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一種聲音說,電視不行了,新的視頻媒體對電視形成了顛覆式的沖擊,電視已經被唱衰了。但是,基於對不同平台視頻媒體的考察發現,現實遠遠沒有這樣悲觀。電視和其他媒體共融共生,相互借重,正在形成和改變以電視為龍頭、以其他視頻媒體為補充的新的媒體產業格局。”近日在京舉辦的《大視頻時代——中國視頻媒體生態考察報告》首發式上,該書發起人、主編之一,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SM)副總經理鄭維東表示,每一種媒體都在按照自己不可替代的生存邏輯生存著,發展著,在新的媒介生態環境下,電視不會消亡,但它會與時俱進。
作為國內首部全面研究解讀我國視頻產業最新現狀與發展趨勢的綜合性研究著作,《大視頻時代——中國視頻媒體生態考察報告》首次對中國視頻媒體市場生態進行了全面的量化統計與對比分析。報告顯示,截至目前,電視、網絡、手機、戶外視頻媒體復合用戶規模達20.7億,令視頻消費量至少爆炸性增長50%∼70%,海量視頻消費已成為新的全民生活方式。
如果說在2013年裡,“視頻無處不在”是從一種理想逐漸變為部分現實的話,那麼,在接下來的發展中,服務升級、技術進步、市場重構、經營創新等一系列媒介生態巨變的大戲已經盛大開場。大視頻時代,媒介生態格局發生深刻改變,影響著人們的娛樂與生活習慣,多屏共存並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服務於同樣的受眾成為常態。研究顯示,網民中三屏及以上網絡視頻用戶和電視用戶比例分別為75.7%和82.5%。
“‘大視頻’的‘大’,不是簡單的數學疊加,更多的是發生了化學反應,形成一個新的生態。”鄭維東以英國BBC新聞為例分析,一條新聞素材為電視、移動端、電腦、手機等新的終端共享,同一條新聞素材基於不同的平台、渠道而制作並發出,這種新的生態正在成為新的常態。也就是說,跨平台、多終端的視頻傳播正在成為視頻行業的常態,這個常態也恰恰是每一個觀眾使用視頻的親身體驗。
“我們在什麼時間看電視,什麼時間使用手機看視頻,什麼時間在電腦上看視頻,什麼時候下載來看,什麼時候在電影院看視頻,這都是生活的形態,也是電視視頻媒體發展到今天一個新的競爭業態和新的常態。”鄭維東說,客廳曾是電視機的專享,但是自從有了OTT、WiFi,有了移動端的Pad和手機之后,客廳也成為以電視為主體的多終端爭斗的戰場。“還有一種狀況,就是一邊看電視,一邊用手機在社交媒體上討論電視節目。”在鄭維東看來,這樣的社交化傳播對電視的互動性影響恰恰也是流媒體時代、跨屏的視頻傳播時代重要的一環。
《大視頻時代——中國視頻媒體生態考察報告》顯示,視頻媒體的復合用戶將近21億人,僅僅看視頻新媒體的用戶就有近7億,其中近76%的用戶同時使用三屏以上媒體,復合度非常高。鄭維東認為,電視的觀眾群在某種程度上已囊括了網絡、移動、戶外等視頻的用戶,只是根據不同的媒體接觸,電視觀眾又可以分成不同的視頻用戶群體。
“從電視角度來看,新聞節目沒有縮減,而是在增量,播出的時間在增加,觀眾的收看時間也在增加,而這些節目同時成為其他平台如網絡端、手機端等新媒體平台上重要的內容組成。”鄭維東說,在如此復雜多變的媒介生態下,12.87億的電視用戶沒有出現大的變化,超強的新聞節目制作與傳播能力是中國電視媒體在內容領域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優勢。
據《大視頻時代——中國視頻媒體生態考察報告》顯示,全年340萬小時的節目產量,不但讓電視媒體在視頻市場內容生產上處於絕對優勢,即便增長速度有所放緩,2013年中國電視廣告總收入依然達到創紀錄的1119億元,與在線視頻新媒體之間的廣告收入差距在11倍以上。
盡管“大哥大”的地位尚存,但是青年用戶流失、應用局限、體制機制亟待調整等問題和挑戰仍然是電視不得不面對的嚴酷現實。
“適應變化,迎接挑戰,是電視行業必然的選擇。比如在產品的服務上會更加多元化,在技術上會更加智能化,在傳播上會實現多屏聯動和渠道分發的有效融合。在這裡,最重要的關鍵詞是‘變化’——因為,面對視頻行業日新月異的變革,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鄭維東表示,視頻媒體的融合發展,不論對電視還是互聯網行業都是一種極大的促進。在此情形下,跨屏傳播價值評估成為媒體管理框架中的重要一環。“CSM近期在國內率先完成了跨平台多終端受眾測量體系的拓展與測試,新產品陸續試水國內市場。超越收視率單一指標的綜合評估體系正被越來越多的電視媒體採納。”鄭維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