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視行為影響影視制作 爛片雷劇是"觀眾制造"?--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收視行為影響影視制作 爛片雷劇是"觀眾制造"?

2013年08月23日08:05    來源:重慶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最終,爛片雷劇

在宇宙學中有個人擇原理,指的是之所以宇宙在多種可能的發展途徑中出現了生命,是因為生命的起源和發展反過來影響宇宙,讓宇宙的各種參數更加適合生命的發展。如今,這樣的人擇原理出現在了電視界。我們是否想過,眾多的雷劇、爛劇出現在熒屏上,並且收視奇高,是我們自己選擇的結果?!

這兩年,電視界出現了一個新名詞:大數據。觀眾喜好的橋段、台詞、演員,哪怕是一個表情,都被記錄成各種數據,最終,編劇導演們根據這些數據來拍攝劇集。大數據在今后的電視拍攝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功能。

●美劇《紙牌屋》是徹底的大數據“引爆者”。這部劇的出品方———美國最大的在線視頻付費網站Netflex擁有3000多萬用戶,這些用戶每天在網站產生3000多萬個點播行為,還包括400萬個評分、300萬次搜索請求,網站在看似干枯的數字背后發現用戶喜歡導演大衛·芬奇,演員凱文·史派西以及政治題材3個方面具有高度的重合性,於是花1億美元買版權、請來這些主創拍出《紙牌屋》,結果便是一炮而紅。據稱,微軟、谷歌、蘋果、英特爾和Twitter也正在考慮開發自己的類似產品。

●由於自身有“大數據”積累,國內的視頻網站也開始嘗試自制劇。優酷總裁魏明曾對媒體介紹說:“依靠大數據做出投資判斷,第四季的《嘻哈四重奏》根據客戶口味加入了‘植物大戰僵尸’等的分量,因此第二季提高到7.8分,第三季和第四季則升至9分。”

●上述被收購的克頓傳媒,其大數據最成功的案例便是《愛情公寓3》。開始的時候,傳統的內容制作商和傳統媒體都不太認可這個項目,但通過整體評估和調整,最后,《愛情公寓3》在電視台每集賣出了466萬元,新媒體價格150萬元,價格相當不錯。此外,該公司出品的熱播劇《戰旗》、《夏家三千金》等劇都有大數據的影子在裡面。

“大數據”

這麼值錢

股市最大宗

影視收購價值16億

7月29日,國內A股上市公司華策影視宣布收購一家名為克頓傳媒的影視機構,交易金額超過16億元。消息一經公布便引發好奇:什麼背景的公司能創造中國影視業收購史上最大價值?

華策影視總經理趙依芳對記者表示,這個溢價是對未來的合理投資,“我們看中了對方在數據挖掘方面的潛力,還有一個龐大的數據‘金庫’。”她認為,建立在大數據平台上的工業化精品生產模式在好萊塢得到了充分驗証,以后,華策可以大大降低影視劇投資的風險和成本,提高成功概率。

無獨有偶,盛大文學在今年早些時候也對外公布成立編劇公司,將依據“大數據”全新模式創作劇本,網站擁有160萬的作者基數,高群書、陸川、蘆葦等“編劇導師”將依照受眾喜好指導旗下編劇進行創作,確定故事大綱,甚至完善細節。實際上,近幾年授權給盛大文學的作品達900部,已經在籌拍、熱拍和即將播出的作品在百部以上,無疑會成為有力的競爭者。

“大數據”如此運作

觀眾舉動時刻被記錄在案

記者了解到,與其他影視劇公司不同的是,克頓傳媒擁有超過100人的數據挖掘和分析團隊。

據其提供的資料顯示,該公司的數據庫收錄了自1997年以來近萬部影視劇在各平台播出的分地區、分觀眾群的收視評估情況﹔收錄了國內領先的制作班底信息,有記錄的導演、編劇、制片人等均超2000人,演員超7000人,涵蓋國內九成以上有播出記錄的主創人員以及八成以上的服裝、化妝、攝影、美術等其他制作班底成員信息。同時,公司還針對一些核心數據,形成主創搭配、題材市場接受度、需求變化趨勢、橋段設計容量等深度數據,向制片和投資部門提供建議。

“大數據”是怎麼採集的?簡單說,網友的一切收看行為都被“記錄在案”:你在哪個地方按了暫停鍵甚至會回看,說明你喜歡這個橋段,以后在創作時會適當增加﹔哪個地方快進、跳過去,說明這個地方讓觀眾覺得很悶,以后會減少。同時你的每一次搜索、評論、轉發、收藏等都呈現了你的收視習慣以及需求,這對制片方極為有用。

“大數據”還有爭議

是制造經典還是扼殺才華

記者獲得的一份中金公司對前述收購的研究報告說,“大數據”在科技業早就不是新聞,但在影視業是新鮮事物,這種電視劇制作模式就是消費者直接決定影視公司要拍的戲,從而決定了自己未來能看到什麼(包括廣告)。

但大數據的出現,對傳統的影視創作者們有些難以接受。《媳婦的美好時代》、《雙城生活》的編劇王麗萍對記者表示,不太在意這些大數據,“因為電視劇的觀眾忠誠度很低,也不斷在傳統電視台和新媒體之間分流”,“當然我寫作時首先講究的是故事能打動自己,其他的我管不了那麼多。‘大數據’更多是對沒什麼地位的編劇管用。”

不過,她說:“一味迎合觀眾也是不好的。”而她安慰大家不用擔心創作因為參考大數據而更加“狗血遍洒”:“狗血和虐心都是短暫現象,起碼我周圍的編劇都很敬業,所以這個模式不會扼殺才華,做電視劇要有良心,觀眾市場不成熟,加上作品沒有個人風格,往前走會很難。”

而劇評人梅子笑提出了另一個質疑,“且不說收視率造假,連國內電視劇生產機構數量,播出總頻道數額,每年國產電視劇的產量、播出量、投資總量、盈利比,電視劇的觀眾構成,都從未有過精准並形成統一認識的數字。數據不真實可信,怎麼算?”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