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正在寫作
一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任公系近代著名的資產階級政治家、宣傳家、大學者,今年是梁先生誕辰140周年。梁啟超是維新運動的領袖,其著涉及史學、哲學、文學、政治、經濟、宗教、語言文學等諸多方面。任公雖然隻活了57歲,卻留下兩千萬字的著作和講演記錄、來往函札。
梁啟超幾乎可以說是上個世紀之交對中國社會思想觀念影響最大的人。本文特別關注任公的新聞生涯,他在長達27年的報刊活動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提出了許多辦報原則。梁啟超是新聞高手,亦為輿論大師,他辦的許多報刊都是在鼓動輿論、制造輿論、傳播輿論、影響輿論。
廣東新會人梁啟超1895年隨其師康有為赴北京參加會試,協助康發動“公車上書”,主辦《中外紀聞》。1896年在上海主編《時務報》,發表《變法通議》,宣傳變法維新。
后在澳門與何穗田共同創辦《知新報》,同時為《湘學報》、《湘報》和天津《國聞報》撰稿。1898年入京,參與百日維新﹔戊戌政變后逃亡日本。初編《清議報》,繼編《新民叢報》,主張君主立憲,與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展開論戰,對當時知識界影響甚大。辛亥革命后回國。1912年在天津創辦《庸言》,1915年主辦上海的《大中華》雜志。
二
《中外紀聞》是康、梁辦的首份報紙,1895年由康有為出資創辦。始稱《萬國公報》,因林樂知辦的《萬國公報》具影響力,他們也想打這個旗號。后應李提摩太要求,《萬國公報》改為《中外紀聞》。強學會成立后,《中外紀聞》成為其機關報,宣傳維新變法的政治主張,免費贈閱,一時引起不小的騷動和物議,后被朝廷查封。
《時務報》是甲午戰后創刊、宣傳維新運動最有影響的報刊,梁啟超任主筆時在報上發表大量論文,幾乎每冊都有一至兩篇。《時務報》創刊號上,現身梁文《論報館有益於國事》。文中指出:“無耳目,無喉舌,是曰廢疾”,“不了解世界形勢,不聞問國內大事”,這是“有耳目而無耳目”﹔“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這是“有喉舌而無喉舌”。起“廢疾”,助“耳目喉舌”,就要依靠報館。“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報館其導端也。”近代中國人最早使用“耳目”說明報紙作用的是梁啟超。伴隨《時務報》風行一時之大發展,梁主筆聲名鵲起。當時,《時務報》政論為代表的報刊政論文體,被譽為“時務文體”,群起仿效,風行各地。發刊不到半年,迅即銷行7000余份,最多時達到1.7萬份,“舉國趨之,如飲狂泉”,一躍而為全國發行量最高、影響最大的報刊。維新報刊以《時務報》為中心,呈輻射狀發散,不少報紙的創辦、發行及人員、稿件來往均仰仗時務報館的幫助,而《時務報》也依靠各地報館擴大影響力,由此形成維新報刊的洶涌之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