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我國啟動虛擬身份管理 已發放700萬張網絡身份証

李新玲

2014年10月30日07:41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我國啟動虛擬身份管理 已發放700萬張網絡身份証

  我國已經啟動網上虛擬身份管理,目前已經發放700萬張網絡身份証eID,計劃今年發行2000萬張。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所長、首席科學家胡傳平在10月25日結束的中國計算機大會上主題演講時談到:“今后網民注冊隻需要向網絡服務商提供姓名和eID,不必再填寫電話、住址等個人隱私信息。”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4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6.32億,網絡空間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載體。但是由於網絡空間中身份的虛擬性和不確定性,使得網絡空間中的各種虛擬實體和角色缺乏有效管理,帶來網民隱私信息泄露、黑客偷盜、商業欺詐和虛假信息等問題,對電子交易、公民財產安全及社會安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與此同時,銀行和網上的一些實名認証需要身份証原件或者上傳照片,而居民身份証包含了很多個人信息,這帶來了不安全因素。

  例如,韓國2007年啟動了網上個人認証,全部實名,但是2007年韓國一家著名的社交網站發生信息泄露,3500萬名網友信息泄露,這個事件直接導致了韓國網絡實名的失敗。

  因此,網絡的虛擬身份管理應運而生。據胡傳平介紹,美國已經啟動了網絡身份証,並已經在兩個州開始試點。歐盟的“歐洲數字議程”中,明確“加強信任、安全和保護充值卡人資料,建立強大的身份驗証”。目前歐盟的10個國家開始了網絡身份認証。

  目前我國有包括銀行和一些機構在內共上百家可以進行虛擬身份認証,但是各搞各的,無法互聯互通。因此,統一網絡身份認証迫在眉睫。

  我國的eID定義為公民網絡電子身份標識,是對現有第二代身份証體系在網絡應用上的補充,eID由“公安部公民網絡身份識別系統”統一簽發,並提交全國人口庫進行嚴格的身份審核,確保eID的真實性、有效性,並且每個公民隻能有一個與其真實身份對應的eID。eID的芯片信息採用密碼算法生成,不含任何個人身份信息,有效保護了公民個人身份信息。

  據介紹,目前我國已經啟動建立網絡空間身份管理服務平台,並將在社會上建立一系列認証平台。需要認証時,上傳eID信息,到后台比對發放密鑰。目前與工商銀行合作,今年年底前與中行、建行等銀行合作,搭載銀行卡免費發放。今后可用於電子商務、政務民生、社交網絡、移動互聯等應用。

  胡傳平介紹了網絡虛擬身份管理的實施步驟,先是個人虛擬身份,再是組織、軟件、硬件、服務等,今后可以推廣到互聯網環境下的網絡空間虛擬身份的統一管理,把人、組織、機構、網絡設備、終端設備、物品、車輛等互聯互通。當然這涉及芯片安全、操作系統環境安全、大數據安全、雲平台安全等多個方面。

  胡傳平認為,要在技術、產品、服務、產業等方面促進整個生態圈的發展與完善,達到推動網絡誠信、改善網絡社會治理環境的目標。

  今年在鄭州舉行的2014中國計算機大會主題為“信息安全,數據為先”。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