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
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華西都市報》總編
“四位一體”推動融合發展
四川日報報業集團認真學習貫徹《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進行了黨報、都市報、全媒體“三方探路”的立體實踐,總結出了一些經驗,用一句話可以概括為“四位一體”融合發展。
第一位是轉型。川報集團樹立發展、改革、創新、創意的理念,把資源整合、人員轉型等工作貫穿到集團發展的始終,引領媒體融合發展。集團黨委對集團的發展做了結構性的調整和戰略性的布局,加快數字化的轉型,加快集群媒體鏈條整合。
第二位是改革。主要有三點。一是流程重構,建立 重大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建立集群,綜合各種媒體形態, 合作探索新媒體產品。二是在市場運營上實現深度融合, 各傳播平台和利益平台進行信息發布和載體運營。統一領導,讓新聞一體化融合、整合成為常態。三是公司化,以公司作為新媒體建設的主平台,華西都市電子有限公司和華西傳媒設計有限公司整合資源的拓展。
第三位是創新。創新是融合發展的主要動力,沒有創新就難以挖掘發展潛力,也難以長期生存。川報集團先后打造掌上四川、華西都市報客戶端以及電商類產品等,以集群資源整合為抓手,利用優勢的資源,打造創新產品。
第四位是創業。川報集團推動人人創新行動,建立了30個創新小組。這種創業更重要的是四位觀念的刷新,有利於樹立互聯網思維,做好新技術、新運用,形成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從而釋放創新活力,提升創新形象。
胡寶祥
深圳新聞網副總編
產品再造、流程再造、體系再造
傳統媒體與互聯網結合的過程是大變局、大分化、大跨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唯有通過合作、合謀形成合力來實現傳統媒體的融合再造。媒體融合的路徑,就是通過再造產品、再造流程、再造體系三個部分來打造新興主流媒體。
產品的再造要求強化用戶的觀念,同時服務要由相對的粗放變為更加精細和精准,速度、廣度、精度和深度都要提高。
在流程再造方面我的體會是:傳統媒體對來自於互聯網的海量信息,應該通過一些技術手段來實行自動分類、自動過濾、話題追蹤和傾向分析,在此基礎上,將採購的一些原料和採訪來的一些產品,通過精加工塑造若干的產品模型,實現一次採集多次發布、一種原料多種產品,這樣就可以把原料的採購和初級產品的生產放在社會的層面,把生產成本降到最低, 把有素質的編輯和對媒體有把控的人員主要用於產品的精加工。
體系再造方面,我們要在報紙、廣播、電視以及以新聞網站為代表的網絡媒體之外打造一個新型的傳播體系。這個想法是基於一些區域性的報紙,比如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甚至一個省,能不能打造不同於報紙、廣播、電視、新聞網站的新傳播體系。本人設想這個體系由微傳播體系和立體傳播體系兩個部分構成。
田珂
北京世紀華文國際傳媒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
跨界傳播,向人本信息轉變
對於報業人員來說,“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報紙就在你身邊,你卻在上網或者玩手機”。任何一種媒介都是服務讀者、服務客戶的,都是以用戶為中心的,這是互聯網思維的重要方面。世紀華文15年報紙發行監測發現,報紙發行量的下降是從2002年開始,2002年到2012年這10年平均下降的幅度是4%,但是到了2012年之后,2013 年下降幅度就超過了10%,2014年上半年下降的幅度就更 明顯,已經達到13%∼14%很危險的地步。
當前,國家非常重視跨界傳播以及融合發展,世紀華文從2013年開始已經逐步轉向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的監測,監測顯示,紙媒的影響力並沒有減少,發行量在下降,但是讀者並沒有減少,讀者是轉為以其他方式來讀取報紙內容。監測顯示,在全國新聞門戶網站中,超過40% 的新聞內容是來自紙媒,有超過200萬用戶對平面媒體進行搜索。而且,“粉絲”量方面,像《人民日報》微博的“粉絲”量超過了2000萬,全國平面媒體的“粉絲”總量超過了2億。從這個角度看,紙媒的讀者大量存在於互聯網。傳統報紙實際上仍然起著引導輿論的作用,報紙新聞的轉載量70%以上集中在國家級新聞門戶網站上,報紙二次傳播的數量和質量絕不會低於第一次傳播。
陳劍
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新媒體發展中心主任、《楚天都市報》副總編
立足品牌,全員參與, 推進四大融合
第一, 意識融合。首先解決編輯記者的觀念問題、理念問題。我們要求編輯記者用本報的客戶端,必須下載客戶端,必須關注本報的官方微信和微博,參與部門微信平台的運營,這是意識融合。
第二, 實踐融合。我們要求每一個記者必須身處其中、身臨其境, 所以大型活動、主題宣傳包括日常報道,都讓記者參與,讓平面媒體的記者和新媒體的記者融合到一起。
第三,機制融合。我們正在推動《楚天都市報媒體融合推進方案》的實施,即傳統媒體的採編記者每個月在新媒體平台必須要發稿,而且要計分,分值與傳統媒體發稿的分值一致,每個月必須要完成新媒體的分數,並與績效挂鉤。這種機制使傳統媒體記者,不管是自覺的還是不自覺的,不管是被迫的還是主動的,都要參與到新媒體的融合活動裡去,這樣才能保持新媒體的良性、長效和持續發展。
