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九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媒體是“潛規則”的開創者還是受害者?【2】

——淺析“無冕之王”人在江湖的身不由己

王悅穎

2013年12月09日11:29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三)抵制誘惑,保持本心

著名作家王蒙在《重樹文化的公信力》一文中指出,我們的傳媒在文化上豈能唯錢是瞻?我們豈能沒有自己的品位與標准、使命與責任?沒有自己的文化品位,沒有自己的文化權威,沒有自己的文化公信力,不能在文化評估上發出自己有力的聲音,這是一個傳媒的恥辱,不管它有多少廣告利潤!

真正的底線,意味著“絕不”,意味著不可更改,意味著沒有“也許”與“或者”。讓自己的底線一降再降,相當於沒有底線。一個真正強大的媒體,不會把太多心思花在取悅、附和別人上面。所謂的圈子、資源,都只是衍生品。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內功”。隻有自己是梧桐,鳳凰才會來棲﹔自己是大海,百川才會來歸。何況商場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記者與其靠獻媚討好客戶維持生計,不如將工作重心回歸辦報本身,試想一份有深度、有膽識、有良心的報紙,又怎會缺少伯樂的青睞?

劉若英有句歌詞:“不要辜負心裡那個干淨的自己。”的確,一個智慧、達觀、成熟的人,不僅愛房子、車子、票子……更愛家人和自己,在都市裡跌撞著尋找著一份安穩,並能將心情婉轉成唇邊的淺笑、廚間的美食、筆下的華章,還有心尖的愛情。無論怎樣熱愛物質,喜歡享受,永遠知道精神更重要,因為比那些名表、大牌、時裝,更加美麗的是人心。

(四)挖掘真相,堅定立場

媒體對事件的報道既要揭開蓋子,曝光真相,還應從公眾的反應中,從個案的披露和發酵中,舉一反三,反思同類現象,查找深層症結,以破解社會矛盾。

雖然記者要走的路,有著太多的不確定,他人的一句勸誡,自己的一個閃念,偶爾的得與失,都時刻在改變著他們命運的走向。但是生活中沒有旁觀者的席位,人們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聲音。有美的胸襟,才活得坦然。活得坦然,生活才會賜予他快樂的體驗。

三、總結

人們常說,記者是“無冕之王”,我們感到,這既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責任和要求,是新聞工作者最基本的職業操守。曾經,我以為要做一名好記者,就是要報道出轟動全國乃至世界的獨家,頗有種不成功便成仁的味道。但事實証明,點滴之中也能匯聚精華,平凡之下亦能彰顯偉大。人們往往執著於光鮮華美的辭藻所堆砌出的深度,卻常常忽略柴米油鹽醬醋茶那平凡之中的意蘊。

正氣盛,則邪氣自衰﹔根本固,則枝葉自愈。惟有整個媒體圈擺脫“經濟效益至上”、忽略媒體社會效應的思維定式,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提高公信力,增強影響力,提升引導力,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影響媒體聲譽的“潛規則”。

(作者系:沈陽師范大學 文學院)

參考文獻

[1]陸俠.有職業操守才有媒體公信[N].人民日報,2013-10-28(05)

[2]蔣連根.“爛尾新聞”何以養患成禍?[J].中國記者,2013,(08):88-88

[3]曾小文,康美權,樊遠平.基層記者壓力來源及應對策略[J].中國記者,2013,(07):59-59

[4]梁建偉,做新聞,永遠不是比誰更會煽情[J].中國記者,2013,(09):27-27

[5]文新集團新聞研究所.是粘合還是撕裂社會?[J].新聞記者,2013,(09):3-7

[6]陶短房.先驅評論:中國記者應當打破“潛規則”[OL].新華網,2008-11-04

[7]傅劍鋒.“我爸是李剛”報道的群體症候[J].南方傳媒研究,,2010,(27)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