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實踐》>>2013年第10期

傳媒大變局下的媒體並購和基因重組【2】

李 慶

2013年11月18日16:13    來源:新聞實踐    手機看新聞

二、中國傳媒和文化產業並購特殊性的問題

第一,政策性傳媒管制和技術發展的矛盾。我國的媒體分業態、分區域管理和現代全媒體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發展帶來媒體融合的要求,也就是媒體管制和技術進步的矛盾。現在,大家都在積極進入新媒體領域,其實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原有媒體邊界正在變模糊,所以體制內媒體和體制外媒體之間進行融合,甚至協同發展和政策方面的滯后,可能會構成相應的沖突和矛盾。具體我們也看到政策在做一些變化,比如新聞出版總署和廣電總局的合並,以及國家對三網融合情況下互聯網電視的發展以及最近頻繁發生的體制內媒體和體制外媒體之間進行的並購。

第二,中國資本市場對於文化產業並購的探討。文化產業普遍是輕資產,通過收購會產生巨大的商業問題。商業未來會成為並購的潛在定時炸彈,目前來看,可能並購的時候會產生財務協同帶來的估值上升。但未來如果被收購的企業利潤達不到承諾或者達不到預測的標准,會帶來巨大的虧損。對於估值標准的問題,國內對文化產業,尤其A股市場的估值標准還僅限於以利潤為估值的標准,相對海外比較流行的用戶數或者在沒有盈利情況下的估值,怎麼在國內資本市場進行並購,這一塊還有待突破。

第三,方案選擇和工具選擇。國內目前對文化產業進行大的收購有兩條路徑。一個是走上市后重大資產重組這種換股的模式﹔一個是選擇非公開發行股份,用募集資金進行收購。當然這兩種方案對於文化產業收購本身都會帶來一定的不確定性。首先,收購的流程時間比較長。美國在線和時代華納的案例,由於美國反壟斷審查導致企業整合滯后,而最終導致兩者融合的失敗。國內並購審核主要在於中國証監會,這個審查如果按6個月周期來說還算比較正常,但是有時候會到一年半、兩年,那麼對被並購標的會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因為互聯網企業是日新月異的,如果在一個周期維持太長的話,並購標的本身的價值就會下降。

第四,並購時機的問題。不要為了迎合資本市場而進行並購,因為整體傳媒市場比較熱,很多上市公司可能會被外部要求承受被並購的壓力。比如,某個傳媒集團或者某些上市公司可能也會有些小股東會去質疑,你們為什麼不去收購,別人市值那麼高都收購上市了。我們認為是不需要做這個事情,在股價比較高的時候,做並購的話面臨內幕交易,難保裡面會有問題,一旦核查出現問題,對企業的影響就很大,不但會影響購並,也會損害企業形象。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