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節目參與者吸引眼球
2.2.1 平凡人與明星的雙重定位
《爸爸去哪兒》在播出之前便引起軒然大波,節目參與者林志穎,田亮,張亮,郭濤,王岳倫,分別來自各個領域——歌手,奧運冠軍,模特,演員,導演。可謂節目未播便賺取了噱頭,更值得觀眾期待的是,五位參與者的孩子也都為觀眾所追捧,觀眾期待看到這些星二代的日常生活。節目播出之后,觀眾的觀念又有所改變,通過節目,觀眾看到的不只是明星,他們看到的是五位平凡人,是五位會因為孩子餓了而手忙腳亂,為了哄孩子睡覺讀童話書,的再普通不過的平凡人。
《兩天一夜》的參與者是綜藝大哥吳宗憲帶隊,馬可,張睿,姜超,朱梓驍,安七炫六人組成的主持團,每次邀請一位明星參與兩天一夜的沒有錢的旅行,看似風光的明星,在節目裡因為沒錢露宿街頭,分吃方便面,早上起床蓬頭垢面,就如同普通路人一樣,明星架子無影無蹤。
節目組用明星的稱號來吸引觀眾眼球,而在節目裡,又以明星所體現出來的平凡人的普通和隨意來拉近明星與觀眾的距離。這種明星與平凡人的雙重定位使得節目看點增多,參與者的任何行為和語言在節目裡都是兩重定位的表現,產生的效果要比一種定位大得多。
2.2.2 滿足觀眾的好奇,窺探心理
就如上面所說,兩檔節目的參與者均為人們喜愛的大明星,人們希望通過節目看到更多的真實的他們。兩檔節目也真的就為觀眾呈現出了最“貼近真實”的明星們。
2.2.3 參與者節目表現從重語言向重行為轉變
觀眾對於明星的了解,大多是採訪節目,通過語言,明星向觀眾展現設定好形象的自己。但是在《爸爸去哪兒》和《兩天一夜》裡面,明星沒有坐下來向觀眾展現最好的自己的機會,節目流程的不確定和真實性使得他們沒有了偽裝自己的武器。節目拍攝的重點已經不再是扑捉明星嘴裡的話語,字眼,而是行為動作,通過身體的真實表現來靠近觀眾想看到的真實,從王岳倫手忙腳亂第一次做飯的畫面我們看到了現實生活中王岳倫不做家務的形象,通過林志穎熟練的為兒子KIMI沖奶粉的鏡頭裡我們看到的是平日裡悉心照料孩子的形象。
2.3 寓教於樂的節目定位
沒有了相親節目的三俗,沒有了選秀節目的感情牌,看膩了屌絲逆襲和有愛大膽說出來,觀眾這次看到的是有深刻教育意義的兩檔娛樂真人秀節目。觀眾們樂了,笑了,同樣,也有了更深刻的收獲,能夠在一片同質化的選秀節目,相親節目,職場真人秀中突出重圍,兩檔節目定有自己的可取之處。
《爸爸去哪兒》以親子與娛樂定位,以“回歸家庭,關愛孩子”為宗旨,看明星事小,學習明星爸爸們與孩子的相處方式和教育方法事大,節目常常引發觀眾的思考,給予觀眾以正能量。《兩天一夜》節目以“真實體驗野生,走遍四川美麗的地方”為宗旨,節目裡嘉賓們帶著公益任務,沿途宣揚文明旅游,去發掘更有趣的旅游方式,助推旅游經濟發展。
波茲曼在《娛樂至死》裡面說到“為我們提供純粹娛樂室電視最大的好處,它最糟糕的用處是它企圖涉足嚴肅的話語模式——新聞,政治,科學,教育,商業,宗教——然后給他們換上娛樂的包裝。”雖說對於親子教育問題和環境公益問題還上升不到“嚴肅”的話題,但兩檔節目播出所獲得的正面反饋要壓倒性佔主導地位。這是國內在線綜藝節目應該學習的地方,即是出台再多的“限娛令”,限制的只是節目數量,節目品質同樣得不到提升。我們需要的是在娛樂和教育之間做好一個平衡,把握了度,就能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
三、對野外明星真人秀的思考
在中國,熒屏跟風已經成為常態。選秀節目,相親節目的同質化現象相當嚴重,扎堆出現並毫無創新,觀眾視覺疲倦。其實早在《爸爸去哪兒》播出之前,國內已經出現了幾檔親子節目,最早出現的是深圳衛視的《飯沒了秀》,但《爸爸去哪兒》節目模式別致,在初次播出就以壓倒性的收視率鶴立雞群。如何不在抄襲跟風的浪潮中被淹沒,是值得去思考的。
3.1 本土化工作
《爸爸去哪兒》和《兩天一夜》均是購買韓國MBC和KBS的節目版權,整套引進的真人秀節目。雖說中韓兩國都處亞洲地區,具有相近的文化底蘊,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觀眾的收視習慣還是不一樣,韓國版的《爸爸去哪兒》進程緩慢,節奏有些拖沓,中國版在吸取了韓國版的經驗和研究國內觀眾的收視習慣之后,做除了錄制72小時,播出90分鐘的決定,而不是像韓國一樣錄制48小時。迎合了國內觀眾簡單快節奏的口味。
3.2 塑造節目品牌
在國內,近幾年“季播”的概念在國內引起熱議,在網絡自制劇和電視台自制劇方面,並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季播。但是高收視率的綜藝節目有成功做到季播的案例,比如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八月份成功的播出了第二季。對於綜藝節目,想要實現季播的願望,必須找准自身特色,開展自身科學定位,做出長遠規劃,培養觀眾的忠誠度,實現品牌戰略。
四、結語
我們無法預知這股野外綜藝節目之風會吹多久,會產生多大的反響。即使是版權引進,隻要通過不斷本土化,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品牌節目指日可待,我們期待更好的綜藝節目的呈現。
(作者系:湖南大學新聞傳播與影視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鄭北北,《韓國電視娛樂節目故事化分析》,(青年記者 2007年5月上)
[2]蕭盈盈,《中國綜藝節目的類型演變及其文化語境》,(現代傳播2007年第2期)
[3]尹鴻,《電視真人秀的節目元素分析》,(現代傳播200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