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至2000年是中国对外宣传的频道化规划起步时期。从1992年起,中央电视台开始了电视对外宣传的战略构思与实施,即通过卫星向世界覆盖中国的电视节目,并在世界各地建立录像带发行网络,将中国的电视节目推向国际市场。中央电视台对外宣传的战略构想与实施,同时带动促进了各地方电视台对外宣传节目的发展。具体来说,中国电视对外宣传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创办央视中文国际频道
1992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第一个国际卫星电视频道——中文国际频道(CCTV-4)正式创办并对外播出。它的开播是中国电视对外宣传事业一个新的起点,标志着中国电视已经开始走向世界。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陆续开办了68个栏目,其中以《中国新闻》和《天涯共此时》最具代表性。《中国新闻》1992年10月1日开播,每天22:30播出10分钟,首播之后,又分别在22:00、24:00和次日8:30重播。开播之初,《中国新闻》就按照海外电视新闻节目的特点,新闻由主持人报导语串联节目,内容提要由主持人口播改为画面加字幕。在节目结尾回报重要内容,同时对于海外观众不熟悉的中国地理位置、地名、城市,则利用地图在报道中添加示意图。
除了开办《中国新闻》栏目,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开播后进行的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筹办为台湾同胞服务的栏目,定名为《天涯共此时》。1991年冬天,中央电视台组织力量赴山东、福建、广东采访,分别制作了《天涯共此时》山东版、广东版。1992年5月29日《天涯共此时》第一期节目播出后,在台湾立刻产生强烈反响。5月29日的《联合报》发表了对创作组的专访,介绍了第一期的主要内容,全文刊登了对台湾前经济“部长”赵耀东访问的详细内容。当时《天涯共此时》主要由《新闻话题》、《神州掠影》、《寻亲》、《寻医问药》等板块组成。《天涯共此时》节目开播后,寻亲服务受到了两岸观众的特别关注。栏目组每天都收到来自台湾和大陆各地寄来的寻亲信件多达几十封,这些寻亲信横写简体字来自大陆,竖写繁体字来自台湾,信中大多附着大小不一的发黄照片。每一封寻亲信背后都有一段悲伤感人的故事,每一封寻亲信也都是一个家庭颠沛流离、骨肉分离的历史。1995年,居住在台北市的宋文升给中央电视台《天涯共此时》写了一封信,在信里,宋文升讲述了他两次回故乡寻亲但一无所获的经历,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他把寻人启事寄到了中央电视台。《天涯共此时》播出这封信的当晚,在河南铁路局工作的宋淑贞下班回家,做饭前随手打开电视机,突然看到屏幕上有父亲的名字,那是有人在找父亲啊!再一看,寻亲人分明是她失散多年的哥哥宋文升!宋淑贞立即电话通报亲友:“我的文升哥哥有下落了!”第二天上午8点,刚刚到上班时间,一夜难眠的宋淑贞就给栏目组打来电话,值班编辑立即用另一侧的电话接通台北宋文升家,哥哥和妹妹在电话里泣不成声。宋文升夫妇两人很快来北京和失散多年的妹妹团聚,回到家乡,在去世父母的坟头敬上了一柱香。回到台北后,宋文升写信给《天涯共此时》栏目组,说如果不是栏目组的帮助,他至今都不知道父母去世后到底埋在哪里。
1994年10月17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推出《粤语新闻》面向港、澳和海内外讲粤语的几千万观众。1995年8月15日,从即日零时起,香港九仓有线电视有限公司利用光缆网络系统,在九仓有线电视第29光纤频道地区性全天候试播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节目。1997年5月30日,南非多选电视台通过泛美4号和热鸟3号卫星转播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节目,实现了中文国际频道通过数字卫星在非洲和欧洲全境落地播出。1997年10月8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通过美国“银河4号”卫星覆盖北美,北美观众可以使用直径小于1米的卫星天线直接接收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节目,实现了该频道节目在北美地区更大范围的落地和播出。1997年,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节目还实现了在拉丁美洲地区的落地播出,填补了中国电视节目在海外落地播出的最后一块空白。1997年12月15日,墨西哥特莱维萨电视台通过其天空卫星电视网,向全球西班牙语地区播出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节目。
1998年6月1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进行了开办后的第一次全面改版,把原来的68个栏目减少到47个,新开办了《千秋史话》、《东方家园》、《中华医药》、《纪录中国》等四个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地理、历史、医药的对外宣传针对性较强的栏目。《中国新闻》增加了播出次数,首播由五次增加到八次,时长两小时30分钟。《中国报道》增加了报道数量,由原来每周两期改为每天一期,由每期15分钟增至30分钟。频道节目编排由8小时一个单元改为6小时一个单元,按四个时区编制节目播出表,保证了在世界不同时区的黄金时间段内,都有针对性的电视节目。这次改版以凸显频道整体形象为目标,对频道形象也进行了整体包装设计,制作了频道宣传片和重点栏目的新片头,标志着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走上了频道专业化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