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手機媒體的發展對政府輿論引導發揮著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優勢為有利於收集輿情信息、政府信息公開和緩解公眾情緒等﹔另一方面,手機媒體存在的劣勢對政府輿論也造成困擾 ,對政府工作的開展產生障礙﹔例如:手機媒體的傳播即時性加快了危機爆發速度、把關人角色的弱化加劇了謠言傳播、以及高度互動性傳播容易引發群眾運動等。
關鍵詞:手機媒體、政府、輿論引導
根據中國工信部統計數據,截至2013年3月底,中國共有11.46億移動通信服務用戶,佔全國人口84.9%,事實上,手機媒體已經成為新媒體的代表,手機媒體對社會的影響面越來越廣,影響力越來越強。從幾年前的手機短信息,只是提供個人之間的信息傳遞,如問候和簡單的事件溝通等,到現如今已經變成人們最重要的信息分享渠道。
隨著運營商重組的進行,中國4G商用進程也在加快,移動寬帶化和寬帶移動化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手機媒體的發展也將在此大的潮流下,呈現出以下趨勢:第一,手機媒體的最大優勢來自於其互動性和內容的個性化。第二,手機媒體成為新聞信息的重要載體。第三,手機媒體將成為一個分享平台。
相對於傳統媒體,手機媒體以其受眾更廣泛、互動更充分、功能更強大、使用更便捷、技術更先進等特點在政府輿論良性方向引導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手機媒體所帶來的信息發布的隱匿性、 迅速性,給政府正確有效的引導社會輿論、化解公共危機,帶來新的挑戰甚至是消極影響也是不容小覷。
手機媒體以其受眾更廣泛、互動更充分、功能更強大、使用更便捷、技術更先進等特點,一方面有利於凸顯手機媒體對政府的輿論引導,因為手機媒體有利於收集輿情信息、有利於政府信息公開,有利於緩解公眾情緒。另一方面,手機媒體對政府的輿論引導也形成了巨大挑,主要表現在:傳播即時性加快了危機爆發速度,把關人角色的弱化加劇了謠言傳播,高度互動性傳播容易引發群眾運動,無邊界傳播使國內政府危機擴大的幾率增加。在此背景下,為充分發揮手機媒體對政府輿論引導的積極作用,而規避其消極影響,就需要我國政府從做好手機媒體微機監測和預警工作、利用手機媒體收集群眾意見,重視手機媒體上的輿論引導和加強主要網站的媒介關系建設等幾個方面加強對手機媒體輿論監督的引導。
一、手機媒體對政府輿論引導的積極作用
手機媒體也是媒體的一種,因而媒體具有的作用手機媒體也具備。但由於手機媒體自身還特有的一些屬性,這就覺得了手機媒體對政府輿論引導方面有著更為突出的引導作用,具體來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利於收集輿情信息
手機媒體以民眾為主體,所表達的信息深入民眾,能夠理解民眾真正的想法。在突發性事件爆發時,擁有手機的民眾實際上是最早的一批能感知到時間將要發生的群體。例如在“非典”成為全國關注的事件之前,如果民眾能夠拿手機媒體將這樣的預警性信息通過某種渠道傳遞給政府,政府提前進行調研和研究相關措施,會有利於政府解決好危機事件,並保持好政府與公眾的良好關系。手機媒體因其高速、高質、多樣化和范圍廣的特性,其在收集輿情信息方面的功能更加凸顯。
(二)有利於政府信息公開
手機媒體的崛起有利於促進政府信息公開,改變政府危機觀念。這一點說的就是,手機媒體的傳播特性使得政府對媒體的控制力減弱。手機媒體環境下,每一位受眾都有可能成為信息發布者。危機事件發生后,政府為避免謠言的傳播,會先利用權威媒體發布權威信息。
例如今年2013年上半年,全國檢察機關反瀆部門不斷加大辦案力度,共立案偵查發生在群眾身邊、損害群眾利益瀆職侵權犯罪案件4288件6007人。落馬高官有劉志軍、薄熙來、季建業等人。在此過程中,政府通過手機媒介及時告知民眾信息,讓民眾准確的了解到在專項工作中,各地檢察機關緊密結合當地實際,採取多種措施,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以及2013年11月22日凌晨2時許,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中石化黃濰輸油管線一輸油管道發生原油泄漏。10時30分左右,在准備搶修過程中發生爆炸,爆炸波及到青島市麗東化工廠部分設施。事故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並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山東省和有關方面組織力量,及時排除險情,千方百計搜救失蹤、受傷人員,並查明事故原因。並且黨中央政府通過手機媒體及時向民眾輸送最新信息,安撫民心。
