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记者翟树岩赴四川采访春耕抗旱,对于常年奋战在农村一线的记者来说,这原本是一次和平时一样的采访,但这一次,翟树岩却永远留在了采访的路上……
3月27日,翟树岩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上千人为之流泪送行。人们说,翟树岩很平凡,但他平凡的小事汇集在一起,让人感动,令人怀念。
牺牲时紧抱着摄像机
“摄像机是我的武器,就像战士手里的枪。”
干涸的河道、缺水的土地、农民们艰难地挖井取水……这是翟树岩生前拍摄的一组抗旱画面,拍摄地点是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旗隆村。
由于极度干旱,旗隆村村民急于寻找水源。在拍摄一位村民用双手一点点扒土挖井的现场时,一直扛着摄像机的翟树岩发现,小伙子的双手已满是泥土和血污。拍完镜头后,他流下了眼泪。事后,同行的记者客雯介绍,翟树岩对她说,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看看这地方干旱有多严重。
拍摄结束后,翟树岩在前往另一个受旱严重的地区眉山市的路上,不幸遭遇了车祸。坐在前排副驾位置上的翟树岩头部受到剧烈撞击,身体又被十余公斤重的摄像机挤压重创,因抢救无效死亡,终年58岁。
翟树岩说过:“摄像机是我的武器,就像战士手里的枪。”摄像机是翟树岩的最爱,不管走到哪儿,他都把机器抱在怀里。翟树岩当过兵,他在担任陆军航空兵士官训练大队电教室主任时,当时仅有一套摄像器材,他就亲自保管。后来他做了记者,在采访途中几乎是摄像机不离手,随时抢拍抓拍镜头。
同事李欣说,每次出差老翟一般都坐副驾驶,一是出于对我们的保护,更重要的是看见好的画面可以随手拍。
在被救出小车前的那一刻,翟树岩的怀里仍然牢牢抱着摄像机。
在翟树岩遗体告别会上,同事们制作了一台纸质摄像机,上面写着“翟树岩专用”。
工作起来有一种狂劲
“这辈子第一爱电视,然后才是老婆孩子。”
在翟树岩的家中,亲人们发现了一本工作日记。日记的前5页,是翟树岩写下的“怎么做新闻记者”的笔记。翟树岩曾写道:“这辈子第一爱电视,第二爱汽车,第三才是老婆孩子。所以工作起来有一种狂劲。”
翻开翟树岩的履历:1955年,翟树岩出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县,1970年到空降兵服役。其间因见义勇为、勇救落水群众荣立三等功,1992年调入陆军航空兵学院,一直干到2003年。
2003年,翟树岩进入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工作,正值《聚焦三农》栏目创办,他见证了栏目的成长,也是栏目组里最为年长的记者。栏目中许多新来的记者都是老翟手把手带上新闻之路的。栏目的同事追忆,“我就是翟老师一手带出来的”、“每一个镜头、语言都是他手把手教我”。
一年365天,翟树岩有250天是在外出差。有人曾劝过他,别这么跑了,哪个地方不能挣点钱呢?他说不行,你不知道农民有多苦,我们要通过电视节目把农民想说的话给说出去。
在《聚焦三农》工作的10多年里,翟树岩拍摄的《狠刹农村吃喝风》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二等奖,《坑人的假豆粕》等作品多次获农业部优秀作品奖,2009年老翟拍摄的内参片《谁为我的学费买单》得到国务院领导的批示。
3月26日,中国记协追授翟树岩“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平凡中充满对人的关怀
“一两百块钱不多,但我这是直接扶贫,能解决眼前问题。”
女儿翟钰说,爸爸对农民的感情来自于他发自内心地热爱农村,同情农民。
与翟树岩搭档多年的记者刘新志第一次发现翟树岩给农民们塞钱,是2006年在贵州出差。翟树岩看到农民工拿不到工资,生活成问题,拿出200块钱给农民工家属。后来刘新志经常看到他给农民一百、二百的。他问过翟树岩,这么给,能解决多少问题?翟树岩哈哈一笑:“一两百块钱不多,但我这是直接扶贫,能解决眼前问题。”这是刘新志第一次听到直接扶贫这个词,后来他也跟着一起给农民塞钱。
弟弟翟树杰从小和翟树岩一起长大,但他说,直到出了事后,他才意识到他不认识翟树岩。这些天,他听着大家说着他的哥哥,看到翟树岩的葬礼上认识的、不认识的人,他重新认识了哥哥,“哥哥身上充满的是对人的关心,充满了人性本身那些闪光的东西。”
翟树岩的微博名字叫作“青春老翟的摄像机”,他的微信直到出事前的前一刻还在发受旱地区一路上的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