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傳媒》>>2014年1月上

2013年報業發展盤點:寒冬中的突圍【2】

張晉升  張 維

2014年11月26日13:42    來源:傳媒    手機看新聞

經營管理:在資源整合中創新

2013年報業經營管理的亮點在於資源整合的視野更加開闊,從區域內資源整合模式開始走向跨區域、甚至跨國整合的道路。

“一城一報團”成報業發展新模式。2013年10月28日,上海率先啟動了報業集團兼並重組的改革步伐,原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和原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合並成立了上海報業集團。有學者稱此次合並的直接初衷是在傳統報業發展普遍面臨下滑困境和生存危機背景下的“抱團取暖”。隨著兩大報業的結構調整,上海報業市場可以避免同業競爭,廣告發行價格將更加規范﹔更有利於實施新媒體戰略﹔恢復《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獨立法人建制,也將更有利於發揮三大報紙的品牌效應並釋放運營活力。但也應該看到兩大報業集團合並造成的市場壟斷可能帶來的弊端,如缺少競爭會導致活力減弱,服務水平下降等。

而在報業競爭並不激烈的廣西,報業也開始尋求規模化發展。2013年6月28日,廣西首家報刊集團——廣西師范大學報刊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在桂林挂牌成立。該公司將以資源、資本、品牌、數字化平台等為紐帶,推進綜合性報刊集團建設,推動報刊規模化發展。

報業跨區域經營呈現新趨勢。報業跨區域經營最早可以追溯到10年前南方日報傳媒集團和光明日報報業集團聯手打造的《新京報》,其在市場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並成為報業跨區域經營的范本。隨后,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北京青年報社在上海創立《第一財經日報》,原解放日報報業集團與成都傳媒集團兩大報業集團投資《每日經濟新聞》,等等。2013年,報業跨區域經營逐漸走上戰略層面。

2013年1月20日,江西日報傳媒集團、湖南日報報業集團和湖北日報報業集團在武漢共同簽署《中部傳媒戰略合作協議》。協議內容包括聯合採訪、媒體從業人員交流合作培訓,以及廣告、房地產開發等。中部三大省級黨報集團建立區域媒體合作聯盟,通過這一超越新聞業、傳媒圈的戰略合作,有望將長江中游合作圈打造成為傳媒集團領軍的、可比肩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的經濟圈。

報業跨區域經營也嘗試走出國門。2013年11月5日,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與泰國歷史最悠久的華文報紙《星暹日報》簽訂合作協議。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入股《星暹日報》,並展開全方位深度合作,實現跨國辦報,在中國和泰國報業傳媒史上都屬首創。這恰好符合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深耕主業、多元開拓、加快轉型、融合發展”十六字發展戰略中的“融合發展”。

報業多元化拓展模式深入發展。從我國第一個報業集團建立開始,報業通過向報業相關行業擴張,尋求盈利增長點的多元化拓展模式就已逐漸成形。近年來,隨著報業發行、廣告市場的不斷萎縮,這種模式也成為越來越多報紙的優先發展戰略。

作為我國首家媒體經營性資產整體上市的報業集團——浙報傳媒集團過去三年通過打造傳媒夢工場、構建自主性互聯網用戶平台、並購盛大旗下杭州邊鋒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和上海浩方在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方式,成功實現了全媒體轉型,成為報業經營管理的范本。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社長、黨委書記高海浩在公開演講中也提到,未來浙報傳媒集團將致力於構建以綜合文化服務為主體的“傳媒文化金字塔”,塔底是游戲娛樂,保証基本用戶和流量,中間層為各類綜合文化服務應用,頂層為核心價值傳播。這樣就可以在滿足用戶文化娛樂需求基礎之上,實現浙報傳媒集團的傳播理想。

借助報紙主業進行多元化拓展幾乎成為報業共識。2013年6月22日,福建日報報業集團啟動“海峽傳媒港”傳媒總部經濟創意園區項目,至此福建日報報業集團已形成11報12刊及多家網站等新興媒體的立體化媒體格局,初步培育了60多個經濟實體組成的文化產業鏈。貴州日報報業集團則發揮自身渠道優勢,整合人才和資本,市場化運作社會資金近6億元發展影視文化產業,策劃拍攝10多部影視作品,獲得廣泛好評。影視產品的巨大票房收入和后續版權銷售、衍生品開發等種種收益,為報業集團帶來了巨大回報。