正是由於消息的及時發布,穩定大局,最近國外主流媒體上都對中國政府的及時有效的行動措施進行了積極的評價, 這對於加強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形象大有裨益。政府通過手機媒體及時將最新消息更新給民眾,讓民眾了解到事件始末。手機媒體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政府信息公開。
(三)有利於緩解公眾情緒
手機媒體能幫助緩解公眾情緒。在手機媒體中,由於可以採用匿名方式發表言論,這就大大解除了人們的后顧之憂。人們可以暢所欲言,爭先恐后的發表各自的思想和見地。當某個熱點社會問題出現時,互不認識的人通過網絡或短信互相交流、爭論、辯駁,形成輿論高潮或者某種輿論導向。當某一突發性公共危機事件發生時,如果公眾,尤其是那些表達欲望強的公眾無法獲得正常的表達渠道時,會導致公眾情緒的積壓甚至反抗,以至難以接受政府的“官方意見”。這樣會給政府的輿論引導工作和危機處理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手機媒體的出現有效地充當起“減壓閥”的作用,為公眾情緒的緩解打開了一扇門。手機短信作為應急處理信息的渠道已被政府廣泛採用。例如在2011年日本的福島核電站事故中,政府有關部門充分使用手機短信,發布信息與電視媒體同步,以數據資料告知民眾無需搶鹽,安撫社會民心。市民通過手機短信,即時了解最新情況。政府這一舉措,擴大了信息發布面,加快了信息更新速度,制止了謠言的蔓延,恢復了政府的公信力。
二 、手機媒體對政府輿論引導的消極作用
手機媒體的數字化技術突破了時空的局限,通過手機媒體信息從傳播者到受眾能夠實現瞬時傳播。還有微博、博客等等使得信息無處不在。這就使得危機信息和輿論在網絡上能夠迅速的、大范圍的傳播,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政府面對危機管理時的反應時間,從而使危機管理工作更為急迫和復雜。所以說在看到手機媒體對政府輿論引導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由於手機媒體所帶來的信息發布的隱匿性、 迅速性給我國政府正確有效引導社會輿論、化解公共危機帶來新的挑戰甚至是消極影響,具體來看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傳播即時性加快了危機爆發速度
傳播的即時性是傳播技術發展的重要成果。其他媒介環境下,傳播速度受到媒介性質的制約。然而,手機媒體環境下,真正實現了事件“發生”與“報道”的同時進行。 在以往傳播活動中,隻有政府和新聞從業者才能傳播新聞,而手機媒體環境下,任何懂得傳播技術並擁有傳播媒介的人都可能成為信息的發布者。這就使得在危機事件發生之后,信息(真信息和謠言)會以最快的速度傳播開來,成為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使政府處於被動地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增加了政府解決危機事件,挽救政府形象的難度。手機媒體的傳播即時性加快了危機信息的傳播速度,加快了危機的爆發,這對政府危機公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把關人角色的弱化加劇了謠言傳播
傳播學者懷特將“把關人”概念引入新聞傳播領域。他提出新聞篩選過程中的“把關”模式,即分析信息在傳播過程中,在一個具體的把關環節上,信息是怎樣被篩選、過濾的。但是這種理論是基於傳統的信息傳播模式的。 傳統媒體的傳播模式是一種以傳者為起點和中心的單向線性傳播。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掌握大眾傳播媒介的傳播者是傳播的主體,是傳播行為的發起者,是通過發出的信息主動作用於他人的人。他們始終處於傳播過程的起端,決定著傳播過程的存在和發展,也決定著信息內容的質量與數量、流量與流向,甚至決定著對人類社會的作用與影響。然而,在手機媒體環境下,傳播環境發生的很大變化。首先表現在 “傳播主體的變化上。與傳統媒介傳播主體單一化相比較, 特別是智能手機的出現是手機媒體網絡傳播主體呈現多元化的特點”。其次是傳播載體的變化。手機媒體傳播載體基於互聯網技術和移動技術,可以實現多種表現形式的一體化,文字、圖表、圖片、聲音多種傳播手段得到綜合運用,具有強大的兼容能力。再次,傳播模式發生變化。除了一對多的傳播模式外,還有一對一、多對一、 5多對多的傳播模式,這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傳播。 由於傳播環境的改變,“把關人”在手機媒體傳播過程中的作用被大大弱化。 傳統媒體中受到時間和版面等的限制, 傳播內容需要經過精心“把關”。以“海量信息”著稱的網絡手機媒體使得信息的篩選失去了意義。“把關人”弱化的手機媒體成為謠言滋生和傳播的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