第四,效益融合。我們的政策原則是要求新媒體必須要見效益。我非常贊同人民網董事長馬利所說的,“能否自我造血,能否盈利,是判斷融合發展是否成功的重要標准”,新媒體的發展必須要有效益的原則。我們的實踐已經証明,與新媒體融合會使傳統媒體的影響力有所擴大、市場效益有所增加。
苗晨波
廣州日報新媒體有限公司總經理、大洋網總裁)
融合媒體背景下地方網站運營策略
如今,已經不是內容為王, 也不是渠道為王,或者技術為王、經營為王,而應該是內容生產+產品形態+渠道佔有為一體,隻要有一點點的短板,我們的路都可能不會走得特別順暢。我每天工作的時候都考慮這幾個問題。第一,我們能生產什麼樣的內容。所謂的內容,所謂的優質內容,所謂的讀者會追著看的內容,我們能不能生產出來。第二,內容怎麼到達用戶,也就是說到達用戶的方式 和手段。第三,到達用戶之后,內容和用戶之間如何交易,即現金的變現或商業模式的變現。這是繞不開的三個問題,是值得探索之處。
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本人對地方網站的運營發展提出幾點思路。一是在定位策略上,要發揮媒體服務本地化、區域化的優勢,變傳統的門戶為多邊的平台,變商家需要為用戶需求的延伸。二是在運營策略上,應該把區域的市場和垂直的運營相結合,在區域市場的基礎上進行垂直細分,實現區域內更精准的整合營銷。三是在操作策略上,深度服務的產品,如房產、家居、婚慶等,利潤率越高的產品,定制化程度越高的產品,社會化程度較高的產品,互聯網技術要求不高的產品,更適合本地化操作。
楊家波
青島日報報業集團掌控傳媒總經理
“一切皆為媒體,一切盡在掌控”
實際上我們現在面臨三大困惑。第一個困惑是互聯網時代基本上已經過去了,移動時代已經到來,移動掌控一切,手機媒體成了第一媒體。第二個困惑已經來臨,就是可穿戴設備、智能設備將取代手機,連接一切。有兩個最新的預測,一是三年以后APP的廣告會超越PC互聯網,二是五年以后手機將會消失,被可穿戴設備取代,包括眼鏡、手表及各種智能設備,因為它們和人體更具融合性。
傳媒界有一個新的困惑,就是媒體企業化、企業媒體化。現在中國最大的媒體不是中央電視台,不是人民網,是百度、騰訊、阿裡巴巴,在中國最成功的企業目前可能是小米,它是最成功的媒體,它既是一個產品公司,又是一個媒體公司,小米擁有6000萬精准的狂熱的“粉絲”,它的產品不用媒體進行推廣,而且要排隊購買,其力量何在?這是因為小米自己搭建了一個自媒體平台,一切產業皆媒體。現在無論是政府機構,還是企業,或是個人,都已經成為一個媒體平台了。現在企業正在做媒體,如果我們傳統媒體做不好,就會被企業所超越、所替代,因此首先我們自己要做好,同時幫助企業做新媒體建設,這就是我們最大的挑戰,也是我們最大的機遇。
馬健龍
天津日報社新媒體副總編
新媒體的發展趨勢與報業的優勢
我個人帶領團隊在做一個研究項目——為實現“四化”而努力奮斗,也是新媒體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第一是移動化。第二是視頻化,這是未來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大趨勢,微信6.0推出了短視頻,我們現在都可以很方便地拍一個視頻做傳播了。第三是互動應用化,其實就是互聯網服務。第四是區域化。我認為未來中國互聯網區域化是必然 的趨勢。
大家想想三家現在最好的互聯網企業都干了什麼?百度做了一個互聯網入口,阿裡巴巴做了電商的入口,騰訊做了社交的入口,互聯網三大應用的入口成就了他們。所以我認為互聯網入口為王,移動互聯網更是入口為王。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難道就都被綁架了?沒有希望了嗎?不,恰恰我們報業新媒體人的春天來了,為什麼?因為報業集團的核心優勢有四個:一是地緣人脈優勢﹔二是內容整合優勢﹔三是區域品牌優勢,也就是我們的公信力﹔四是政治資源優勢。利用好這四個優勢,就可以解決所有報業新媒體融合的問題,即建立一個城門,建立一個區域化的移動互聯網入口。
高亢
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大河網總經理
“用最好的產品吸引最好的用戶”
大河網絡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是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的新媒體集團,我們在新媒體融合方面有以下幾點感受。
第一,學習國內外公司的組織架構和生產理念。互聯網很重要的一個崗位是產品經理,在媒體融合過程當中我覺得這樣一個崗位是需要專門設置的,就是說他可以把報紙的新聞稿,不同的新聞欄目,甚至是整個報紙當成一個產品來看待,使其更符合產品的設計生產和銷售規律,讓其發揮最大的市場價值和效用。
第二,傳統媒體、新興媒體應該互相借鑒新聞的採訪寫作編輯及傳播推廣發行的特點。傳統媒體的採編人員應該學習新媒體在新聞信息發布時效性及語言表達方式、敘事風格等方面的優點,真正適應互聯網時代,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受眾對新聞信息產品的需求。
第三,傳統媒體、新媒體應該打通用戶平台,實現用戶的綜合服務與開發能力的提升。現在各家報業集團都有報紙現有的訂戶資源和新媒體用戶資源,但是這兩個資源大多數都沒有打通,如果打通兩大資源,全力去吸引和服務用戶群體,其背后的價值應該說是不可估量的。
第四,繼續加大對技術的投入。新媒體之所以叫新媒體,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其生產傳播的形式與傳統媒體完全不同,技術是它的核心價值所在,而這恰恰是傳統媒體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