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要“升級”,採取配套措施,加強相關制度和平台建設,建設讓群眾“看得到”、“聽得懂”、“信得過”、“能監督”的政府網站和政務信息公開體系
10月24日,中國信息協會電子政務專業委員會與國家信息中心網絡政府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中國政府網站互聯網影響力評估報告(2013)》,對70家中央部門網站、34家省級政府門戶網站、15家副省級政府門戶網站和437家地市級政府門戶網站的互聯網影響力進行了評估。評估顯示,政府網站互聯網影響力整體偏弱,尚有很大提升空間。
隨著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應用和推廣,政務微博、政務微信逐漸成為政務信息公開的重要渠道,而曾經作為政務信息公開主力的政府網站卻由於各種原因訪問量和影響力偏低。新媒體時代,政府網站該如何轉型升級?
瀏覽量走低 可能淪為“內網”
從1999年國家啟動“政府上網工程”至今,中國政府網站建設突飛猛進。據國家信息中心統計,我國目前100%國務院組成部門和省級政府、99.1%的地市及85%以上的縣(區)政府都已經建設政府網站,並且越來越開放及時,在推動政務信息公開的進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與數量不相匹配的,是政府網站影響力的下滑。《中國政府網站互聯網影響力評估報告(2013)》顯示,2013年中國互聯網影響力總指數僅為50.90分(滿分100分),總體來看政府網站互聯網影響力的發展水平處於中等偏弱階段。聯合國最近幾年的電子政務調查報告也表明,自2005年以來中國電子政務排名連續下滑,已經從2005年的第五十七位退至目前的第七十八位。
以西南某地級市政府網站為例,通過新版IE瀏覽器登陸網站,不少地方都開著天窗,內容頁殘缺不全,換成比較常見的火狐等瀏覽器,依然如故。咨詢網站提供的電話,卻被告知網站是正常的。咨詢技術人員、調整瀏覽器設置后,才能夠正常瀏覽。
“網站是2006年的版本,這幾年沒有進行過版本更新,所以很多新版瀏覽器都不能瀏覽。”該技術人員解釋說,從技術層面講,這意味著網站版本更新升級不及時,且沒有用各版本瀏覽器進行測試,網站建設存在技術上的“低級失誤”。
不過,該市網站政府主要動態信息更新還算及時,但是最重要的政務信息公開尤其是行政審批等事項,要麼空白、要麼稀少,群眾通過網站了解所需的政府信息並不容易。
在該市網站的公眾服務欄目,咨詢列表中有643條記錄的狀態是“未答復”,在“問題解答”子欄目下看不到任何的解答回復。而在“審批結果”子欄目下, 3000多個受理號的審批結果為“未受理”,最早可追溯到2006年10月網站上線初期。而在“互動交流”欄目裡,可以看到最近一次的“熱點問題”回復時間是2008年12月,最近一次“在線訪談”是2011年7月,最近一次“民意征集”是在2008年9月。此外,“網上調查”、“議案提案”下均沒有太多的內容。
然而,像人事任免信息,每條瀏覽量都在千次以上,多的甚至能到兩三萬,網站的瀏覽者主要是政府公務員,這些政府網站有淪為“內網”的可能。
既應重發布 也要重互動
並非所有的政府網站乏人問津。
自2013年1月1日起,外交部網站累計訪問已達25億次,在此次互聯網影響力評估的中央部門網站中排名第一。
登錄外交部網站,最大的感受就是良好的“用戶體驗”:為方便信息檢索,除設置搜索框以外,還有詳細的《外交部政府信息公開指南》,網民根據指南能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信息,極大地減少了信息檢索成本。
“在信息公開的基礎上要尊重用戶體驗。新媒體時代不能自說自話,及時有效回復瀏覽群眾的關切,這是我們工作中的一些體會。”負責外交部網站維護的一位工作人員說。
今年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研究部署進一步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指出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要“升級”,要採取配套措施,加強相關制度和平台建設,使政府經濟社會政策透明、權力運行透明,讓群眾“看得到”、“聽得懂”、“信得過”、“能監督”。
10月1日,國辦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回應社會關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見》,對增強政府網站的互動性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重要”、“及時”、“主動”成為《意見》的關鍵詞。
“從當前政府網站的情況看,不少地方還存在著‘公布的不重要、重要的不公布’、信息發布不及時主動等問題,有時等到問題被輿論所關注,才不得不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微博等途徑公布。作為政府在互聯網‘門戶’的網站,反而被忽視。”國家行政學院中國領導科學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雷強說。
“在有的地方,按現行制度無法及時回應社會的吁求聲音,決策速度比較慢。”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師曾志教授認為,不少政府網站的尷尬局面是制度問題。“目前政府網站往往需要整體決策、取得一致后才能做出回復,這決定了它回復的內容一般是‘四平八穩’的,回復的時間也不快﹔而我們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社會,很多問題都應及時回應,並和社會形成良性互動。”
借力新媒體 提高服務性
《中國政府網站互聯網影響力評估報告(2013)》指出,政府網站未來發展趨勢將是從“知曉式”被動信息發布向“回應式”主動公開轉變,從“單向式”互動表達向“融入式”參與決策轉變,從“形式化”在線服務向“實質性”網上獨立辦事轉變。
在這方面,位列省會城市政府網站互聯網影響力排名第一的成都可資借鑒。
成都市政府網站除了傳統的市長信箱、提問等互動外,還專門設置一個類似論壇的專區,通過網民發起話題、自發討論以及部門答復,在網站上構建了一個活躍可控的輿論場。此外,成都市政府網站在線直播政府的新聞發布會、聽証會、對話訪談,網站打通微博微信等,體現了“回應”、“融入”等特點。
師曾志教授認為,不應將網站與微博微信等放在對立的地位。“技術是一直都在革新、在發展的。網絡是web1.0時代的產物,微博微信是web2.0時代的產物。從技術上講,web1.0和web2.0之間是可打通的,所以並不存在把重心放在誰上面的問題,關鍵在於兩者要打通。”如何將政府網站和政務微博微信有機結合,發揮政府網站全面的優勢和政務微博微信快速的優勢,是需要下功夫去考慮的。
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解志勇教授說:“在網上政府信息公開中,網站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微博微信等可以側重回應公眾關注,傳播政策法規要點。”
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委宣傳部部長伍皓說,“政府網站應定位於服務性,應盡可能提供及時全面詳細的政府信息,不應苛求傳播效果。老百姓可以方便及時地獲取相關信息、在網站上提出的問題能夠及時獲得回應,政府自然可以贏得民眾信任。”
談及政府網站的理想狀態,解志勇教授說:“除去信息公開,政府網站本身也應該更重視回應公眾關注,其最終目標是逐漸實現網上辦事。”
《 人民日報 》( 2013年11月07日 2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