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務的理想與多元物質化的沖突
傳統報業所秉承的是“公共服務”的理念,在信息流通與傳播中,是堅守正義的化身。但這種理想化的理念,在當下“多元物質化”的社會環境中,正處在一個尷尬的地步。從轉型初衷來看,傳統報業是迫於“生計”而為,也就是出於“生存”的需求去轉型的。我們知道,傳統報業承擔“公共對話”與“公共利益”,這種超越經濟利益而追求的理想道德,讓報業處於“唐吉訶德”式的境地:作為挑戰者,傳統報業理直氣壯,作為歷史的順應者,傳統報業則茫然無措。
在社會多元物質化情境下,新聞傳播的基本規則、基本邏輯和“真實”“客觀”“准確”“深刻”等元素受到巨大沖擊,呈現出弱化的可能。而新語境的無序,則又呼喚著這些元素“重出江湖”。在這種左右搖擺中,更體現出傳統報業堅守的重要性。
當然,傳統報業的轉型只是手段,其目的則是超越“賺錢”、超越“技術”、超越“轉型”,去追求輿論場中的“公共對話”和“公共利益”,這是傳統報業至為重要的根本追求。
移動終端、應用終端的升級更新,不會帶來傳統報業的死亡,而是給傳統報業向新媒體過渡提供了細分和衍生的機會。過去新聞信息做到真實及時即可,在當下向新媒體轉型時期,更應在此基礎上繼續衍生新的產品。無論是深閱讀的需要,還是滾動閱讀的需要,傳統報業是大有“用武之地”的﹔無論是讓“內容”嫁接“產品”,還是讓“內容”衍生“服務”、“體驗”而產生新的“產品”,都預示著傳統報業在轉型中可以克服“水土不服”,到達成功的彼岸。
李克強說,不改革可能不犯錯誤,但要承擔歷史責任。傳統報業發展必須堅定走改革之路,用改革來改變傳統報業的傳播方式,用“勇於試錯”、“堅定容錯”的決心與機制來倒逼報業改革創新,從新聞的最核心價值觀出發,用試錯的低成本不斷獲得寶貴的轉型經驗。是以此,則轉型成功就不會遙不可及。
(作者:長江日報報業集團媒介發展研究所原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