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九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墙来了》本土化创新的文化元素解析【2】

李冰洁

2013年11月22日14:32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二、《墙来啦》本土化所带来的启示

1、“拿来主义”也要创新

节目模式的创新其立足点在于不断突破类型的框框,以节目风格样式的个性、特色取胜,从而形成新的节目形态。[ 袁靖华:《电视节目模式创意》,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年版,第84页]在面对国外成功的节目模式的时候,不能一味的依赖“拿来主义”,“拿来”之后要进行创新。《人体俄罗斯方块》作为一种成熟的节目模式,风格简洁、明快、幽默,曾被38个国家和地区引进并陆续播出。央视成功引进,倾力打造本土化的《墙来啦》,并取得成功,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合理吸收借鉴《人体俄罗斯方块》的基础上,生产出具有中国电视节目创新模式的结果。

《墙来啦》虽然保有原来节目的部分游戏规则、墙体呼啸而来时的音乐,却在大的框架内对节目的具体细节进行了本土化的加工处理,如个性化的墙体设计,具有中国颜色的演播厅,倡导强身健体的节目理念等,为节目找到了很好的本土化风格;在奖项设计上,给幸运观众提供T恤衫和手表等小礼物,给获胜选手提供小奖杯,即激发了参与意识,又避免了西方国家的利益诱惑,表明这里只是一个娱乐和展示梦想的舞台,而非金钱利益的名利场。精神上的褒奖大于物欲的刺激,节目也变得积极向上。

2、要符合本国文化土壤和受众的审美需要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百姓,一方百姓孕育一方文化”,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土壤,有适合自己的节目形态。在当前电视娱乐节目竞争激烈,综艺娱乐节目充斥荧屏的全民娱乐时代,一方面,《墙来啦》没有像《人体俄罗斯方块》那样,为娱乐而娱乐,为追求收视率而触碰电视节目的底线,一味媚俗,而是倡导在全民运动的背景下“强身健体,快乐生活”、“为梦想而战”的节目理念,这种理念是对生活的感恩,是在面对挫折时,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忍不拔;是越挫越勇的生活态度;是重头再来的勇气和毅力。同时,《墙来啦》依托央视,也必然决定了其大气、有品位、时代感强、民族性强的风格,节目紧扣当下我国“中国梦”的主题,打上了鲜明的中国特色,符合了我国的文化土壤;另一方面,《墙来啦》将目光紧紧锁定“轻”,即照顾了我国青年受众群体多,渴望娱乐的特点,又兼顾了我国中年群体工作、生活压力大需要放松的需要,它喝彩年轻、享受轻松,不管你是谁,都能跟随节目,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度过轻松的周末时光,符合了受众的审美需要。

三、结语

1990年《正大综艺》首次与观众见面,20年的历程成就了它自身最独特的风格,也成就了央视播出史上最常青的综艺节目,2010年《正大综艺》进行改版,重归中央一套,《墙来啦》的播出标志着《正大综艺》新的节目形态的诞生。节目的成功不仅在于它成功地借鉴了《人体俄罗斯方块》的机制和模式,体现了与国际接轨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墙来啦》合理地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包括对节目模式的选择与构造、主流价值观的把握和主流文化思想的传达,这也启示我国的娱乐节目在发展的道路上,不仅要有准确的定位和充实的内容,还要善于把握它的文化内涵。

另一方面,虽然将国外节目模式引入我国,对推动我国电视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现阶段,屏幕上刮起的引进“克隆风”,表明我国本土娱乐节目原创力的匾乏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我们向文化强国迈进的道路上,最重要的还是要具备节目模式创意生产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对国外节目模仿和借鉴只是一段必要的学习过程,并不能当做终极目标,只有将世界性的表达方式与中国本土的文化内容有机结合,提升自身的原创能力,才能制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真正优秀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郭艳民、刘培:《浅议电视综艺节目的模式引进与本土化改造》,《中国电视》,2012年第9期,第47页]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注释和参考文献:

1.榕树下:http://www.rongshuxia.com/book/5323079.html

2.秦俐俐、李佩雯、蔡鸿滨:《口语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79页

3.袁靖华:《电视节目模式创意》,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年版,第84页

4.郭艳民、刘培:《浅议电视综艺节目的模式引进与本土化改造》,《中国电视》,2012年第9期,第47页 

分享到:
(责编:王立娟(实习生)、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