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十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傳統媒體人如何管理新媒體信息

戴瑞凱 

2014年12月03日14:35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大數據時代下,新媒體攜帶著大量信息席卷而來,人們應接不暇,這對媒體人的媒體素養提出了新要求,新媒介素養中如何管理新媒體信息是關鍵。本文將從三個方面闡述傳統媒體人如何管理新媒體信息,即新媒體信息獲取能力、新媒體信息把關、新媒體平台使用。

隨著各種新技術的使用,人類文明史已經從知識文明時代過渡到了信息文明時代。提供交互式、參與式傳播的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沖擊越來越大,甚至出現了“紙媒將亡”的言論。筆者認為,傳統媒體人不應該將新媒體看做將要取代傳統媒體地位的“敵人”,而應該積極的將新媒體平台納入傳統媒體的傳播系統,使之成為補充、添彩的工具。為了達到這樣一個效果,傳統媒體人如何管理新媒體信息至關重要。如今,傳統媒體人大多已經開設了自己的新媒體平台,更有甚者辭去傳統媒體工作走上自媒體道路,但是本文所指的是依舊在傳統媒體工作的媒體人。

傳統媒介素養強調受眾面對媒介信息時的選擇、理解、質疑、評論、創造和生產的能力以及思辨反應能力①,而在新媒體時代裡,傳統媒體人面對來自新媒體的大量信息,如何管理新媒體冗雜的信息成為傳統媒體人的新媒介素養。美國學者詹金斯提出:“新媒介素養應該被看做是一項社會技能,被看作是在一個較大社區中互動的方式,而不應該被簡單地看作是用來進行個人表達的技巧。”②傳統媒體人因其原有的社會影響力、知識儲備、思辨能力在這樣一個互動的大社區傳播過程中充當了意見領袖這樣一個放大作用的節點,因此如何管理新媒體信息對於傳統媒體人來說更是一項必備的技能。

一、提升運用新媒體的能力,擴寬信息來源

在這股信息洪流中,傳統媒體人與其被動地等待新聞從微博、微信等新媒體上發酵之后再進行報道,不如主動提升運用新媒體獲取一手信息甚至預測信息的意識。

1、傳統媒體人可以關注微博的“熱門話題、實時搜索量、點贊轉發量”等來關注網民的最新動態和相關新聞的進展。如前期轟動一時的“文章周一見”的事件,當事人通過微博表達自己的歉意、無奈、原諒,單條微博轉發量高達121萬條,且不說這本來就是一條大新聞,以此為例的很多熱門新聞的第一時間、第一手材料、第一信息源均來自新媒體。

2、傳統媒體人可以關注滿足自己不同類型需求的新媒體用戶。如各大明星、名企業主、學者專家等個人微博,各地公安、消防等多事之地的官方微博﹔關注用戶超過百萬的微信公眾號等。如崔永元和方舟子的“轉基因大戰”就以新浪微博為依托,從網絡蔓延到現實法庭,名人的不尋常事具有很高的新聞價值,關注此類微博可以獲得事件的最新進展。再如中國第一大自媒體“羅輯思維”微信公眾賬號,擁有200多萬用戶,他們的一舉一動也是很好的新聞來源。

二、掌握新媒體傳播規律,嚴格把關冗雜信息

新媒體的傳播規律十分注重時效性、講究人際傳播和信息交互形成的不同圈子、遵循“動態寫作”“實時更新”的路徑③,因此導致傳播的信息趨於碎片化並伴隨同時性、隨時性。如隻有140字極限長度的微博體,不能涵蓋信息的所有節點,加之轉載傳播的便捷性會使舊信息很快被大量新信息覆蓋,導致信息缺乏信源,容易滋生謠言。此時就更加需要傳統媒體人學習掌握新媒體的傳播特性,加強對新媒體信息的甄別、篩選。

1、橫向對比來自不同新媒體的同一新聞信息,用質疑的態度核實細節,確保新聞可信性。前段時間引起網絡大戰的“大陸小孩 香港街頭便溺”事件,如果媒體人對網絡信息來源中涉及的“有沒有用尿布接”“有沒有拍攝隱私部位”“有沒有出現打人情節”等相關細節進行嚴謹地核實,想必就不會引起兩地網民的罵戰,也不會讓香港人和大陸人的矛盾持續升級。

