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正大综艺《墙来啦》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态,是在借鉴吸收日本综艺节目《人体俄罗斯方块》的基础上,结合本土实际,充分立足本国文化,使之符合本国文化土壤和受众的审美需要的结果。本文拟对《墙来啦》节目成功的文化元素进行分析。但是在节目发展的过程中,借鉴并不是权益之计,只有提升节目自身的原创能力,才能制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真正优秀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
关键字:墙来啦 节目形态 文化 本土化
正大综艺《墙来啦》借鉴于日本综艺节目《人体俄罗斯方块》,是中央电视台一套频道从2010年9月18日起推出的一档大型游戏类娱乐节目。该节目以墙为媒介,每期选出两组选手,每组三人,组成红蓝两队,当墙呼啸而来的时候,队员们把自己的身体摆成与“墙上的洞”相匹配的各种形状,以是否完美通过墙体为过关的标准。节目融娱乐性和休闲性于一体,在推出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就占领了全国综艺节目平均收视率前三名,并在2010年10月24日那期超过《快乐大本营》。[ 榕树下:http://www.rongshuxia.com/book/5323079.html]本文认为,该节目的成功,是在借鉴吸收《人体俄罗斯方块》的基础上,结合本土实际,充分立足中国本土文化,研究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接受心理,并进行再创造的结果。
一、《墙来了》节目形态本土化的文化元素分析
每一个成功的电视节目都有一个固定的形态,即节目形态。节目形态是指根据节目模式制作手册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出来并在该地区播出、消费的内容具体、形态稳定的电视节目。文化是一个群体所共享、共同遵守的一套价值观、态度、信念,这套系统性的概念和想法指引着该群体中所有人的沟通和互动行为。[ 秦俐俐、李佩雯、蔡鸿滨:《口语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79页]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心理、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异,跨文化传播一定要契合本民族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才能被本民族的文化语境所接受,生根发芽。《墙来啦》之所以能够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受到观众们的欢迎,在于其对《人体俄罗斯方块》这一成熟的节目模式进行重新包装后散发出的本土色彩,为了让《墙来啦》更具中国特色,节目的制作团队与来自英国的制作团队联手,在原有的节目模式上对具体细节进行本土化加工制作,对节目制作的每一个细节都提出了严格要求,倾力打造一档国际化的强档综艺节目,有了属于自己的节目形态。
1、栏目设置的本土化
《墙来啦》作为一档大型游戏类娱乐节目,在栏目设置上并没有流于西方游戏类娱乐节目的媚俗化、娱乐化和游戏化,而是找到了一种本土化的方法,赋予节目鲜明的特征,使其更加符合国人的审美需求和收拾期待,从而能够在众多节目中一枝独秀。
(1) 播出时间:晚上6点,全家欢聚一堂
“周日一频道,一看你就笑,不看不知道,墙洞真奇妙”。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大,人们不再需要从文化中获得实用信息,而是需要一个适当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的压力,找到一个共鸣与交流的空间,获得一种心理上“替代性”的满足。《墙来了》栏目播出时间定于每周日18:00,繁忙了一周,在周日晚上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看节目,欢聚一堂,为人们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宣泄渠道,也为家庭提供了一种娱乐方式,符合受众的收视习惯,很好的体现了中国以家庭为本位的思想。
(2) 形象标记和片头:全民运动时代的运动精神
《墙来啦》的形象标记是一个穿着泳装的小人穿过墙洞,仔细一看,这个墙体上写着“墙来了”三个字,而墙洞恰恰是“墙来了”的“墙”字,红色的墙洞,搭配带有蓝色帽子和蓝色护膝的小人,视觉冲击力强,又有时代感和强烈的运动感,突出了栏目的主题。片头设计采取动画的形式:墙通过正在忙碌的人们,人们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巧妙通过墙洞。通过对栏目内容的一个简单的演绎,将栏目的概念化元素进行提炼以及加工,带给了观众一个积极向上又富有情趣的第一面孔,激发了观众的收视欲望和情绪,表现了节目的主题。这样的设计,用娱乐运动彰显了在全民运动的时代里的运动精神,富有趣味性。
(3) 板块设置:循序渐进,中国传统思维的再现
