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新媒體時代的信息爆炸程度與受眾可用時間和精力的缺乏,這兩者的矛盾越發不可調和時,網絡淺閱讀成為越來越突出的現象。文章詳細梳理了網絡淺閱讀的成因及特征,並提出應該辯証地看待淺閱讀現象。既有利弊,便需要規避淺閱讀的危害和充分利用它的益處,文章最后提出將深閱讀與淺閱讀、紙質閱讀與網絡閱讀結合起來,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新媒體﹔網絡淺閱讀﹔文化工業﹔深閱讀﹔信息焦慮﹔
1.概念界定
新媒體,是一個快速滾動、隨時間推進的概念,其內涵會隨著傳媒技術的進步而有所增減。中國人民大學的匡文波認為,從技術上看新媒體是數字化的,從傳播特征上看新媒體具有高度互動性。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是利用數字技術,通過計算機網絡、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1]。目前新媒體主要包括網絡媒體、手機媒體、網絡電視等媒體形態。
關於淺閱讀的內涵,目前非常權威的定義尚未出爐。本文引用南京大學吳燕與張彩霞的定義:淺閱讀是指人們借助現代媒介從符號中獲取某種信息或者意義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2]。作為網絡新媒體時代的一種新興的閱讀方式,除了與傳統閱讀一樣是獲取信息的形式外,淺閱讀更注重追求閱讀過程中的視覺快感和心理愉悅。
2.試論網絡淺閱讀現象的成因
淺閱讀現象的出現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在當前網絡新媒體的大環境下,淺閱讀及網絡淺閱讀越來越成為民眾閱讀非常普遍的狀態,成為社會的一種常見現象。本文將對網絡淺閱讀現象的產生進行歸因。
其實尼葛洛龐帝在其1996年出版的《數字化生存》中就曾指出,在電腦和數字通信呈指數增長的時候,人們正在奔向突發性劇變的臨界點[3]。在十多年后的今日,互聯網的信息數量更是呈幾何級數爆炸式增長。持續增長的新媒介傳播通道,依舊不斷發布各種資訊的大眾傳媒,這帶來的海量資訊使得大眾感受到無形的壓力。
然而淺閱讀的現象並非中國獨有,從現代國家工業化的發展過程中可以看到,歐美國家都出現過類似的現象。現代性的工業生產,使得大批量復制生產的文化產品充斥著消費市場,相對應地消費者在其中應接不暇。隨著我國社會向工業社會發展進程的加快,市場經濟體制對經濟效益的追逐,導致大眾價值觀發生轉變,直接導致大眾的閱讀傾向發生轉變,由以往帶有延遲性的深層閱讀轉變為短時內獲取實用有效信息的閱讀方式,而這也是淺閱讀的特征所在。
跨入市場經濟的體制,傳媒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為爭奪受眾市場,不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興媒體均採取改革,轉向以受眾為中心,滿足受眾的各種需求,這樣媒介產品越來越符合受眾淺閱讀的需求。
浮躁與喧囂是描述當下社會心態極為貼切的詞匯,對信息過載的焦慮和對未來充滿了狂熱期盼的矛盾心情成為了淺閱讀生長的溫床。而現實中人們可用於閱讀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為了更有效把握現實的發展變化,人們不得不改變自己解讀信息的方式,將視野伸向更加廣闊的面,這勢必會影響到對信息的深度的掌握[4]。可以說,淺閱讀現象的出現是人類的一種應激反應,人們通過改變信息的接受方式來掌握更大范圍內的信息。
3.網絡淺閱讀現象的特征分析
法蘭克福學派的學者西奧多•阿多諾提出過“文化工業”理論,他認為“文化工業”使得高雅文化與低俗文化的界限不再徑渭分明,兩種文化相互滲透、相互融合[5]。文化工業的批量復制生產對其消費者具有潛伏性的操縱作用,其本質是防止人們產生批評性的思想。在“文化工業”和網絡新媒體的影響下,人們選擇網絡淺閱讀方式的趨勢在所難免。
網絡新媒體等傳播技術應用於閱讀過程,呈現出一種碎片化的閱讀方式。大眾在閱讀時不再正身端坐,也不再持有以往那種認真思索的心態,而更加注重感官享受,閱讀語言呈現碎片化,閱讀過程呈現跳躍化,粗略隨意地瀏覽閱讀成為越來越普遍的現象。
理查德·沃爾曼曾在《Information Anxiety(信息焦慮)》表述過,當大批量復制生產的信息超出了人們的有效處理能力,人們面對這些海量信息會產生一種無形的壓迫感[6]。媒介技術的發展使得受眾可借助的閱讀方式逐漸增加,人們很少或者不再像傳統媒介時代那樣經常進行深閱讀,尤其是互聯網可以讓人們隨時獲得各種信息,閱讀之而不求甚解,這種網絡淺閱讀的方式讓讀者接收到的信息僅僅停留在表面,而不能深入思考和理解信息的內容,影響了閱讀的質量和效率。迫於這股壓迫感,淺層次快速瀏覽式閱讀作為應激反應,它的出現便有了必然性。