媒體融合:報業的多介質轉型增值

從互聯網的出現到當前微信、雲存儲大行其道,每一次面對新媒體的包圍,傳統媒體都在不斷尋求突圍之道。從紙質報紙到網頁電子版、再到移動終端版,報紙的介質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面對來勢凶猛的新媒體,2013年,報業也嘗試將新媒體理念滲透進傳統業務中,實現多介質增值。

“雲報紙”開啟雲媒體時代。早在2012年5月17日,《京華時報》已經在北京舉行了雲報紙全球首發儀式,該報也成為第一家將報紙圖片識別技術與紙媒相結合的媒體。讀者可以通過手機拍攝報紙上的圖片,打開“雲”端的海量信息。這其實相當於雲報紙有兩個平台:一個是傳統形態的報紙,一個是延伸用戶閱讀需求的“雲”端。2013年,“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更多媒體開始試水雲報紙。

2013年5月17日,全國60余家媒體在北京成立了全國雲報紙技術應用平台,其中29家全國主流報紙簽約該平台。這一平台為成員媒體提供數據收集、數據分析等服務,在大數據時代為傳統紙媒提供最權威的數據支撐。讀者隻要在手機安裝名為“雲拍”的客戶端,就可以通過手機拍攝報紙圖片的方式打開“雲”端信息。隨后,《京華時報》在雲報紙基礎上,又推出《京華時報雲周刊》,新增在線購物功能。2013年8月,《三秦都市報》借助這一平台正式上線雲報紙,成為陝西省第一家將圖像識別技術與紙媒相結合的媒體。

2013年7月1日,《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登《致讀者》,稱將分步推進傳播形態創新,利用二維碼、圖像識別等技術,將部分稿件由單一的文字形態轉化為文字、視頻、音頻等多媒體形態。這其實也是對雲報紙理念的踐行。

2013年8月8日,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正式與IBM、軟通動力合作,在江蘇昆山建立一個基於媒體的雲計算中心。南方報業投入多年積累的咨詢產品資源,利用大數據和雲計算等技術,嘗試尋找新的商業模式。但合作所產生產品的最終呈現形態尚未公布。

移動客戶端開發方興未艾。隨著2010年1月28日蘋果iPad平板電腦的推出和智能手機的迅速普及,報業的生命線延伸到了平板電腦、手機等移動終端。報紙開發手機報、移動客戶端都已經不是新鮮事。2013年,報業移動客戶端開發更加多樣化,也更加注重讀者的閱讀體驗。

2013年3月25日,陝西日報傳媒集團採用國際前沿的AR技術,成為全國首家“會動的”視頻化省級黨報。讀者隻要用手機掃描《陝西日報》版面上的二維碼后,就可以鏈接到陝西傳媒網后台,直接在手機上看到、聽到視頻化的《陝西日報》新聞。同年4月16日,《溫州日報》推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歐網拍客”手機客戶端,市民安裝客戶端后,用此軟件拍照、配發文字說明后可以直接上傳到《溫州日報》官方網站歐網的“歐網拍客”欄目。同年8月,《環球時報》客戶端發布新版本,新增夜間模式功能和社評欄目,讀者夜晚閱讀再也不用擔心眼睛刺痛。

微信公眾平台成為新戰場。據騰訊內部透露,2013年10月,微信用戶總數已超過6億,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重要的用戶入口。微信公眾平台於2012年8月推出,成為繼微博之后報紙進行內容營銷和品牌推廣的又一“戰場”。目前幾乎全國所有報紙都已開通了微信公眾賬號。2013年4月23日,《青島晚報》“掌上青島微信事業部”成立,成為中國傳媒界第一個微信事業部。

但大部分報紙運營微信公眾賬號的理念仍較為傳統,只是將報紙的原創內容在微信上進行二次推廣,而未充分利用微信的圖片、音頻、視頻等功能。隻有少數報紙做得相對成功:《人民日報》官方微信設置了《每日精粹》《@人民日報》《特色欄目》三個欄目,讀者可以主動選擇需要推送的信息,如選擇《每日精粹》,就會推送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的精華文章﹔《青島晚報》“掌上青島”用語音播報新聞、播笑話﹔《羊城晚報》等微信公眾賬號通過抽獎方式與“粉絲”互動,以擴大影響力……就目前而言,報紙微信公眾賬號的發展仍處於探索階段,通過微信公共平台盈利的前景尚不明晰。

(作者張晉升系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張維系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