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3年第9期

論輿論多元化對蘇聯晚期新聞思想的影響【2】

張舉璽

2013年11月14日13:24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2.多元化

關於多元化的概念是個仁者見仁的話題,原本是一種唯心主義的哲學觀點,認為世界是由多種獨立的、不相互依存的實體構成的,並且始終是由單一性向多樣化發展,由統一性向多樣化發展。

筆者認為,多元化不同於多樣化,多樣化指一個統一的或共同的東西有越來越多的不同表現。多樣性並不排斥統一性或共同性。統一性與多樣性的關系正如共性與個性、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一樣。比如人人都要穿衣服,這是共同的,但衣服的花樣是各色各樣的,尤其是女裝,顏色艷麗,花樣翻新。這是多樣化,不是多元化。

多元化顯然不同於多樣化。俄文中的多元化(плюрализм)一詞是從英文引進的,而英文中的Pluralize(多元化)是由Pluralism(多元論)引申出來的。從字面上說,多元化就是多數化,但多元論絕不僅僅主張事物是由多數組成部分構成的,而是有著特殊的含義。如眾所知,唯物論主張精神從屬於物質,唯心論主張物質從屬於精神,因而它們都是一元論,不是多元論。但是,多元論則認為世界是由多種本原構成的,即主張世界是由多數彼此獨立的組成部分構成的,它們之間缺乏從屬性或統一性。比如,主張心物平行的二元論就是一種多元論。此外,承認物質或精神是最后的實在,卻否定物質本身或精神本身的內在有機聯系,也可以說是多元論。比如,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可以稱為唯物主義多元論,萊布尼茨的單子論可以稱為唯心主義多元論。[4]

由此可見,多元論在哲學上是以承認世界的多元化或一定程度的多元化為前提的,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徹底否定統一性,或在一定程度上否定統一性。可以說,多元化現象就是指完全缺乏或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統一性,統一物分為彼此絕對獨立或在一定程度上獨立的組成部分。從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多元化就是多中心,多元論就是多中心論。誠然,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相對的多元化與多樣化很難截然分開,但在一定的條件下,多元化和多樣化之間存在著不容抹殺的界限。我們且按照這一理解就可以得出多元化定義。

多元化的簡要定義應該是多個在某種程度上相似,但獨立並行、平起平坐的物體、人員、意識、觀念、文化、機構或組織等。在一個專業環境裡保持多元化意味著更多。多元化可以應用到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戰略、經營、投資、市場、教育、思維方式、輿論等。

由此看來,多元化意味著多種利益集團、政治力量、決策中心的共存與相互制衡。多元化之所以產生,首先是因為沒有一個壓倒一切其他力量的絕對權威,其次是因為存在著鼓勵多種權力參與競爭的機制。

3.輿論多元化

什麼是輿論多元化?從上述關於“輿論”和“多元化”的分析論述結果,我們可以給“輿論多元化”下個定義:輿論多元化,就是各個不同利益的階級、階層和團體,都有平等利用輿論工具來表達自己的意願、建議與要求的權利。

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提倡輿論多元化,就是要求執政的共產黨放棄對意識形態的領導,放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放棄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戈爾巴喬夫主張,黨不應壟斷領導作用和壟斷探索的權利﹔認為黨領導輿論,以馬克思主義引導輿論,使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中起主導作用,會導致僵化、教條主義和官僚專制主義,窒息人們的首創精神。因此,他要求所有大眾傳媒要推行輿論多元化,其目的就是要促進意識形態多元化、政治多元化和多黨制的建立,並使黨的思想來源和指導思想多元化。[5]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