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本網原創

戰疫情,我們在!聽聽人民網前方記者的心裡話

2020年05月12日07:39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整裝待發准備前往武漢的陳遠丁

陳遠丁:武漢歸來,仍是少年

我說自己是少年,大家可能會笑。我今年45歲了,在赴武漢的記者中,我是最老的。非常感恩人民網這個平台的包容大氣,給了我這個易感人群機會,讓我站在全球抗擊疫情的風暴眼,記錄武漢保衛戰,為人民發聲,為時代存証。

陳遠丁在江夏康復驛站採訪

因為人民網,小人物的抗疫故事閃現時代微光

協和醫院西院是新冠肺炎定點醫院,而麻醉急救插管突擊隊是距離病毒最近的人,被媒體稱為“插管敢死隊”。隊長陳向東的愛人對我說,人民網不僅報道一線醫護,還關心我們后方家屬,特別有人情味!

我們還把筆觸對准了另一群人。這是一支由環衛工組成的特別突擊隊。他們在“重症隔離區”清運垃圾,保障方艙醫院與隔離點的衛生。報道發表后,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環衛局經理感動地說,人民網的關注,對平日“活在塵埃裡”的環衛工人是莫大的鼓舞,為大家抗擊疫情增添了信心。

江夏康復驛站的中醫大師、新五裡社區的網約車司機、為一線醫護服務的酒店老板、為火神山醫院義務理發的美發師、參加新冠肺炎疫苗試驗的志願者、爭分奪秒搶修醫用氧氣系統的武鋼工人們……小人物的真實故事折射大情懷,各條戰線的鮮活事例反映全民戰疫大主題。

陳遠丁在協和醫院西院採訪

因為人民網,她成為抗疫巾幗英雄

騎車300公裡返回武漢上班的甘如意,經過人民網報道后轟動全網,這是前后方聯動的戰果。起初這只是一個不起眼的線索,在公司領導的指揮下,我們迅速聯系到當事人進行了面對面專訪。稿子發表后被人民日報官微轉載,上了熱搜,又被《焦點訪談》、新華社等全國多家主流媒體跟進報道。

甘如意后來如願成為一名預備黨員,還被評為抗疫巾幗英雄。這個默默無聞的95后小護士成為了時代精神的榜樣,充分體現了人民網在引導輿論、樹立典型方面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是輻射整個社會、乃至引領時代的。

因為人民網,我有幸參與救人 感受大愛無疆

返京前,武漢市民余少平跟我說,下次來北京,一定約我吃個飯。

在2月人民日報社發起的“四類人員收治”行動中,為讓患新冠肺炎的父親能盡早入院,他發過求助信息。我第一次回訪時,他癱瘓在床的父親已病情危急。我幫助他通過人民網人民好醫生平台確認、重新上報信息后,老人家得以順利入院。

沒想到在完成記者的報道職責之外,能夠直接參與到救助行動中,給那些瀕臨絕望的家庭帶去希望,我內心感覺特別溫暖,更驕傲人民網有這樣的平台和渠道,這是大愛大善!

從一線採訪歸來解除隔離后的陳遠丁

知天命,仍少年

去時冬蕭疏,歸來春繁盛。

我們經歷過防護物資短缺的最緊張階段,親歷過武漢人民四處求助的最至暗時刻,去到了離病毒最近最危險的採訪現場……

在武漢的58個日日夜夜,我寫了40多篇報道。其中,4篇登上了人民日報,還報了內參。有收獲,有遺憾,有恐懼,但始終不悔這次逆行。

離家72天后,一進家門,正在備戰高考的閨女沖上來問我:爸,你說,這次高考作文題會不會跟疫情相關?到時候我就寫爸爸的戰疫故事。當時我的眼淚“刷”的就出來了。關鍵時刻沒有陪閨女備考,可她如此樂觀懂事,我真的很有福氣。

我經歷過17年前的2003非典報道。武漢歸來,讓我覺得自己跑贏了年齡,跑了一場最有成就感的馬拉鬆!已近知天命的自己,好像又年輕了。

帶著逝者的夢想,帶著戰疫的歷煉,帶著人民網的加持,在新聞的路上,還有何懼?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 未來這些措施讓網絡空間更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