新媒體時代,圖像符號已經佔據了閱讀內容正文的大部分,傳統的語言文字則被簡化成了隻言片語。批判學派學者丹尼爾•貝爾提出過目前居統治地位的是視覺觀念。聲音和景象,尤其是后者組織了美學、統率了觀眾[7]。傳統的語言文字變成了圖像符號的附庸和注釋,甚至依然動搖了長期以來文字的獨霸地位[8],網絡淺閱讀是一種視覺化的閱讀方式。
西奧多·阿多諾認為,如果文化的消費對象對文化並不提出創新的要求,而是讓文化為他服務,那文化就成為了消遣的一部分[9]。隨著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升學、就業及升職等的壓力使得人們再難以有精力進行深閱讀和深思考,即使是閱讀,也帶有很強的功利性。對信息過載的焦慮、對未來生活的期盼,網絡淺閱讀便成了人們首選的閱讀方式。
網絡淺閱讀的盛行,體現了消費主義在文化領域的滲透,然其也是大眾文化抵抗精英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網絡淺閱讀打破了閱讀的門檻限制。傳統性質的閱讀需要讀者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水平和知識建構,網絡淺閱讀帶著較強的隨意性,維基百科等搜索引擎以及其他媒介工具將圖書館搬到互聯網上,這能夠讓普通受眾有機會接觸一些專業領域的知識,縮小與專業領域內精英的“知識鴻溝”,享受到閱讀的快樂,從而促使全民閱讀的好氛圍的形成。
4.對網絡淺閱讀現象的深思
新媒體時代的來臨,新媒介傳播渠道的增多使得受眾可以隨時隨地獲取知識和信息,但各類信息的淺層化、碎片化日漸嚴重,網絡淺閱讀的現象也越來越突出,這種現象值得我們深思。
以數字化閱讀為主的閱讀模式的形成,以其方便、直觀和形象等特點改變著受眾的閱讀習慣。傳統印刷媒介時代紙質閱讀的深入性、高度集中化的閱讀習慣漸漸被傾向跳躍式、碎片化的、視覺化的數字化閱讀習慣所代替[10]。受眾通過淺層閱讀瀏覽並篩選信息,以翻閱的形式代替了傳統閱讀“正襟危坐”的閱讀習慣,這其中自是利弊參雜。
讀者進行深閱讀,能夠理解文字傳達的涵義並且進行思考,有助於提升學識與能力,而淺閱讀則容易導致讀者思維的鈍化和語言使用能力的弱化,尤其是網絡閱讀還會損傷讀者的視力。不論身心,淺閱讀都會對受眾的思維方式和文化素養產生影響,尤其不利於青少年的個性發展。當然我們還應該了解淺閱讀的可取之處,全面且辯証地看待網絡淺閱讀現象。
淺閱讀可以成為大眾獲取信息的重要方式,獲取知識的方式應該回歸深閱讀。依賴和沉迷淺閱讀是不可取的,淺閱讀的盛行正在摧毀人類建立在紙質印刷文化上的思考能力和理性思維。但是當新媒體時代的信息爆炸程度與受眾可用時間、精力缺乏兩者的矛盾不可調和時,網絡淺閱讀能夠快速地篩選出無關信息,讓受眾了解所讀信息的重要程度[11]。受眾可以據之有選擇地進行深閱讀,並將淺閱讀與深閱讀有效地結合起來,節省時間精力,同時回歸紙質閱讀,將之與網絡閱讀結合起來,擯除外界繁雜信息的干擾,獲取知識和閱讀的樂趣。
充分運用網絡媒體信息篩選功能的同時,回歸紙質閱讀很有必要,當然新媒介本身的信息內容也需要逐漸往深刻方向發展,做到淺閱讀中藏著“深思考”。就網絡淺閱讀現象的弊端而言,讀者需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加強自身閱讀管理,同時社會各類閱讀組織也應該加以輔助,如開展讀書分享會等﹔就網絡淺閱讀現象的益處而言,讀者需要將深閱讀與淺閱讀、紙質閱讀與網絡閱讀結合起來,提高閱讀的效果與質量。(作者系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系)
參考文獻:
[1] 匡文波.“新媒介”概念辨析[J].國際新聞界.2008(06):66-69.
[2] 吳燕,張彩霞.淺閱讀的時代表征及文化闡釋[J].南京大學學報.2008(05):132.
[3] [美]尼葛洛·龐帝.數字化生存[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6.
[4] 李玲.新媒介傳播中的淺閱讀現象[J].電影評介.2007(07):94-95.
[5][9] 陸楊.文化研究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6] [美]Richard Saul Wurman.Information Anxiety[M].Doubleday,1989.
[7] [美]尼古拉斯·米爾佐夫:視覺文化導論[M].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8] 楊清華.淺閱讀現象的大眾傳播學闡釋[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09.
[10] 梁希妹.泛媒時代的淺閱讀現象研究[D].遼寧:遼寧大學,2012.
[11] 陳在雲,高文舉.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淺閱讀現象研究[J].新聞世界.2013(02):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