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3年第9期

電視娛樂化的陷阱——

讀尼爾·波茲曼的《娛樂至死》與《童年的消逝》【3】

汪振軍

2013年11月14日13:35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三、泛娛樂化了的電視

在《娛樂至死》一書中,波茲曼對電視娛樂化的種種表現進行了詳盡的描述與分析。

(一)新聞的娛樂化

新聞的娛樂化最明顯的標志就是它流行的播報方式,隻要一打開電視新聞,我們經常聽到主持人講的一句話:“好……現在……”這句話之所以被經常運用於電視新聞節目,目的是將大家的注意力從上一條新聞盡快地轉到下一條新聞。現在的電視新聞都追求播音的速度和信息量,力求在一個單元裡盡可能地容納更多的信息。這樣一來,觀眾不可以在一條新聞上停留更多的時間去思索與回味,觀眾的注意力必須追隨著主持人的速度和節奏,才能保証一點不落地看完新聞。於是,“再殘忍的謀殺,再具破壞力的地震,再嚴重的政治錯誤,隻要新聞播音員一句‘好……現在’,一切就可以馬上從我們腦海消失”[1]86。“在這裡,我們看見的不僅是零散不全的新聞,而且是沒有背景、沒有結果、沒有價值、沒有任何嚴肅性的新聞,也就是說,新聞變成了純粹的娛樂。”[1]87新聞節目原本視為生命的“真實性”原則已不重要,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大家的眼球,提高收視率,新聞發生了質的變化,變成了一種離奇的表演、視覺的沖擊、超強的感覺刺激,在話語的流動中,人們已經沒有時間關心新聞的真實性與嚴肅性。電視新聞中之所以經常有假新聞出現,就是因為這些假新聞比真新聞更離奇、更離譜、更具有吸引力。

(二)宗教的娛樂化

宗教本是超越世俗具有淨化靈魂作用的一種文化形式,今天,與電視這個影響最大的媒體結合之后,已經變成了世俗化與娛樂化的活動。雖然從傳播的影響力來講,宗教通過電視可能具有更大的傳播效力,但因為時間、地點、場景、人物的變化,宗教的神秘氛圍、讓人懺悔的力量以及淨化靈魂的作用可能就大打折扣。電視與宗教結合,作者得出了兩個結論:一是“在電視上,宗教和其他任何東西一樣,被明白無誤地表現為一種娛樂形式。在這裡,宗教不再是具有歷史感的深刻而神聖的人類活動,沒有儀式,沒有教義,沒有傳統,沒有神學,更重要的是沒有精神的超脫。在這些節目中傳教士是頭號人物,上帝隻充當配角”﹔二是“宗教之所以成為娛樂是由電視本身的傾向決定的,而不是因為這些傳教士存在缺陷。……今天的電視傳教士和早期的福音傳教士或今天隻局限於教堂傳教的神甫們差別並不大。使這些電視傳教士成為宗教體驗敵人的不是他們的弱點,而是他們賴以工作的媒介”。[1]100電視就其屬性來說,不是神聖的、不食人間煙火的,電視是現世的、世俗的,電視上廣告和娛樂節目扎堆就說明了電視是面向大眾的。電視宗教節目不僅場景與傳統的教堂迥然有別,而且在組織方式上也大不相同。電視宗教節目和其他世俗的娛樂節目一樣,都是為了吸引觀眾。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電視台安排了俊男靚女來出場。他們既出現在節目主持人裡,也出現在觀眾裡。電視宗教節目的發展趨勢,正如漢娜•阿倫特所說:“真正的危險不在於宗教已經成為電視節目的內容,而在於電視節目可能成為宗教的內容。”[1]107

