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實踐》>>2013年第9期

淺析韓亞空難報道中的理性與克制

王君權

2013年11月18日14:47    來源:新聞實踐    手機看新聞

北京時間7月7日凌晨2點多,韓亞航空一架波音777客機在舊金山國際機場降落時起火燃燒。飛機上3名江山中學女生不幸先后遇難。

錢江晚報第一時間行動起來,對空難進行了追蹤報道。整個報道體現了克制、理性的精神。作為報道的一名參與者,我有些小小的體會,具體來說有採訪、文本、監督與思考等三方面。

採訪:盡量避免刺激逝者直系親屬

首先是人,其次是記者

報道,尤其是災難、事故類報道,悲憫之心與忠實記錄,常與記者的職責發生激烈矛盾。

“首先是人,其次才是記者”,美國“波因特研究所”視覺新聞道德問題專家肯尼·厄比的這句話,成為很多媒體人的共識。

韓亞空難報道前后,體現出錢江晚報上下對這一共識的認同。

7月7日空難發生當天,編委會幾位領導就要求,盡量避免刺激逝者家屬,避免消費逝者親友的悲傷,避免刻意展示孩子們的驚恐。具體採訪時,要求我盡量給逝者家屬提供幫助。

當晚稿子上版時,決定所有照片不出現逝者家屬的正面。

第二天,國內不少報紙和網站,用了遇難者家人剛接到噩耗時絕望痛哭的正面照。遇難女孩葉夢圓的一位姐姐,在自己的微博上對此表示了憤怒。

報社領導層的態度,為我減輕了心理上的壓力。但作為7月7日趕往衢州江山的記者,內心還是經歷了激烈的掙扎和斗爭。這裡面,還有一個認識厘清的過程。

“首先是人”,但報道本身的價值同樣不應被忽視

“首先是人,其次是記者”,那麼,具體到韓亞空難,還要不要採訪遇難者的親友?要不要還原逝者生平?有必要因為報道去引發逝者家屬可能的感情傷害麼?還原逝者生前故事還有價值嗎?對此,新聞界人士的看法也有分歧:

南方都市報深度報道部記者孫旭陽認為,媒體對韓亞空難中遇難女孩親友的採訪鋪天蓋地,叫他感覺厭煩。他質疑,此類災難報道還原逝者生平是否有價值。

網易副總編陳峰則表示,他在新京報任職時,遇到這樣的事,會派記者向逝者家屬致哀,提出採訪請求,但絕不勉強。如果對方不願接受,立刻回來。

相比較而言,我更贊同陳峰老師的做法。

還原逝者生平仍是有價值的。

沒有這種還原,死亡只是一個數字﹔沒有這種還原,無以展現個體的唯一和生命作為“目的”的意義。隻要不過分渲染哀慟,隻要不以悲情代替對事件的厘清和問責,這種還原同樣具有批判的價值。

新聞,是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一種自我審視、自我救贖的力量。忽視這一點,是片面和短視的,媒體人更不應該。

厘清了這一點,我告訴自己,當事人(當時兩個女孩生死還無定論)親友還得採訪,隻要在不勉強、盡量不刺激其直系家屬的前提下。

門內是遇難女孩家人,我站在門外心亂如麻

趕到江山中學時,王琳佳和葉夢圓兩個女孩遇難的噩耗剛確認,兩家人被當地政府迅速安置到兩個賓館。動作之快,我都來不及跑回停車場的採訪車。

兜兜轉轉,找到安置葉夢圓親友的賓館時,已近晚上9點多。

四樓的一個房間裡不時傳出嘶啞的哭聲,我停下腳步,靠在房門對面過道的牆上。一方面,終於找到了﹔另一方面,我沒勇氣去敲門。一邊是稿子,當時還是兩手空空﹔一邊是情感上的抵觸。

腕表秒針跳動的節奏和心跳的聲音交錯,有點焦急,我去敲響了旁邊的房門。出來的是葉的親戚,但他們不願說什麼,疲憊而不失警惕——我默默退了出來,重新回到那扇門的對面。我癱靠在牆上,無端端想起了卡夫卡的《城堡》。

沒法子,后方還等著稿子,我站起來又去試著敲這一層其他的房門。終於,葉夢圓的表哥毛誠開門放我進去……(稿見7月8日 《錢江晚報》A2版)

迎接學生們回國,採訪前做了點心理學方面的功課

7月14日,江山中學夏令營的26個學生和5個老師回國,我隨同省外辦、江山市政府工作組去北京迎接。

出發前我做了些心理學方面的功課。因為這些孩子已成驚弓之鳥,我需要知道採訪中應注意什麼,哪些問題可能刺激他們。

我查了災難、事故親歷者心理治療方面的案例,並請教一位從事心理工作的朋友。得到的答案有點出人意料——即使讓他們回憶事發那一刻,即使讓他們講述當時的緊張和害怕,也不會形成二次傷害,甚至,這還是心理治療的第一步。

謹慎起見,7月14日,在和學生碰面前,我再次咨詢江山方面請來的北京心理專家周虹女士。她表達了同樣的看法:災難過后,當事人通常會回避內心受到的恐懼和沮喪,表面上好像和往常一樣,這就為負面情緒加了個保護殼,使它們無法被釋放。心理治療首先就是要他們將這些負面情緒釋放出來。

這下我徹底放心了。不過,考慮到孩子們剛下飛機很疲憊,對於事發時的情況,我還是盡量少提。

我們聊得非常順利,從英俊的美國侍者說到家裡可愛的小妹妹。回到江山后,有孩子主動加了我QQ,有孩子發來短信與我說起近況。(稿見7月14日、15日《錢江晚報》A2)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