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3D》中的楊子榮。
留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生人記憶中的紅色經典樣板戲題材,如果放在今天講述會不會過時,或者被年輕觀眾“屏蔽”?
徐克在12月23日向市場交出他執導的電影《智取威虎山3D》,正是對這個問題的一份市場答卷。票房顯示:樣板戲裡的中國傳奇也可以“翻新”成受年輕人喜愛的好萊塢式英雄。
香港人為何拍樣板戲?
《智取威虎山》的經典剿匪故事,是數億中國人的共同青春記憶,但觀眾對這部戲的記憶還停留在樣板戲、舞台劇和黑白老電影的印象中。誰也沒有想到,香港導演徐克會讓這個有著濃郁中國內地特色的故事“浴雪重生”。據徐克透露,事實上,上世紀70年代他在美國求學時就看過戲劇版《智取威虎山》,當時便深深被故事吸引。
徐克曾在接受揚子晚報記者採訪時,解答過這個疑問,“最早看到《智取威虎山》,我就覺得這個戲跟其他樣板戲不一樣,這個故事幽默輕鬆,不像多數同類型的故事那麼沉重。后來我又了解到這部戲原來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楊子榮、座山雕、少劍波這些有趣的角色都有真實原型,這讓我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
老故事為何今天才拍?
徐克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來內地交流的時候,就跟老友謝晉提出要拍攝《智取威虎山》的想法,為何直到2013年末才真正開機圓夢?這中間25年的時間,他在等待什麼?
徐克解答:“當然跟版權會有關系,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對電影的美感要求每過一段時間就會變化,比如《智取威虎山》在上世紀80年代拍的話,我們最關注的隻能是故事。90年代拍的話,技術上會更好一點,但那時各方在電影合作上的關系並沒有今天這樣密切。90年代后期,我們有機會去東北,可以觸碰這個故事真實的一面,《智取威虎山》才真正跟我們在思想和感受上產生密切關系﹔電影技術也已經成熟,我們可以帶給觀眾更多的驚喜。”
楊子榮變成中國007?
在人物造型上,除了“楊子榮”的滿臉胡須和原作有相同之外,《智取威虎山3D》的“座山雕”和“八大金剛”等反派造型則十分“拉風”,既有臉譜感,也具有被年輕觀眾評為“萌賤壞”的現代性。 此外,新203部隊的少劍波被稱為是“酷帥首長”,小白鴿獲贊“軍中女神”,高波被指“最萌警衛員”。有網友套用座山雕經典句式,留言:“一個字,十分酷帥有趣!”
《智取威虎山》觀眾叫好票房堅挺,截至上周六,票房累計達2.44億,不出意外超3億不成問題。
有年輕觀眾表示,楊子榮十足是個“中國版007”。也有年長的觀眾看后認為,電影裡英雄已不是他們心中的“楊子榮”“少劍波”,不過,電影挺“好看”。 揚子晚報記者 張漪
年輕人帶父母懷舊
影院排片增至50%
昨天傍晚,揚子晚報記者從南京多家影城獲悉,周末排片都有增加。新街口國際影城的市場部人士告訴記者,周末對《智取威虎山》增加排片,挪到座位最多的廳。
有意思的是,之前萬達王健林之子王思聰,在微博上抨擊《一步之遙》,“好基友”林更新撒嬌轉發,“萬達是不是可以多排《智取威虎山》,或者隻排《智取威虎山》?”
昨天,揚子晚報記者聯系了南京萬達影城,對方笑稱,影院的排片“不會這麼任性”,不過《智取威虎山》排得確實比較多,一度達50%~60%,上個周末稍做調整,也在40%左右。
一位電影院人士分析說,周末有不少年輕人特地帶父母來看片,電影一來視覺沖擊強烈,打得酣暢淋漓,二來簡單直接,不費腦筋,加上大量土匪黑話,適合段子時代的傳播。 揚子晚報記者 孔小平
▇新聞延伸
小說改編影視劇
作者曲波什麼要求?
正在熱映的電影《智取威虎山》改編自小說《林海雪原》,根據作家曲波自己的經歷創作的長篇小說。
曲波15歲參加八路軍,1946年冬天,他帶領小股部隊參加北滿林海雪原剿匪斗爭。1955年曲波因反對蘇聯推行的“一長制”而挨批,想起了槍林彈雨中的生死戰友,便在寫檢討的稿紙上列出一串名字:楊子榮、高波、陳振儀、欒超家、孫大德、劉蘊蒼等。隨后,他便偷偷試寫了一部分文字。從1955年2月正式動筆到1956年完稿,前后歷時兩年。
上世紀的50年代,人民文學出版社每年積壓了堆積如山的來搞,而編輯部人手又少,大量稿件來不及審閱。有一天,年輕編輯龍世輝從稿件登記處領走厚厚一大摞原稿,准備抽空看看。書稿中夾著的各色碎布條引起了他的好奇,當他打開書稿一看,稿名為《林海雪原蕩匪記》。
2002年6月27日,曲波在北京逝世,享年79歲。在生命的最后階段,曲波對改編電視劇提出了建議,並提出從現代人的視角和審美觀念出發進行再創作,不必拘泥於原小說的內容。但他同時也強調,不要拍成一出“打打殺殺的武打戲”,失去原小說的精神。記者 蔡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