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實踐》>>2013年第8期

新聞評論創新“四問”

趙振宇 

2013年11月18日13:17    來源:新聞實踐    手機看新聞

編者按:面對多元的媒介環境和輿論格局,新聞評論正在各類媒體上日益顯現它的重要性。新聞媒體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重視新聞評論,紛紛開設欄目、專版、時段,及時、准確、客觀地發聲,澄清事實、析理辯非、表明立場和觀點,成為媒介傳播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在傳播速度越來越快捷的形勢下,讀者深入了解事實成因及后果的欲求正在逐漸取代情緒宣泄和消遣欲望,簡單化報道和發表意見已難以激發人們的閱讀興趣,而視角獨特、見解獨到,說理透徹,思維方式新穎,富有知識張力的言論,才會受到讀者青睞。

本期專題,我們約請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就自媒體時代新聞評論的改革創新,以及各類新聞時評的採編實踐進行分析探討,有重點解讀、難點剖析,也有經驗梳理、方法探究,供您研習參考。

新聞評論是借用大眾傳播工具或載體,運用概念、判斷和推理對正在、新近發生和發現的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問題、現象直接表達自己意願的一種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識的論說形式。[1]隨著網絡媒體的迅速發展,新聞評論正在各種媒體上以繁榮興旺之勢鋪開。在傳播速度越來越快捷的形勢下,讀者深入了解事實成因及后果的欲求正在逐漸取代情緒宣泄和消遣欲望,簡單化報道和發表意見已難以激發人們的閱讀欲,而視角獨特、見解獨到、說理透徹、思維方式新穎、富有知識張力的言論,才會受到讀者青睞。

黨的十八大召開后,新一屆中央政治局作出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隨后,中宣部發出《關於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切實改進文風的意見》,再次提倡短、實、新,反對假、長、空的文風。隨即,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中央主要新聞媒體推出一大批改進文風的評論:人民日報的《改文風 寫新風》、《“不定調、不交稿”彰顯新政風》、《贊“一張圖片、百字報道”》,新華社的《記者節裡話職責》、《在“走轉改”中宣傳好十八大精神》,中央電視台的《一個擲地有聲的政治承諾》等。

新形勢下新聞評論如何跟上時代的步伐,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新聞評論是否也需要改文風?

答案是肯定的,但現實卻不理想。以剛剛公布的第22屆中國新聞獎為例,就有一篇4434字的評論獲得一等獎,明顯違反評論2000字的規定。此次,人民日報獲一等獎的是隻有1086字的評論《傾聽那些“沉沒的聲音”》。一篇千字文為何能獲全國一等獎?因為該文抓住了當下社會生活中人們關注的突出問題,觀點准確清晰、導向鮮明有力、語言清新直白,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其實,短文並非始至今日。十多年前的1998年8月9日人民日報發表570字的評論《當前頭等大事》,有效配合了當時全國抗洪搶險救災形勢﹔1982年2月7日福建日報一版刊登時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項南同志撰寫的社論《有些案件為什麼長期處理不下去》,僅150字。

把文章寫得短些,短些,再短些,這在新聞界已不是什麼新聞了﹔短新聞,短文章的競賽過不了多久就會組織一次。問題是為什麼一直得不到徹底解決呢?我曾在1997年第10期《中國記者》上寫過一篇《誰的文章長》的短文。我以為,板子打在全體編輯記者的身上,也欠公允,不妨翻一翻從上到下的報紙,看看究竟誰的文章長。那些寫長文章的多是領導,前輩,報社的老總,資深的記者,專家教授,知名人士等。出自於上述人士的文章,似乎都要比一般人長得多。這大概也是新聞界的一種不平等現象吧。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的老總在報紙上寫短消息短言論,就受到新聞界同仁的好評。人民日報理論版舉辦有關改革開放的千字文征文,就有三位中央領導同志參加,每人的文章沒超過300字。人們常說“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今天應該改為“有話精練,無話不說”。要求別人做到的,新聞人、評論人應該首先做到。

說到改文風,不能不提到中國新聞獎的評選。作為中國新聞界的最高獎項,中國新聞獎具有指揮棒的作用。在中國新聞獎中,長篇文章佔據一等獎或特別獎已成一種趨勢,各省新聞評獎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這樣的現象,並且有蔓延之勢。新聞獎項中設立的“特別獎”值得研究。什麼樣的作品可獲特別獎呢?第22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細則規定:“特殊情況下(各項評選條件都很優秀,只是因字數、時長限制等硬規定所限)經評委會決定,可設不超過4個特別獎(與一等獎同樣待遇),其中報紙、通訊社、廣電、網絡類作品各不超過1個。”既然設置了“特別獎”而且與一等獎同樣待遇,自然就會助長一些新聞單位在新聞生產之初就有意違反規定的字數和時長的限制,想以“各項評選條件都很優秀”這一“特殊情況”到全國的新聞獎評選中向著特別獎沖刺。據近五屆新聞獎統計,第18屆無特別獎,19屆有2篇,20屆有2篇,21屆有2篇,22屆有3篇。其中,人民日報有3篇(2篇評論、1篇通訊)獲特別獎,新華社有4篇(1篇評論、3篇通訊)獲特別獎,另有中央電視台的消息和中央電台的直播各1篇獲特別獎。我以為,中國新聞獎允許這種“特殊情況”是不科學的,也是報道的字數和時長不能壓短的一個重要原因。關於中國新聞獎評選的問題,我曾發表過意見[2],近年來有不少同仁作過研究,如評選主體、評委會組成、評選類別、評選數目、評選標准、獎勵效果等等,都需要作新的考量。獎勵是社會對人們良好行為或成果的積極肯定的信息反饋——促使人們將這種行為保持和增強,加快人的自我發展、完善。[3]在新的形勢下,我們的媒體是否可考慮制定新的人才考核、獎勵、晉級和提拔標准,不能僅憑是否獲得新聞獎一項。

當下,伴隨著媒介技術的發展,微博等新的表現手段逐漸出現,百字短文的言論將成為言論表達的主流,其“求新”、“求短”、“求實”的趨勢將進一步加強。此時,黨報評論如對篇幅不加注意,將很難適應受眾欣賞口味和思想現實。縮短並不意味著不要長,而是說要少用長的篇幅行文,將新聞評論中那些可有可無的文字去掉,增強其表達效率。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