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11期

關於“不死”的新聞客觀性的探討

侯文倩

2014年11月21日15:54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要】:新聞客觀性的基本思想是對事實進行准確的報道,然而這一備受新聞工作者推崇並奉為職業理念的原則自產生起就一直備受質疑。本文從新聞客觀性的起源、質疑、發展及局限等方面進行探討和論証,証明客觀性的價值及其作為一種新聞理念和手法而存在的必然性。

關鍵詞】:新聞客觀性﹔質疑﹔意義

20世紀40年代,哈欽斯委員會發布了《一個自由而負責的新聞界》,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媒體要就當日事件在賦予其意義的情境中的真實、全面和智慧的報道,包括正確評估哪一個消息來源最具權威性,分清事實就是事實,觀點就是觀點,並盡可能將兩者剝離。[1]”

直到現在,對新聞傳播的要求,仍包含“客觀、真實、公正、全面、快捷”五個方面[2]。起源於美國的新聞客觀性是一種報道理念,也是一種報道方式。客觀性的報道理念指導新聞工作者進行客觀性報道。

一、新聞客觀性的起源

(一)政黨報刊向商業報刊的轉變

當報刊還處於黨報時期時,報紙大多依附於政治團體,報紙不需要依賴發行量和廣告,政治團體的撥款是其主要經濟來源。因此其記者在報道的時候,受到經濟方面的制約,會以本黨派的利益為先,按照本黨派的利益關系選擇和報道新聞,削減對己方不利的報道,並抨擊甚至詆毀敵對黨派。讀者常常隻能通過報紙了解片面的信息。

19世紀30年代開始,《太陽報》《先驅報》等便士報產生,使美國的報紙走向了商業化道路,標志著報紙開始逐步擺脫政黨的控制。便士報因沒有來自政治團體的經濟支持,隻能靠發行量和廣告作為收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其報道帶有很強的傾向性的話,那麼就會出現同意其觀點的讀者會購買、不同意的不會購買的情況,從而影響其銷量。因此為了擴大受眾群體,報社最明智的選擇就是採用客觀的報道方式,僅將事實提供給讀者,讓讀者自行解讀。

(二)技術的發展

一是電報。根據資料,在19世紀40年代,每3000字的電報費用是100美元,而普通便士報的零售價格是1美分每份[3],因此,出於節約成本的考慮,記者在寫稿時會盡量挑選最簡潔的事實來寫,減少自己意見的部分,從而達到了客觀的效果。

二是照相技術。照相使得受眾相信客觀世界能夠被客觀記錄,這為之前隻能通過繪畫或者文字記錄實物的情況帶來了改變。在這種技術環境下,新聞工作者能夠通過照相技術的輔助向受眾傳達客觀事實,受眾也相信這些事實。

(三)實証主義的出現

新聞傳播領域中的實証主義思想來源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其內涵是以客觀性、實証性、精確性為主導原則的科學觀和科學方法。 在這種思潮的引導下,新聞工作者越來越注重對事實的搜集,在編寫新聞之前會做社會調查,並以調查的結果為准寫報道。

(四)事物可知的信念得到確認

在 19 世紀中葉以后,可知論的哲學觀點佔據了上風,可認知理論肯定了人們認知世界的能力。這為新聞客觀性提供了哲學支持,即外部世界是可以被客觀手法報道出來的,客觀性是可以達到的[3]。

二、對新聞客觀性的質疑

(一)一戰對新聞客觀性的影響

1917 年,美國參加一戰后一周,美國總統威爾遜就下令成立公共新聞委員會,服務於政府的宣傳目的,協調政府與新聞媒體之間的工作。此時新聞客觀性已經讓位於戰爭宣傳,在“民族利益”的感召下,報紙的“獨立”與“客觀”土崩瓦解,為了服務於本國戰爭將新聞報道有意“加工”,宣傳獲得了驚人的成功。“在所有針對公共資訊委員會(即公共新聞委員會)的指責中最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它所發布的 6000 多條消息幾乎沒有一條曾在事實方面引起過質疑。人們不會懷疑公共資訊委員會在誠實方面的記錄,將沒有哪一個大國在發布官方戰爭新聞時能與之相比。[4]”戰時煽動宣傳的驚人成功,驗証了在全社會范圍內操控受眾信息接收的可能性。

(二)二戰對新聞客觀性的沖擊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主義利用新聞媒體進行了大量的宣傳。希特勒設立了國家宣傳部,關閉共產黨人和民主黨人的報社,將新聞媒體變為自己的宣傳工具,將記者變成政府意志的執行者。報紙上出現的已經不一定是事實,新聞客觀性原則已經喪失殆盡。納粹德國的宣傳機構一次又一次的炮制假新聞,完全置新聞客觀性原則於不顧,竭盡全力掩蓋德國在這次戰爭中的侵略性質。所謂的新聞“真相”已經成為戰爭的犧牲品,受眾也開始懷疑新聞中的內容。這一切導致了新聞權威性的喪失,客觀性受到了嚴重的挑戰。

