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编剧解读电影背后 武人文相打是情怀--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一代宗师》编剧解读电影背后 武人文相打是情怀

2013年01月08日07:52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八卦宗师

  形意宗师

  八极宗师

  咏春宗师

  电影《一代宗师》选取了民国初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代背景,以咏春拳(叶问)、八卦掌(宫二、宫羽田)、八极拳(一线天)和形意拳(马三)四大拳种为基本脉络构建民国武林全貌。片中涉及中华武士会、中央国术馆、两广国术馆、北拳南传、北方宗师南下等历史名词,新京报记者采访了本片编剧徐浩峰(兼任武术顾问)、邹静之为读者解读电影背后的历史。

  拍摄初衷 宗师南下,香港传薪火

  新京报:《一代宗师》为何聚焦于民国武林?

  徐浩峰:中国武术的两个高潮一个在唐朝,一个在民国。唐朝基本人人都会功夫,但没有人练拳,器械在那时到达了一个高峰,包括李白都自诩只要你给钱,我就能替你杀人,他的强项是剑术。后来明清近六百年的民间禁武,老百姓很难知道兵器的用法。于是清末军事力量最弱的时候迎来了拳术的发展高峰。从记载来看,清末民初的武林高手技击水平相当高,当时时兴开武馆,流行互相挑战。不会用辈分来压制人,少年要成名,那你就去打;徒弟打败师父,把师父毕生的名气拿走了,其实是在感谢老师。

  新京报:为何北方宗师当时集体南下?

  徐浩峰:一是国民政府时期全国大建武馆,武师和镖局大都集中在北方,火车和轮船的出现令交通便捷,大量武师失业就到南方任教;第二次是1949年,因为那时的拳师大多跟军队有关,不同拳系可能因为不同背景,有些南下到了香港或者去往海外。

  邹静之:1949年后,大陆的武馆好像都关了。当时有“地富反坏右”,练武的人被归结到流氓、打架斗殴、帮凶。香港就变成了传武学的薪火之地,于是出现一条街上都是武馆的景象,很多武术的薪火都在那时慢慢燃起。后来咏春拳、南拳等传出国外,也是李小龙依靠香港为跳板而慢慢走出去的。

  武林精神 武学执著,比生命重要

  新京报:影片要展现什么样的武林精神?

  邹静之:一个人对武学的执著,看得比命重。其实一个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精神,我们歌颂的侠义之士不都是这样,义无反顾,把生死置之度外。《一代宗师》里宫若梅(章子怡饰)和北方武师(王庆祥饰)生命的起伏跌宕、人生的坎坷,包括对武的认识,烘托着叶问成为一代宗师,体现武林精神。

  徐浩峰:中国近六百年没有武馆,李存义发明了武馆、武士会,这些读报都困难的武术家完成了文人该做的事,对道义的坚守、对规矩的传承、待人接物的风范,崇尚“武人文相”。《一代宗师》的价值观就是把已经逝去的中国人的情怀打出来,让现在人看到过去人精神情怀的高度和强度。王家卫骨子里有北方人的传统,北方文人思想家都讲究三家相见的修炼,就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以前很多功夫片写事儿,《一代宗师》是写人的内心。以往的功夫片中练功夫的人就是能打,而《一代宗师》用欧洲拍艺术家、音乐家的方法来拍人,承认习武者的独立性和技能学习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改观。

  【读武】

  ●中华武士会

  民国初北方最大的民间武术团体。1910年,河北沧县武术名家马凤图与形意拳名家叶云表受同盟会燕京支部之命,在天津筹划创立。1911年,第一次筹备大会选出叶云表为会长,特邀李存义主持教务。

  ●两广国术馆

  1929年,两广国术馆在广州成立,傅式八卦掌创始人傅振嵩应邀赴广州任教。联袂南下的还有北方拳师万籁声、顾汝章、耿德海、王少周,所谓“五虎下江南”。

  ●中央国术馆

  中央国术馆是中华民国政府于1928年3月在南京成立的国家武术学院,为历史上首次以学校组织成立的武术最高教育学术机构。开馆的宗旨在于培育武术师资、推广武术、审编武术教材、打破门户之见等。

  四大拳派

  形意、八卦、八极、咏春

  四大拳派的共同特点是,都演变于重兵器发力的劲儿。并非人出于本能的街头打架,这是跟西方最大的不同。这几门拳法的高手以前都使大枪,形意拳就是过去练兵的时候因为场地不够大“脱枪练拳”,你看着像练拳其实是在扎枪,后衍生出形意拳。八极拳也是这样。三大内家拳中八卦掌是最晚出现的,但是我认为它有一个深远的传统,形意的顶尖高手都要学八卦,台词中“八卦手黑”这句话到今天传了差不多小一百年。

分享到:
(责任编辑: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