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情,我們在!聽聽人民網前方記者的心裡話
編者按:2020年初,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突襲荊楚大地。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人民網全力應戰,疫情緊要關頭,總網崔東、王欲然、陳遠丁、劉陽、韓基琛主動請纓,逆行奔赴疫情風暴中心武漢,他們不懼危險、主動向前,在武漢奔走採訪的日子,牢記記者的職責與使命,深入醫院、重症監護室、社區、援鄂醫療隊駐地、火神山和雷神山建筑工地等,用筆與鏡頭真實記錄武漢抗疫現場情況,報道一線的點點滴滴。平安歸來的他們,在人民網舉辦的“戰疫情,我們在!——人民戰‘疫’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事跡報告會”上,吐露了自己的心裡話。
崔東採訪馳援武漢的陝西省人民醫院副院長馬富春。人民網記者 王欲然攝
崔東:武漢甚至是全中國,會在這個春天裡獲得新生
近10年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跟我一樣,一直在抱怨春節“越來越沒有年味兒了”。在家中醒了吃,吃了睡,中間穿插著看春晚,走親戚。本來我以為今年的春節大概也會這樣度過,結果生活就用實力給我上了一課。
今年的春天,對我來說是一段畢生難忘的經歷。我老家在東北,父母退休后暫時生活在武漢。今年的1月20日,我們還在商量過年時要帶過去的東西,第二天,衛健委專家就發布了號召“現在能不到武漢去就不去,武漢人能不出來就不出來。”這一天我特別積極地響應了國家的號召,中午就忍痛退了春運的往返車票。
22日,得知網裡征集赴武漢採訪的逆行記者的時候,我便第一時間跟領導報了名,因為我覺得自己身體健康可以長期作戰,也有八年的新聞採編經歷,加之對武漢的情況又比較熟悉,可能當時沒有比我更適合去武漢進行報道的記者了。報名時我並沒有多想什麼,就覺得去武漢是一件正確的事。
由於臨近過年,已經沒有人可以和我一起共赴武漢,在我做好准備獨自戰斗的時候,我的老同事王欲然主動找到了我,說願意跟我一起去。說實話我當時是有些擔心的。因為,在我的印象中,我可能有些不夠穩重,但王欲然是真的“虎”,但我還是非常感動。
出發之前,領導們為我們送行,人民網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編輯、副總裁羅華看我隻背了個背包,拉個行李箱,覺得我的東西太少:“東西夠嗎,可能要堅持三周時間呢,需要什麼的話給你們快遞過去吧。”可是大家都沒想到的是,因為疫情的嚴重復雜,這一去,我們就在武漢“扎”了64天。走時是北京的冬天,歸時已是武漢的春天。
崔東在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現場做連線直播
這段時間裡,不停地有人問我,你怕麼?其實,說沒怕過是假的,我不相信當時武漢的情況會有人不恐懼,因為人的恐懼來源於未知。我們也害怕被感染,也害怕如果自己被感染后再傳染給別人。第一夜到了賓館以后,思考了很久才摘下了口罩。每次從紅區出來都會覺得自己已經不干淨了。而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不放大自身的恐懼,不販賣無謂的焦慮,傳達真實的信息,讓公眾真真切切地看到我們的國家正在用盡全力讓未知變為已知,我們的同胞正在拼盡力氣去挽救和幫助身邊的人,是我們無可推卸的責任之一。
這64天裡,我和我的同事們親眼見証了兩座“神山”拔地而起,400余名解放軍大年夜馳援武漢﹔見証了疫情早期醫療資源遭遇擠兌的混亂,到疫情中期對“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的考驗,再到疫情后期“床等人”的轉變﹔見証了方艙醫院從初步決策,到建成使用,再到關倉大吉。
回來以后,被人問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武漢到底怎麼樣,我可以說我們寫的拍的,就是我們所看到的武漢真實的樣子。
在這64天裡,我們聽到過半夜裡撕心裂肺的哭聲,也聽到了武漢人送別醫護人員時說的“謝謝你們”。我們也都曾因醫生的犧牲而徹夜難眠,也因疫情得到控制,馳援的醫護人員可以回家而熱淚盈眶。武漢的英雄太多,英雄的故事太多,用幾分鐘來講述,真的是不夠。
這64天裡,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記者這個職業,代表的是一種公權力,是人民群眾授予你親臨現場、還原現場的權力。無論何時,記者都不能忘記新聞的真實性原則。無論何時,記者都要有親歷現場的覺悟。在現場確實有風險,但如果我們不在現場,就不知道定點醫院的物資缺乏到什麼程度﹔如果我們不在現場,就不會知道方艙醫院的真實情況﹔如果我們不在現場,我們就看不到社區工作者的無奈與辛酸,他們也許將繼續背著誤解前行。但是,面臨危險時,是否敢於向前踏進那一步,不能決定你是否是一名合格的新聞人。正因有我們后方無數人的全力支持,我們在前方才沒有后顧之憂。也因為有了他們的出謀劃策,我們在前方才能有的放矢,做出優質的作品。
我們離開的前一天,武漢下了一場暴雨。在我們去還車的路上,看到之前空蕩蕩的長江大橋逐漸恢復了往日車來車往的景象,看到這個畫面,我竟然有一種想要大哭一場的沖動。我們都知道,無論多大的雨,最終都將落入泥土,化為生命的養分。我們也一樣相信,武漢甚至是全中國,也會在經歷了這次疫情的洗禮后,在這個春天裡獲得新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