(三)政治的娛樂化

政治的娛樂化實際上是把政治作為廣告來處理。廣告不僅作用於物質產品,也作用於政治。電視廣告使政治人物變得廣為人知的重要手段就是把政治人物包裝成明星。“電視廣告是塑造現代政治觀點表達方式的重要工具,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政治競選逐漸採用了電視廣告的形式。”[1]111有的利用漫畫使自己的形象在人們眼中更有親和力,還有的運用類似麥當勞廣告的視覺手段在電視上把自己塑造成一個經驗豐富、政治虔誠的人。在大多數情況下,參加競選的人都要聘請形象顧問和形象設計師為自己設計一個能夠深入人心的形象。第二,電視讓政治人物成為娛樂世界的一分子。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不少政界人物開始涌向電視,有的為產品作廣告,有的參加電視節目,有的主持電視節目,還有的成為電視版電影中的一個角色。政治人物之所以頻頻出現在電視上,主要是為了增加人們對他的認知度,形象政治使得政治人物不是把心思用在解決現實問題上,而是把心思用在如何做表面文章給人們以好感。從民眾的投票到參選者的演講,政治人物關心的是如何引起轟動。第三,政治利用電視的娛樂性愚弄公眾。既然電視能讓大家高興,那就讓人們使勁地高興吧。因為這種高興政治人物很願意,它可以讓人們放棄思考,減少敵對的力量。電視的娛樂化不是限制信息傳播,而是讓人們充分地接受信息。但是,“我們的文化部是赫胥黎式的,而不是奧威爾式的,它想盡一切辦法讓我們不斷地看電視,但是我們看到的是使信息簡單化的一種媒介,它使信息變得沒有內容、沒有歷史、沒有思想、沒有語境,也就是說,信息被包裝成娛樂”[1]121,各種各樣的專制者都深諳通過提供給民眾的娛樂來安撫民心的重要性,現在,“所有的政治話語都採取了娛樂的形式,審查制度已經失去存在的必要性”。[1]121統治者通過娛樂統治了人們,這就是電視政治娛樂化的結果。

(四)教育的娛樂化

作者認為電視的三條戒律形成了電視的教育哲學。第一,你不能有前提條件。每一個電視節目都應該是完整獨立的,觀眾在看節目的時候不需要具備其他知識。我們不能說學習是循序漸進的,也不能強調知識的積累需要一定的基礎。電視學習者應該可以自由地選擇何時開始學習而不會受到歧視。電視是不分等級的課程,它不會在任何時候因為任何原因拒絕觀眾。換句話說,電視通過摒棄教育中的順序性和連貫性而徹底否定了它們和思想之間存在任何關系。第二,你不能令人困惑。在電視教學中,讓觀眾心生困惑就意味著低收視率。遇到難題的學習者必然要轉向其他頻道。這就要求電視節目不能有任何需要記憶、學習、運用甚至忍受的東西,也就是說,任何信息、故事或者觀點都要以最易懂的方式出現,因為對電視來說,最重要的是學習者的滿意程度而不是學習者的成長。第三,你應該像躲避瘟神一樣避開闡述。在電視教學的所有敵人中,包括連續性、讓人困惑的難題,沒有哪一個比闡述更可怕。爭論、假設、討論、說理、辯駁其他任何用於演說的傳統方法都會讓電視變成廣播,或者更糟糕,變成三流的印刷材料,所以,電視教學常常採用講故事的形式,通過動感的圖像伴以音樂來進行。如果沒有可視性和戲劇背景,任何電視教學都不可能實現。[1]126電視這種教學方式實際上是一種娛樂的方式,如果說這種方式對於兒童和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很有成效,那麼對於需要解決復雜問題和從事思辨工作的高級知識分子來說就遠遠不夠了。對於學校來說,用電視教學,充其量隻不過是一種輔助手段,如果把它當作傳授知識的主要渠道和必需手段,那麼它隻能降低人們的思維水平和知識水平。特別是對於大學來說,如果我們的教學僅僅通過講故事和視頻吸引學生,那麼必定限制人們對於抽象世界和復雜世界的探索。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