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數據分析
(一)報道總量分析
從圖2可以看到,在抽樣的日期中,四家媒體對於內地客的報道在總數上基本上相等。可以看出,這幾家報紙對於內地客這一形象的關注度基本相同。
而圖3中的各季度報道數量柱狀圖則顯示了從2012年1月到2014年6月這十個季度中報道數量的變化。從數量上來看,每個季度的報道數量分布呈現不規則的變化。而呈現的這種不規則的變化,主要是由於部分時間段出現了香港人與內地客發生矛盾的事件。而媒體即在相應的時間段內將其作為報道的重點。除此之外,每當春節、五一、十一前后由於旅游季的影響也會使得報道數量上升。
(二)不同報紙標題的設置比較
1、 標題結構、立場的異同
新聞標題能夠對新聞內容加以概括或評價,能夠揭示新聞的內容,吸引讀者的目光。就表4中四份報紙有關內地客的報道來看,有73.0%的報道用了單一型的標題,省下27%的標題使用了復合型的標題。
《香港成報》更偏愛使用復合型的標題,而《東方日報》基本沒有使用復合型的標題。《香港文匯報》與《香港大公報》對於復合型標題的使用基本保持了總體的百分比。
而標題的立場同樣非常重要。就表5中標題的立場來看,可以發現中立的標題佔了大多數,而正面與負面立場的標題數量接近。正面立場的標題中,以《香港大公報》與《香港文匯報》數量較多,《香港成報》有少量,而《東方日報》則沒有正面立場的標題。而負面立場的標題中,《香港成報》與《東方日報》較多,《香港文匯報》與《香港大公報》數量則較少。就中立立場標題比例來看,從高到低依次為《東方日報》>《香港文匯報》>《香港大公報》>《香港成報》。
2、 標題內容中有關地域的內容
由於本文選取得到研究對象是內地客這一群體,而非一個具體的事件。從總體上來看,有55.0%的標題中出現了有關地域的內容。從各類報紙來看,《香港成報》、《東方日報》、《香港大公報》的標題中出現了有關地域的內容的標題比例都比較接近。而《香港文匯報》相關報道的標題中出現有關地域內容的比例比較高。
(三)不同報紙文本的設置比較
1、 報道形式的異同
頭版新聞一般是刊載在報紙第一版的重要消息,但頭版的位置有限,每天能夠上頭版的新聞屈指可數。因此,頭版導讀就成為了另外一種為讀者提示重要新聞的手段。從表7來看,這四張報紙對內地客有關報道所處的位置大多數都為內頁新聞,有少數的頭版新聞與頭版導讀。
新聞報道的字數直接決定了新聞報道能夠傳遞的信息量。從表8來看,200字以下的報道有12篇,佔全部的10.8%﹔200字到800字的報道有46篇,佔全部的41.4%﹔800字到2000字的報道有8篇,佔全部的7.2%。過長或者過短的報道數量都有限,以中等篇幅的報道數量為最多。
廣義的新聞包括消息、通訊、評論等等,新聞體裁往往會依據新聞內容的基本性質就行分類。本研究主要將樣本分為消息、特寫、評論以及其他四類。根據表9的統計,從比例上看,消息與特寫數量較為多。
新聞有很多的來源,我們在報紙上看到的新聞可以轉自通訊社、由報社記者自採或者轉載自其他媒體。根據表10,僅有《香港文匯報》一家有報道轉自通訊社,大部分消息、特寫由報社記者自採,大部分評論則轉載自其他媒體。
2、 報道內容的異同
就報道的內容而言,表現出的對內地客的態度很能夠體現不同報紙的特點。總的來說,報道中對內地客的態度以中立為主,持肯定態度的人與持否定態度的人數量相當。
《香港大公報》與《香港文匯報》對內地客形象的態度偏肯定,具體體現為認為內地客可以促進香港經濟,出手大方是因為內地經濟的發展。而《東方日報》、《香港成報》的態度則偏否定,認為內地客多為了搶貨做水貨客,並且存在很多不文明行為,常常無理取鬧,甚至認為出手大方的都是沒有文化、隻會花錢的土豪。
從表12來看,四張報紙的報道中,對內地客與香港人形象進行了比較的報道比例很接近。從表13我們可以知道,比較中認為的香港人與內地客形象的差異程度分布也較為均衡,但不同報紙描繪的差異程度具有很大不同。
(四)不同報紙配圖的設置比較
根據配圖的不同內容可以發現,四張報紙中有關內地客購物場景的圖片數量總數為最多,共有30張,佔據全部圖片的40.5%。其次是有關香港景點或街景的內容,佔12.2%,在有關旅游業現狀或政策的新聞中比較常用。而香港人進行抗議示威的圖片有8張,佔據10.8%﹔有關內地客與香港人沖突的圖片佔8.1%﹔反應內地客不文明行為的圖片佔6.8%。
四、研究發現及不足
(一)研究發現
