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3年第9期

地方媒體對城市景觀的塑造與想象

鄧庄 江珍珍

2013年11月14日13:57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摘要】中國城市化在快速推進的同時出現嚴重的文化沖突和認同危機,大眾傳媒對城市文化認同感的建構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從大眾傳媒與城市景觀的關系入手,提出地方媒體能夠通過強化地標性景觀的文化內涵,喚醒懷舊的城市集體記憶,發揮公眾輿論對景觀變遷的影響力,來對城市景觀進行塑造和想象,建立起自我、集體與城市景觀之間的聯系,強化城市的記憶功能,建構城市精神家園。

【關鍵詞】地方媒體﹔城市景觀﹔認同

法國思想家居伊•德波提出“景觀社會”的概念,在一個被影像包圍的景觀社會中,世界完成了從“商品的堆積”到“景觀的龐大堆聚”的轉變,轉變的秘密在於以電視、電影和出版業等媒介為主體的景觀產業的支配。媒介本身既從屬於景觀社會,是景觀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反映和呈現景觀,並不斷塑造和建構景觀社會。﹝1﹞本文以湖南株洲為例,以地方報紙對株洲地標性新建筑與懷舊老建筑這兩類城市景觀的報道為研究對象,來探討地方媒體與城市景觀的關系:媒體如何呈現城市景觀信息?媒體如何發揮對城市景觀的影響力?市民通過媒體形塑的城市文化景觀能否建構起對城市的認同?

景觀的象征意義

景觀可以理解為地表可見景象的綜合,它建立在地理的基礎上,又被賦予了豐富的政治、文化和意識形態等人文內涵。首先,景觀是實在的物質的空間,然而城市景觀和城市空間,“不僅具有實際的使用功能,而且同樣承載了信息和含義,表達了城市用地和城市景觀背后(不同)人類主體的價值、態度和情感”﹝2﹞。可以說,在人類的城市生活中,“實體空間,諸如廣場、街道、建筑物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構筑意義、傳遞信息的媒介”,如上海城市的地標景觀外灘,整合了虛擬和實體的多種媒介元素,漸漸成長為一個建構與傳播上海現代性的媒介。﹝3﹞

其次,城市景觀還存在於人們的精神和構想中,這個想象空間主要是由傳媒來建構的,傳媒對城市景觀的描述與解釋表現了人們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傳媒建構的虛擬空間和認知空間與本體存在的實體空間和物理空間,共同組成了兩個相互映射的世界,即“表征世界”和“實體世界”。

21世紀以來,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都市景觀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都市景觀的嬗變與隨之而生的各種文字的、影像的敘述緊密相連,城市也因此成為一個繁復闡釋的文本,完成了從自然景觀向文化景觀的轉變,“城市文本”解讀的重要性日益顯現為評判城市問題的基礎條件。英國人文地理學家邁克·克朗指出,“將地理景觀看作一個價值觀念的象征系統”,社會就建構在這個價值觀念之上,“考察地理景觀就是解讀闡述人的價值觀念的文本”﹝4﹞。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