2、在網絡信息沒有清晰的真相時,傳統媒體人應該進行深入調查並慎重報道,以新聞真實性為第一標准。資深媒體人閭丘露薇在上述新聞事件尚未明了的時候在個人微博上加以評議,不僅引起網友對其專業的質疑,而且到后期演變為網友發起“閭丘露薇滾出媒體圈”的聲討。這樣的事件並不少見,不僅損害媒體人自身的聲譽和公信力,還使事態進一步惡化、影響公眾判斷。

三、打造傳統媒體人的新媒體平台,提高公信力

新媒體時代的標志就是媒體形式從Analog(模擬)、Tethered(固定)、Isolated(獨立)、Generic(通用)、Consuming(消費)、Closed(封閉)轉變成Digital(數字)、Mobile(移動)、Connected(聯系)、Personal(個性)、Creating(創造)、Open(開放),這帶來的是整個世界的改變,也改變了人們對於媒體的需求。微信傳播憑借相對私密的人際傳播和群體傳播提高了信息傳播的有效性,微博用戶的關注人數越到傳播速度越快,到達了傳播過程中人與人的相互、信息與信息的交互,這些都是讓傳統媒體望其項背的。傳統媒體人隻有整合新媒體資源、打造自己的新媒體平台,對獲取到的信息進行加工、包裝、發布,才能為用戶提供最優質的資訊體驗。

1、整合信息再發布,提供完整信息。新媒體匯聚的信息即使經過篩選、甄別之后往往還是雜亂無序,這時就需要傳統媒體人深入分析信息並找到信息之間的關系進行歸納重組,從深度、廣度兩個維度完整展現新聞信息,用文字、實時圖片、視頻鏈接多種形式相結合滿足用戶對信息的高質量要求。如整理后的一條新聞應該包括事件的相關文件資料、歷史背景、類似事件、專業名詞科普性解釋等。

2、樹立自己的新媒體平台風格,擴大影響力。拿微博界來說,有號召微博公益獲得影響力的,如“免費午餐”的鄧飛、“大愛清塵”的王克勤、“老兵回家”的孫春龍,他們的微博實時更新公益項目進展、與參與者互動﹔有工作生活兩不誤,用微博傳遞傳統媒體播出信息、記錄私人生活的媒體人,如央視主持人芮成鋼,用家長裡短增強親和力、用節目進程播報傳遞專業信息。

3、收集用戶反饋、尋找相關關系發展長期用戶。傳統媒體人可以將自己的粉絲、用戶進行分類,使其分為不同的圈子,將具有相同特征的人群聚集,針對這些人群可以更加有效的推送信息。傳統媒體人可以憑借自身的優勢給不同的群體提供優質信息並創造群體交流機會,可以更好的獲得有效的反饋信息。同時,傳統媒體人可以利用傳統媒體、新媒體同時開展線上、線下活動,讓用戶交替關注不同的媒介形式,營造全媒體時代。

世界將進入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的全媒體時代,這也必將是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信息過載的時代。在人人都有話語權的大背景下,很多消息起源於新媒體,在被傳統媒體關注報道后又回到新媒體平台持續發酵,在這個過程中,傳統媒體人有了信息發現者、傳播者、接受者、加工者等多重身份。作為具有公眾影響力、掌握技術手段和大量數據信息的傳統媒體人在這一過程中更應該加強管理新媒體信息的能力,從而更好的引領社會輿論。(作者系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本科生)

注釋

①轉引自徐秀才:《全媒體時代的新媒介素養教育》,《現代傳播》,2012年第2期

②New Media a Consortium(2005),A Global Imperative:The Report of the 21st Century LiteracySummit.www.nmc.org/publications/global imperative

③蔡騏 李玲:《信息過載時代的新媒介素養教育》,《現代傳播》,2013年第9期

參考文獻

新媒體與社會.第7集/謝耕耘,陳虹主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12

新媒介素養/黃楚新主編.—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2.6

大數據時代/(英)邁爾-舍恩伯格,(英)庫克耶著﹔盛楊燕,周濤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

 

分享到: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