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網關系的三個維度
就是報網共存的依據
記者:傳統報業發展新媒體的贏利模式目前還沒有很好地解決,您認為對於新媒體的巨大投入是一種浪費嗎?“報人辦網,十年不成”,對此,您怎麼看?
傅紹萬:中國的報紙和報人沒有西方的報紙和報人那麼幸運。西方報業經歷了幾百年的發展,才遇到了網絡媒體。中國報業剛剛在市場學步,就遇到了網絡媒體的強烈沖擊。在這個沖擊面前,報業理論界和實踐者一直在探索對策,但基本的結論是:報紙將死亡,網絡將取代報紙。報紙要加快轉型,將紙變成網,最有代表性的理論是“活的是報,死的是紙”。在實踐中,報業集團紛紛觸網,辦網站,辦電子版,辦手機報,搞閱讀終端。國際上,英美報業觸網步子很大,日本報業觸網比較謹慎,中國報業基本學歐美。現在的現實是,報業搞網絡,全世界沒有走出路子。
記者:有些人對發展新媒體並沒有把握,但一看大家都在搞,自己也坐不住了,怕再不搞,就會被淘汰。
傅紹萬:在這個問題上,大眾報業集團有不同的認識,不同的選擇,走的是自己的路子。觸網的風浪不斷刮過來,我們的定力比較強。
首先,我們提出必須堅守報業。我們的著眼點、立論的依據,主要是報業發展的階段性、梯次性。階段性指按照產業發展規律,一個產業有生長期、成熟期、衰退期,中國報業必然經過從分散到集中、集聚,形成壟斷,就進入成熟期了,目前第二個階段還沒有到來。梯次性是說,一個產業在美國早就衰退了甚至消滅了,在中國可能還在成長期呢!所以,報業還有發展空間。
第二,對新媒體的態度,我們堅持,讓別人探路,我們謹慎跟進。這個探路者,恐怕中國人當不了,要由美國人干,日本人也是在看著美國人試錯,錯的他們不學,對的拿過來。
第三,我們形成自己的認識,真正對網絡媒體明白起來。別人都說,報紙會死,我們也說不清楚是死是活,問了很多懂行的,講的道理很難讓人信服,我們覺得它可能會死吧。反正多少年以后的事,我們解決不了。跟人家抬杠,地球還要毀滅呢,難道我們的日子就不過了嗎?
從去年開始,我們開始考慮這樣的問題,就是隻從報業這一面論証報業,畢竟不全面。能不能從網絡這一面,來論証要堅守報業?從兩個方面都說明白了,說服力就更強了。
記者:那這個論証的結果怎麼樣?
傅紹萬:報紙有報紙的優勢,網絡有網絡的優勢,報紙和網絡互相不可取代,而是可以共存共榮。報紙轉型,要利用網絡鞏固、壯大報紙,而不是削弱報紙,是利用網絡鞏固壯大報紙的發行和經營陣地,而不是削弱它。作為報業集團,要“堅定不移干報業,風吹浪打不動搖”。
記者:您這句話很出名很實在。那大眾報業集團找到報網共存的依據了嗎?
傅紹萬:面對網絡的沖擊,報紙必須轉型。轉型,必須把握正確方向,從政治、經濟、媒體三個維度,正確認識三個關系,才能形成正確的認識,防止片面性。
從政治維度看報網,認清網絡和媒體的關系。在任何國家,任何社會制度下,都有一套法律法規管理媒體。在中國,媒體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特殊,堅持黨管媒體,堅持政治家辦報、辦台、辦網。就是說,網絡如果具有媒體功能,就必須納入媒體管理,不能任其話語權無邊無際,也不能照搬西方的管理辦法,而是納入我國的新聞管理制度。如果它不想納入媒體的管理體系,那它就要取消媒體功能。
有一種理論,認為可以通過提升網民素質,逐步實現網上輿論的理性和成熟。這沒有抓住問題的本質。本質上,放開了網絡,類似於開放了報禁,開放了一個威力比報紙更大的媒體。你把報紙管死,卻把網絡完全放開,道理上說不通,其后果也將極其可怕。隨著理論上的清醒,網絡管理必然走上正軌。因此,網絡特殊寬鬆的環境將完全改變,對報紙的沖擊將逐步減弱。
從經濟維度看報網,認清報業和一般產業的關系。從產業的角度分析,報紙仍然掌握著社會主流人群,掌握著社會主流消費群體,掌握著最優質的經營資源。報紙經營是影響力經營。報紙形成影響力,廣告商購買這個影響力,報紙獲得效益。影響力包括發行量、發行密度、發行人群構成。一個產業,如果市場分割已經基本完成,並出現了壟斷寡頭,后來者要想擠進這個市場,沒有巨額資金投入,或者重大技術突破,是根本不可能的。在新媒體領域已經形成寡頭壟斷的今天,發展新媒體之艱難,投資取得效益之不易,就不言自明了。因此,報業如果不堅守好自己的陣地,就會失去自己的容身之地。
從傳媒維度看報網,認清報紙和網絡的關系。網絡是無邊界的平台,人人都可以傳播,形成信息的汪洋大海,價值反而弱化了,選擇就顯得重要了,沒有選擇就沒有價值。媒體傳播的生命在於新聞的真實性、導向的正確性。這是報紙的強項。雖然網絡新聞內容,部分來自傳統媒體,但是,由於它的趨利性,往往採用標題黨的方式進行加工,效果依然是失真和誤導。人們需要了解新聞事件,更需要正確認識新聞事件,報紙專業隊伍的加工、解讀能力就顯得極其重要。這些方面,都決定了網絡代替不了報紙。
記者:這三個維度也可以說是三個依據吧。很多說明報紙沒有明天的論據是,現在的青少年很少讀報,報紙讀者老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請問您怎麼看待這一趨勢?
傅紹萬:這個問題確實讓報業困惑。對於青少年讀者群體的減少,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報紙傳播的是主流價值,在我們這種國情的國家,黨委、政府靠報紙等權威、主流媒體傳播自己的主張,傳播主流價值觀。一個中國公民,要想在政治上進步,在經濟界有大的發展,必須融入主流社會,就必須閱讀報紙。否則,在政界,他連“老板”想的是什麼都不了解,想進步是不可能的。在商界,他也難以和政府與管理部門有效地進行溝通。所以,青少年進入社會以后,隨著角色的變化、作用的提升,一定會拿起報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