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來臨,紙媒體人人自危,無一例外都在尋找出路,或堅守紙媒主業,或報網結合,或關閉紙媒轉戰新媒體。轉型和變革是擺在傳統媒體面前不能回避的挑戰。人們擔心,會不會像上世紀九十年代新聞出版業“告別鉛與火,迎接光與電”一樣,出現整體工種性淘汰?會不會陷入“不變活不下去,早變早死,晚變等死”的尷尬境地?紙媒體的出路何在?
◎ 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依然有市場空間
對於“新媒體時代”的界定,可謂眾說紛紜,至今沒有定論。一些傳播學期刊上設有“新媒體”專欄,所刊載文章的研究對象有數字電視、移動電視、手機媒體、IPTV等,還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體專欄。那麼,到底什麼是新媒體?按照維基百科的解釋,新媒體泛指利用電腦(計算及資訊處理)及網絡(傳播及交換)等新科技,對傳統媒體之形式、內容及類型所產生的質變。所謂的“舊媒體”所包涵的產業范圍,指的是印刷的報紙及雜志,電子的廣播與電視。從本質上講,新媒體是數字技術在信息傳播媒體中的應用所產生的新的傳播模式或形態。
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無疑是當前傳播領域正在發生相互作用的一對矛盾體,它們都是傳播信息的載體,是信息傳播過程中從傳播者到接收者之間傳遞信息的物質工具。兩者都具有三種功能:宣傳、教育和娛樂。傳播媒體性質和功能的同一性,使二者具有了同居共處的可能性。基於紙張或電子的傳統媒體與基於數字技術的新媒體,同時作用於人類交流與傳播信息的需要。
由於人類的傳播行為是由個人自身傳播、人際傳播向團體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發展和綜合,因而各種類型的傳播行為之間不能互相取代,而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在數量、質量、速度、范圍和效果上,形成一個縱橫交錯、龐雜無比的傳播網絡。
上溯歷史,每一次技術革命都對舊有的技術產生過巨大的沖擊,然而在傳播規律的作用下,媒體又各自找到自身的定位,在新的層面實現了過渡和平衡。與以往不同的是,新媒體由於在時間空間上的全面深度覆蓋,對傳統媒體形成的沖擊肯定更猛烈更強勁,甚至是顛覆性的。整個傳播界的變革、轉型、融合是可以預期的:產業依然存在,大量傳統媒體消失,一些適應市場需求的傳統文化行業仍將保持活力。
◎“特色”是傳統媒體生存和發展的根本
新媒體的最大特點是打破了媒介間的壁壘,消融了媒體介質之間、地域之間、行政之間、甚至傳播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與傳統媒體相比具有個性化突出、受眾選擇性增多,表現形式多樣、信息發布實時等優勢。而傳統媒體的優勢在於擁有採編權限資源。在我國,傳統媒體在這一點上的優勢更是決定性的,擁有強大的內容生產力,擁有公信力和品牌影響力。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關系,並不是簡單的高級替代低級的技術革命,二者在人類交流與傳播需求多樣性這個條件下可以共存,相互聯系,相互轉化。
同時,新媒體時代必然有一大批傳統紙媒消失。那些特色鮮明、權威、公信力高、信息整合力強、可以滿足特殊人群特殊需求的紙媒,將從“大舞台”轉到“小劇場”。關鍵看你是否富有特色,能否留住受眾,讓他們跟著你“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