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九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新聞標題“擬題視角”探討

陽志標

2013年12月09日14:49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摘 要:新聞標題常被比喻為“新聞的眼睛”,“准確、鮮明、生動、簡潔”是對其“擬題視角”的基本要求,但由於新聞標題具有“從屬性”、“獨立性”的雙重屬性,因此選擇新聞標題的“擬題視角”不能僅限於“事實和評價”,還應考慮“生動和簡潔”。本文結合實例從“態度層面”和“言語層面”兩個層面分析了新聞標題的“擬題視角”,探討了新聞標題不同的“擬題視角”在新聞價值、輿論導向、讀者閱讀、報紙格調四個方面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新聞標題 擬題視角 新聞價值 輿論導向

新聞標題常被比喻為“新聞的眼睛”,“看報先看題”、“題好一半文”等俗語也精准地道出了新聞標題的重要地位。尤其在這個淺閱讀時代,生活在快節奏中的讀者匆匆一瞥標題,便想從其中得到最有價值的信息,並且瞬間決定是否繼續閱讀新聞,在這樣的市場要求下,新聞標題必須拒絕平庸,在精准傳達新聞的同時,抓住讀者眼球,吸引讀者閱讀興趣,進一步獲得讀者信任,建立良好的新聞品牌。那麼,“如何制作出一個好的新聞標題”便成了學界和業界競相探討的熱點話題。從新聞標題的基本定義出發,“新聞標題是用以揭示、評價新聞內容的一段最簡短的文字,用大於正文的字號刊於新聞之前”[1],基於學者們和編輯們對新聞標題的功能的四點共識:揭示新聞內容、評價新聞內容、吸引讀者閱讀、美化版面並表現報紙風格,結合相關實例,不難看出新聞標題制作中的優劣得失。下文將在新聞標題“擬題視角”的基本要求下 ,分析不同“擬題視角”及其影響。

一、新聞標題“擬題視角”的基本要求

“新聞標題的設計,是記者,特別是編輯概括能力、新聞價值眼光、文字功底和職業道德的綜合表現”[2],不管是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還是網絡、手機等新媒體,對於新聞標題的制作都有極高的要求,甚至“把有才能的標題制作者看作新聞編輯室中最重要的人才之一”[3]。而一個新聞標題有優有劣,就是因為不同的“擬題視角”,由此也足以見出新聞標題“擬題視角”的選定難度。雖然有研究者提出“新聞標題制作者選擇一些特殊的語言形式和交際策略來撰寫標題,表達了自己觀察新聞事件的視角和情感,並決定了新聞信息傳遞的內容和形式,體現了其主觀性”[4],但是,新聞標題的制作有其基本要求,其“擬題視角”的選定也必須緊靠這些基本要求,概括死來,就是八個字:准確、鮮明、生動、簡潔。當然,對這些要求的提法不一,有學者如下概括:“准確貼切、簡練概括、鮮明有力、新穎生動”[5],也有學者隻提出了其中的三點:“准確選擇事實、恰當表達意見、生動運用語言”[6],但不出前面所提八字左右,“准確、鮮明”分別從事實和評論的態度層面對新聞標題所應揭示的內容做出了要求,“生動、簡潔”則是對新聞標題語言風格的要求,擴展開來,即是要求“題文一致、邏輯合理、生動傳神、簡約明快”。

二、新聞標題“擬題視角”的兩個層面

從前文的論述中不難看出,新聞標題的功能與新聞標題“擬題視角”的基本要求實際上緊密相連,“揭示新聞內容”要“准確”,“評價新聞內容”要“鮮明”,隻有“生動”才能“吸引讀者閱讀”,隻有“簡潔”才有利於“美化版面並表現報紙風格”,這是由新聞標題的內在要求與新聞自身的外在需要共同作用的,這也是新聞標題“雙重屬性”的具體表現。所謂新聞標題的“雙重屬性”,第一是新聞標題的“從屬性”,它是指新聞標題植根於新聞之中,是新聞的派生物,是新聞的縮影和事實的精髓。第二是新聞標題的“獨立性”,它是指新聞標題具有獨立的傳播價值,讀者隻看標題不看內容也能了解大致內容或者重要內容,其信息量大小獨立於新聞而存在。正因為新聞標題具有“從屬性”和“獨立性”的雙重屬性,所以對其“擬題視角”的選擇必須以與其相對應的新聞為背景,但又不能僅限於“事實和評價”,還應有所超越,充分“生動和簡潔”起來。因此,可以從以下兩個層面來考察當下新聞標題的“擬題視角”:一是“態度層面”,基於“事實和評價”,以客觀與主觀的擬題角度為切入點,二是“言語層面”,基於“生動和簡潔”,以修辭與語言的擬題形式為切入點。