《墙来啦》对《人体俄罗斯方块》的板块设置进行了修改,把游戏改为8关,分别为:单人墙、双人墙、三人墙、真假墙、接力墙、指示墙、幸运墙、终极墙。一方面,由单人墙到双人墙,再到三人墙等等,游戏从简单渐渐到复杂,循序渐进,叙事节奏段落感鲜明。另一方面,在真假墙中,还加入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谜语竞猜,如在2013年2月3日播出的一期中,有这么一个谜语,“月亮和星星哪个更沉默?”谜底来自中国家喻户晓的儿歌《鲁冰花》中的歌词:“天上的星星不说话”。这样的改版,不仅吸引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受到观众的欢迎,而且建立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础上的叙事,重视节目的情节性、渐进性和趣味性,挖掘出了节目中有现实意义的元素并表现出来。
(4) 主持人:央视文化的风采展现
主持人在栏目叙事中起着连接整个节目的作用,是整个节目的组织者,优秀的节目主持人能给栏目增色不少,甚至会成为节目的招牌,给节目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央视拥有全国顶尖的主持队伍,《墙来啦》集合了央视优秀的主持阵容:朱迅和史强。美女裁判朱迅主持《正大综艺》已经多年,也主持过春晚,有着很强的实力和知名度,幽默主持强子是深圳卫视《饭没了秀》的当家花旦,主持风格幽默风趣,这两位主持人强强联手,默契搭配,节目有娱乐性却不失严肃,展现了央视端庄大气的风格,锦上添花。《人体俄罗斯方块》的主持人则为搞笑艺人,单方面突出了节目的娱乐性质。在穿衣搭配方面,《人体俄罗斯方块》的女主持风格休闲,男主持穿黑色的西装则有些庄重,相比之下,朱迅和强子的穿衣风格得体大方,节目在娱乐中透露着一些凝重,很好的契合了央视的文化风格。
2、节目呈现方式的本土化
(1) 色彩:中国蓝和中国红
色彩肩负着渲染气氛、深化主题、表达情感的重任,《墙来啦》色彩的设计红蓝搭配,简洁明快,不仅突出了中国传统的审美取向,也使节目充满了运动及娱乐激情。
“蓝无界,境自远”。“中国蓝”所代表的蓝色,就是被许多外国人喜爱的中国明代清花瓷器上的那种蓝,它散发着浓郁的艺术和人文气息,象征着中国文化的本色。“中国红”是一种陶瓷制品。也是中国的颜色和中国的象征。由于红色在高温条件下很容易分解,极不容易上色,千百年来红色的陶瓷烧制难度非常高,因其稀有而弥补珍贵,也被中国人所珍视。从古至今,中国人的生活中充满红色的装饰主题,红色的宫墙,红色的灯笼,红色的婚礼,红色的春联……红色,构成了人们认同中国的颜色,成了中国民俗与文化的象征。《墙来啦》在开场及现场色块、灯光等主色调的设置上都选用很具中国特色的中国红和中国蓝;参加节目的两队队员,也为红蓝两队,演播室的设置同样以红蓝为主色调,再加上中央蓝色的水池,整个现场充满动感。这就为整个节目定上了一个中国的颜色,注入了鲜明的中国活力,这也体现了节目本土化的思想以及大众传播的文化属性。
(2) 嘉宾:各路名人大显身手
《墙来啦》每期都会请不同的嘉宾,组成红蓝两队进行博弈,这些嘉宾大多有一定的知名度,有歌手、演员、主持人、奥运冠军等,不管这些明星是什么行业,只要面对一个个充满创意的墙洞时,都只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尽最大努力地钻过去,否则只能落水了。通过节目观众看到了这些明星活泼、亲切的另一面,和这些明星们一起欢乐,体会他们穿墙的成功和落水的失落。
2011年7月31日至8月4日期间,为了迎接全民健身日,《墙来啦》推出“与奥运冠军一起穿越”特别节目,特邀十几位奥运冠军参与穿墙游戏,这些奥运冠军都是运动场上的佼佼者,面对呼啸而来的墙的时候是否能完美通关,观众们很是期待。2012年好声音红遍大江南北,12月23日《墙来啦》邀请来自“中国好声音”的蓝队和来自“舞动好声音”的红队参加节目,两队分别在大鹏和伊一的带领下,在场上各秀其能,大显身手,观众领略到了他们美妙的声音和曼妙的形体,好声音和好形体一个都没有少。这些嘉宾可以是来自当红节目的名人,也可以是老面孔,他们构成了《墙来啦》又一个文化元素,给大家带来了精彩和悬念。
(3) 节目理念:强身健体,为梦而战
“强身健体,快乐生活”,是《墙来啦》的口号和精髓所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取得圆满成功,体育健身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在2009年正式将每年的8月8日设为“全民健身日”,将健康向上的大众体育精神传达给每一位公民。《墙来啦》一直致力于这样的理念,力求在全民运动时代用娱乐打造健身精神。
从2012年8月26日起,《墙来啦》在鸟巢连续录制5场“奥运城市行”主题特别节目,所选五座主题城市分别为北京、南京、郑州、兰州和青岛。每一站都会邀约城市名人和文体明星一起参与“钻墙”竞技,最大程度的展现城市风味。节目传递了城市文化,也传递了健身的理念和奥运精神。
节目全新打造的主题曲《为自己加油》,“为梦想举起勇敢的双手”,“再多的失败也无所谓”,歌词振奋人心,鼓励大家为梦想而战,引领了主流价值观,在这个追求梦想的时代,给大家的心灵吹来一股凉爽的风。
(4 )节目互动:全民参与
“互动”一词是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发展开始热起来的。对电视节目的互动来说,它最大的特点是互动的结果能够影响到电视屏幕上发生的事件。互动与参与,是一档节目必不可少的要素,《墙来啦》在第七关的幸运墙中,与在场观众互动,不仅增加了节目的现场性,也能把观众融合到节目中来。更重要的是,节目在后期编排中有对墙洞的征集活动,依靠广大观众的力量,打造更为刺激有趣的墙洞,调动观众情绪,提高节目影响力。2012年12月份节目进行改版后,在保持原有的经典穿墙元素之外,还增加了许多互动环节,比如“选边站队”、“接力打水”的游戏。这样的互动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性,也是节目一直广受欢迎的法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