(三)麥卡錫對新聞客觀性的利用

1950~1954年,以國會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為核心人物,美國政界掀起了一股極端反共反民主的政治浪潮——麥卡錫主義,發生了著名的麥卡錫主義事件。這一事件表露出,新聞記者對客觀性原則的形而上了理解使得新聞記者只是單純機械記錄外部世界所發生的事實,這一點很容易被政府或政客所利用從而使新聞媒體稱為他們的宣傳工具。

三、新聞客觀性的發展

經歷過慘痛的教訓,也有新聞工作者和學者為了擺脫形而上的客觀主義,擺脫來自其他團體的控制,在理論和實踐中發展了以下客觀報道的方法。

20世紀20年代,解釋性報道(Interpretive Reporting)興起,這種報道衍生了幾個高客觀性要求的欄目:背景材料、專欄分析、電視的雜志節目等等,這就要求記者在做解釋性報道時要注重客觀事實及其后的背景分析,並盡量以客觀的表達方式將解釋性內容融入新聞事實中間。

隨后,調查性新聞(Investigative Journalism)發起,這種報道不僅僅是要求記者客觀的記錄所發生的事實,更重視記者去挖掘其背后隱藏的內幕、原因,再告訴讀者記者挖掘后的結果。往往用於重大事件的揭露。19世紀美國的“扒糞”新聞(Muchraking Journalism)是調查性新聞的起源,也是調查性新聞的典型代表。

此外,新新聞主義(New Journalism)的報道方法也名重一時,這一方法文學色彩濃厚,非常有感染力,並多關注新聞事件的背后事實,因此非常受歡迎。但因為有煽情主義傾向和娛樂化的弊端而飽受爭議。

同時,精確新聞主義(Precision Journalism)依靠其特別注重技術及其客觀性的特點發展起來。精確新聞主義以定量研究為主,採用社會學的研究方法,進行社會調查,用數據凸顯新聞報道的精確性和客觀性[5]。

但與此同時,也存在對新聞客觀性有所質疑的聲音。前英國廣播公司戰地記者馬丁•貝爾是英語國家中最負盛名的記者之一,他對英語國家新聞客觀性這一基本信條提出了質疑。他提出“鏡子並不影響它反映的現實,而電視形象卻影響現實”,新聞並未反映現實,並且是有選擇性的,因此客觀性難以做到[6]。 還有學者認為,在客觀性之外,還存在有一種強調“參與”的新聞理念。新聞客觀性並非新聞業的唯一法則[7]。記者被要求不僅僅看到新聞事件的表面,而要深入挖掘這一事實背后的原因,並進行闡釋和分析,從而成為新聞事件的“參與者”。僅以中立的態度描寫新聞事實表面被看做是一種敷衍。

四、新聞客觀性的局限與意義

為探討什麼樣的方法能夠達到最本質的客觀,新聞工作者和學術界探索了許多技巧並逐漸應用於新聞寫作實踐。如平衡報道、客觀第三人稱敘述等等,已經成為記者們的必備技巧之一,即新聞策略。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客觀性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至今仍是新聞界保持客觀的主要手段。但當新聞策略變成僅僅為了策略而策略的時候,就成了塔奇曼所謂的策略儀式了,也稱為客觀性慣例。

盡管客觀性原則存在著一定的局限,仍擁有重大的意義。客觀性是傳媒與統治階級抗爭與再結盟的有力武器。

新聞媒體通過發行量與受眾范圍的擴大、商業利益的獲取,已逐步形成與政治權力相抗衡的地位,發展為“第四權力”。但這不意味著新聞媒體獨立於政治之外。媒介是社會表達意見的領地,而客觀性在其中扮演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客觀性是媒介從業者對於社會市場的反應,是通過及時有效的社會報道實現的,有助於防止政治對新聞的干預。受眾是客觀性的最大受益者,相對於其他報道方式,客觀性報道能夠為讀者最大限度的提供客觀事實並不影響受眾的判斷,滿足了受眾了解真實世界的願望。它最終成為書寫新聞攻而不破的價值標准。

好的規則比結果更重要。制度需要不斷的維護和完善,所以完美的制度是不存在的,隻有最符合需求的制度。新聞要為受眾提供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為滿足這一需求,新聞客觀性是最好的選擇。因此,無論是作為一種報道理念還是一種報道方式,新聞客觀性的價值都難以否定。(侯文倩為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新聞與傳播碩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1] 新聞自由委員會著.展江,王征,王濤譯.一個自由而負責的新聞界[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 童兵.理論新聞傳播學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3] 楊楊.關於“新聞客觀性”的歷史認識[D].遼寧大學,2011.

[4] (美)邁克爾·埃默裡,埃德溫·埃默裡和南希·L·羅伯茨著.展江譯.美國新聞史:大眾傳播媒介解釋史(第九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5] 郭鎮之. “客觀新聞學”[J].新聞與傳播研究,1998(4).

[6] 戴雨果.英語國家新聞觀念中的真實性與客觀性問題[J].新聞大學,1999(4).

[7] 陳映.新聞客觀性:語境、進路與未來[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 2009.

分享到: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