母親照著女歌唱家郭蘭英演出服裝的樣式,給她做了一套小演出服。《繡金匾》是一首歌唱周總理的歌,楊鈺瑩小小年紀,唱著唱著還流了眼淚,“那時懂得不多,就覺得旋律太憂傷了”。台下的人見了都感嘆:“這個小孩是天才呀!”最終,楊鈺瑩獲得了一等獎,頒獎時,省長把她抱在懷裡合影留念。楊鈺瑩現在回憶起來,都覺得自己“很威風”。

  母親從此注意到楊鈺瑩的音樂天賦。盡管生活艱苦,她還是給女兒報了市少年宮的聲樂班。老師評價楊鈺瑩:“這是一塊有開發價值的璞玉。”每周日下午,當小伙伴們出去跳皮筋、踢毽子、做游戲時,楊鈺瑩就到少年宮上聲樂課,學習枯燥的樂理知識。很快她就受不了了。

  9歲那年的一個星期日,楊鈺瑩本該去少年宮,卻偷偷溜出去跟小伙伴們玩,還聰明地按照放學時間回到家。母親自然沒起疑心。一周后,聲樂老師來家訪,母親才知道逃學的事,氣憤之下動手打了她,一邊打一邊哭。母親的眼淚讓楊鈺瑩一下子長大了,從那以后,她再也沒有逃過課,認認真真地學聲樂。

  小學二年級時,楊鈺瑩當上少先隊大隊文體委員,胳膊上挂三道杠的臂章。四年級時,江西省選派10名優秀少先隊員到北京參加由共青團、全國婦聯等單位組織的“中國優秀少年夏令營”,楊鈺瑩是其中之一。

  典型的“外來妹”

  1986年初中畢業后,楊鈺瑩的願望是繼續讀高中。母親想了又想,女兒從幼兒園到初中不斷參加文藝演出,已經影響到學習,與其考高中,還不如穩扎穩打學音樂。楊鈺瑩聽從母親的意見,考入南昌師范學校藝師班聲樂專業。

  學校規定住校,母親生怕楊鈺瑩吃得不好,經常弄些她喜歡的菜送到學校,同學們搶著吃,都說她有個好媽媽。楊鈺瑩也很懂得體貼母親,每次周末回家,總是嘰嘰喳喳地向母親報告好的事情,母親笑她是“報喜不報憂”,她就自譽為“家庭天使”。“媽媽辛苦了一輩子,我不願再讓她擔心什麼。”楊鈺瑩經常唱歌給母親聽,有時母女倆還會來個二重唱。

  師范畢業后,楊鈺瑩的理想是做一名幼兒園老師。“女孩子的母性是與生俱來的,那時覺得,帶著小朋友唱唱歌、跳跳舞,多開心啊。”可老師的一句話改變了楊鈺瑩的人生軌跡:“你不能當老師,你要去唱歌。”

  1989年,中國流行歌曲的前沿陣地在廣州,楊鈺瑩隨南昌籍音樂制作人吳頌今南下。起初並不順利,他們被多家音像公司拒之門外。和其他的“外來妹”一樣,楊鈺瑩跟很多小歌手合住,靠在歌舞廳唱歌維持生計。后來她為電視劇《外來妹》演唱的主題曲《我不想說》,裡面就有她自己的經歷和感觸:“想想長長的路,擦擦腳下的鞋,不管明天什麼季節。”

  1990年,楊鈺瑩通過一家出版社推出首張個人專輯《愛我多深》,盡管是翻唱台灣歌星韓寶儀的歌,但訂貨量達到18萬張,使楊鈺瑩在南方音像市場嶄露頭角。一次晚會,楊鈺瑩在台上演唱,台下坐著詞作者蘇拉和音樂制作人朱德榮。兩人一下子被她的歌聲吸引了。朱德榮已經包裝了李春波、陳少華、火風等知名歌手,很清楚什麼樣的歌聲能紅。他直接跑到后台,找到工作人員:“我要簽下她,她很完美。”可惜他晚了一步,當時楊鈺瑩已經被廣州新時代影音公司看上了。

  1990年10月,楊鈺瑩正式簽約新時代影音公司,成為中國第一代簽約歌手,音樂制作人陳珞成為她的導師。公司老總吳建邦信“命理”,對著一本《姓名與命運》的書研究了半天:“你改個名字吧,楊崗麗紅不了,叫‘楊鈺瑩’最好。”從此,“楊鈺瑩”三個字被越來越多的人寫在歌本上,她的照片被貼在窗戶上、夾在書本裡,直至大紅大紫。

  楊鈺瑩簽約后不久,沈陽小伙毛寧也來廣州發展,同樣簽約新時代影音公司。毛寧比楊鈺瑩大兩歲,楊鈺瑩把他當哥哥,兩人親密無間。楊鈺瑩回憶說:“毛寧經常餓了就跑到我的住處,二話不說,拉開冰箱就找吃的。我也經常和他吵吵嘴、打打架,一起唱歌時也是你痒我一下,我撓你一下。”兩人在台上配合默契,被觀眾們稱為“金童玉女”,很多人以為他們在現實中也是一對情侶,其實不然。

分享到:
(責編:溫璐、蔣波)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