(一)態度層面:客觀與主觀

新聞標題“擬題視角”的態度層面是指擬定標題過程中編輯對新聞“事實和評價”的選擇態度,包括客觀角度和主觀角度。

客觀角度即新聞標題隻敘述客觀事實,不發表議論,偏重於事實性,這類標題通常被稱為實題,最常見於消息報道和嚴肅報道中。如《人民日報》2013年11月13日頭版頭條《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在京舉行(主題)中央政治局主持會議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作重要講話(副題)》,主題對“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這一客觀事實進行陳述,副題對會議的相關背景作了補充。主觀角度即新聞標題對事實進行議論、渲染和烘托,具有明顯地說理性,這類標題通常被稱為虛題或虛實結合題。如《新華每日電訊》2013年11月16日第4版的《讓世界成為中國的舞台》是虛題,其報道的是“中國經典民族舞劇《絲路花雨》亮相華盛頓肯尼迪表演藝術中心”,其新聞標題是引用向國外推出該劇的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董事長張宇的話“我們的宗旨是讓世界成為中國的舞台,讓中國成為世界的舞台。”而《人民日報》2013年11月15日頭版《每年增2300多平方公裡草地 消失的2000多個湖泊回來了(引題)護一盆清水 潤半個中國(主題)》則是虛實結合題,引題用數據說明了三江源生態保護戰略開展以來取得的成績,副題升華主題,表達了對中國生態建設的贊美。值得注意的是,消息報道中虛題不能獨立成為單行主題,必須有引題或者副題對其說明,在通訊、評論中則沒有這種限制。

(二)言語層面:修辭與語言

新聞標題“擬題視角”的言語層面是指擬定標題過程中編輯從“生動和簡潔”的基本要求出發,優化新聞標題使其具有更好傳播價值的言語表現形式,包括修辭角度和語言角度。與態度層面的主觀角度與客觀角度的對立不同,修辭視角與語言視角彼此融合,均著眼於使新聞標題生動傳神,但兩者也各有側重點。

修辭角度側重於使句子結構別具一格,通過對新聞標題的用詞造句的推敲和斟酌來實現。如《人民日報》2013年11月12日頭版《下好改革一盤棋——三論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350億!“雙11”消費沸騰》這兩個新聞標題,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前者將改革比喻為一盤棋,后者用“沸騰”一詞形象描繪出了“雙11”的消費熱潮,且后者標題中的“雙11”還使用了“節縮”的修辭手法,即“雙11”是“11月11日”縮略語。又如《光明日報》2013年10月31日第5版《用腳步丈量深度 在路上收獲力量》和《邊疆行 家國情》這兩個新聞標題則都使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前者還使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新聞標題中兩種及以上修辭手法使用的情況不難見到。

語言角度側重於使標題更具個性化,簡約明快,增強表現力,主要包括口語化和網語化兩種傾向。如《錢江晚報》2013年3月26日第B0001版《一機搞定機票門票和酒店,機器人迎賓指路無所不能(引題)浙江智慧旅游吸引湖南妹陀(主題)》和《半島都市報》2013年11月2日第20版《保級江湖水忒深(主題)國安亞泰之間恩怨多,高洪波據傳明年執教江蘇攪動保級形勢(副題)》這兩個新聞標題分別使用了“妹陀”這一長沙方言和“忒”這一口語,使標題具有鮮明的個性。而網語化則是近年來新聞標題最普遍的變化之一,以《人民日報》2010年11月10日頭版《江蘇給力“文化強省”》這一新聞標題最具代表性,“給力”一詞是網絡流行語,表示給勁、帶勁的意思,《人民日報》借此概括了江蘇省文化建設工作取得的輝煌成就,有學者如此評論:“‘詞’是時代的脈搏,《人民日報》正是把握了時代脈搏,與‘詞’俱進,將‘給力’放在了頭版頭條,一時間掀起波瀾,更引發眾多媒體大膽‘跟風’”[7],此外,如“神馬、囧”等網絡語言和“躲貓貓”、“元芳,你怎麼看”等網絡事件也都被在新聞標題中應用過,並取得了不錯的傳播效果。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