從總體上來看,不同政治立場的報紙對有關內地客新聞框架的建構有較多不同。本文中研究的四份報紙可以根據政治立場分成兩類:《香港文匯報》與《香港大公報》屬於典型的親中共媒介,而《東方日報》與《香港成報》相對於前兩者則相對站在中立的立場上。
《香港文匯報》、《香港大公報》在進行框架建構時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在標題的建構中所體現出的立場主要是正面和中立﹔二是在文本的建構中對內地客的態度偏向肯定的一方,在香港人與內地客的比較過程中塑造出兩者形象差異很小的印象﹔三是在圖片的建構中不使用或很少使用有關內地客不文明行為、內地客與香港人沖突的配圖。這兩份報紙在進行內地客形象的建構時,努力建立內地客良好的、豪爽的、與港人無差別的形象。《香港成報》、《東方早報》在進行新聞框架建構時則相對的體現了以下幾點:一是在標題中主要展現出中立的和負面的立場﹔二是在文本的建構中對內地客的態度偏向否定的一方,在香港人與內地客的比較過程中塑造出兩者形象天差地別的印象﹔三是在圖片的建構中體現出內地客不文明或與港人沖突的場景。而它們在進行內地客形象的建構是,塑造的形象是素質低下的、花錢不理智的、容易上當的、與港人存在很大差別的形象。
因此,本文的第一個假設H1“政治立場是影響新聞框架的重要因素,不同政治立場的報紙在新聞框架建構上有所不同”得到了支持。
無論是以上哪一份報紙,在進行內地客形象的建構時,都存在一定的偏見。《香港大公報》、《香港文匯報》刻意隱去有關內地客負面消息的新聞,改而使用新聞評論的形式,提出對內地客形象有利的觀點,並且在比較中將香港人與內地客描述成完全相同或同大於異的兩個群體。而《香港成報》、《東方早報》則選擇用較長篇幅來建構內地客的負面形象,創造出一種內地客與香港人完全不同的認識。
故本文的第二個假設H2“無論什麼政治立場的報紙,在進行新聞框架的建構時,都存在一定的偏見”也得到了部分支持。
盡管總體上各報紙描繪的內地客與香港人的差異呈現較為均衡的分布,但不同的報紙描繪的差異程度具有極大的不同。《香港文匯報》、《香港大公報》比較中的內地客與香港人大多數為完全相同或同大於異的形象,即便存在不同,也是由於語言、生活習慣所導致的。《香港成報》、《東方日報》比較中的內地可與香港人多數為異大於同或完全不同的形象,且內地客與香港人的差異主要是素質品質方面的。
所以本文的第三個假設 H3“香港媒體在建構內地客形象中樂於比較香港人和內地人的差異”得到支持。
盡管在新聞熱點的變換中,各個季度對於內地客報道的情況存在起伏變化。但合成周抽樣法並沒有獲得全部樣本,存在一定的漏洞,沒有辦法很好的說明由於新聞熱點的不同必然會使得媒體對其報道的建構不同。
因此本文的第四個假設H4“不同的時間段內,新聞熱點的變化使媒體對於內地客的報道也有所不同”沒有得到驗証。
(二)研究不足
在此次研究中,盡管作者在能力范圍內做到科學嚴謹,但是由於多個條件的限制,仍有許多不足。
首先,由於研究時間有限而研究樣本數量過於龐大,作者僅能通過分層抽樣中的合成周抽樣法選擇相應的研究對象,沒有辦法進行全樣本抽樣,存在一定偶然性。其次,由於政策原因,無法獲得更多不同政治立場的報紙(如《明報》、《蘋果日報》)來進行研究。最后,受限於操作難度無法對電視、網絡等媒體類型進行統計研究。(作者系上海大學影視學院新聞學專業本科生)
注釋:
潘曉凌,喬同舟.新聞材料的選擇與建構:連戰“和平之旅”兩岸媒體報道比較研究[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5,04:54-65+96,第55頁.
2 [美]沃爾特`李普曼著,閻克文,江紅譯.公眾輿論[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社,2006年版,第65頁.
3 何翔.新聞傳播框架理論研究[D].新疆大學,2009,第18頁.
4 宜寶劍.媒介形象[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第15到16頁.
5 [英]麥奎爾.大眾傳播模式論[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
6 張效赤.香港《文匯報》的歷史沿革與現狀[J].圖書與情報,1997,03:第78頁.
7 梁德學.中英會談期間的香港《大公報》評論[J].東南傳播,2007,12:第77頁.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