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求学,妈妈陪读,5年未回过河南的家,包括奶奶病重化疗时……这是《舌尖2》第四集《家常》中的第二个故事。上海红烧肉,河南抻面,这是妈妈独特的搭配……这是《舌尖2》的第四集描写到的上海“家常”红烧肉。网友称这个故事“三观不正”,导向错误。同时有网友报料称,这个女提琴手其实是导演邓洁丈夫旗下演艺公司的艺人。对这一说法感到非常愤怒的邓洁昨日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这个谣言太可笑了。”
昨日,@不作死最终也会死的微博上,有这么一条微博:在《心传》中,上海导演陈磊@尼东陈(即《舌尖2·心传》导演)为了宣传上海本帮菜,通过移花接木的手段,将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周晓燕教授表演的蓑衣刀法变成上海本帮菜的绝世刀工。而在其妻子邓洁@邓恼思(即《舌尖2·家常》导演)导演的《家常》中,则不惜严重跑题,花大篇幅介绍一个女提琴手。有网友指出,这个女提琴手其实是陈磊旗下演艺公司的艺人。
这段微博因为网友的疯狂转发,再次将《舌尖2》推向风口浪尖。
事实真相究竟如何?成都商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陈磊和邓洁夫妇俩。
《家常》导演邓洁
47分钟正片中食物镜头有35分钟
邓洁解释,在这个女孩背后,其实是一家人“抱团”在共同努力,女孩家里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但到上海学音乐是他们一大家人共同商量出的决定。“其实,母亲在镜头前是有自责的,母亲也说得很清楚,她是暑假和寒假没有回去。奶奶在确诊的时候她们回去看过,但不得不出来读书。这个妈妈作为一个媳妇,她也很内疚和无奈,这些话她也只能在女孩睡着之后吐露,她也备受煎熬,故事对这种生活也有的反思。”
至于网上认为这个妈妈为了女儿学琴不顾家庭的做法不值得提倡,邓洁称,这个女孩只有16岁却非常有天赋,她是这个世界上最高级别的中提琴比赛中年纪最小的冠军。“作为父母,谁会不支持呢?这样在外漂泊不能与亲人团聚的家庭太多了,在后面的节目我们还会有体现,给父母打电话,他们总是说不要担心,不要回来,你在外面把自己照顾好,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每个漂泊家庭都有家人的支持,这是我们想表达的,在这个急剧变动的时代,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艰辛与无奈,都有属于自己的选择。”
有网友爆料称女孩是邓洁丈夫陈磊旗下签约艺人一说,邓洁在电话那边无奈一笑,“你觉得可信?我和我先生都是中央电视台正式员工,这可以去我们电视台核实。我很愤怒,我们一定会采用法律手段。”邓洁称,她们已经找到报料源头,里面写的没有一条是有根据的。“我觉得恶意伤害我们主人公,我们不能理解,现在主人公学习生活受到极大困扰,我也很内疚,女孩马上有维也纳乐团来上海邀请她一起登台表演,她现在很害怕,说自己不想出来演出了,不负责任的人随口说,可扎在别人心里是一个伤口。我是普通电视工作者,我什么都不能帮到她,我只能呼吁网友和观众能够理性看待每个家庭不同的选择。让我们用善意的眼光来看这个家庭,难道我们要用我们恶毒的语言去毁掉她吗?”
有人说《家常》中展现美食的段落太少,煽情故事喧宾夺主,邓洁希望做出一个说明,“在我47分钟的正片中,有关食物获取、制作、分享的镜头有35分钟,美食是占了3/4的,剩下的需要交代场景。其实大家仔细想想,红烧肉讲述了不止一种制作方式,泡菜制作过程也是一步一步非常详细。”邓洁介绍,每一个片子在出来前,都是全剧组所有导演,包括总导演陈晓卿,一起来看这个比例,也有中央台领导审片才能通过。“当然,观众想看到更多的美食,我们都想办法满足,这些都可以改。”
邓洁丈夫回应
对不负责的谣言我们要采取法律手段
《舌尖2》第二集《心传》导演陈磊和第四集《家常》导演邓洁是一对夫妻档,对于《家常》中的女提琴手是陈磊旗下演艺公司的艺人一说,陈磊无奈表示:“你相信吗?我只是中央电视台的员工啊。说是我旗下艺人这种谣言太离谱了,你会相信吗?刚刚看到这些说法的时候没有太在意,觉得很离谱,可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在传播说。这种谣言对我们的拍摄对象带来很多伤害,我们的初衷是作为纪录片拍摄者要出面保护主人公,现在没想到,网上的谣言越来越多,越来越离谱。希望能够为他们澄清,当然,我们也会针对某些造谣者采取法律手段。”他同时在微博发言:造谣诋毁一个孩子,丧尽天良。
至于《家常》中的故事喧宾夺主的说法,陈磊说:“每一个美食都是由故事带出来的,《家常》就是回到家的地方,它是家庭成员用心做给家人的,所以不讲家庭的故事,怎么表现美食中包含的亲情和对家人的心意呢?”
《舌尖2·家常》主要回归普通家庭,拍摄的美食都是普通人家的家常菜,从内容到解说词都更加生活化。其中有一个故事讲到,一个妈妈为了女儿沈子钰学琴,从河南来到上海当全职陪读。为了不影响女儿学习,她与女儿五年没有回过河南,没有与丈夫相见,连孩子的奶奶病重化疗都没有回去看一眼。
总导演陈晓卿透露:
《舌尖》拍摄对象,要长得周正眼神真诚
《舌尖2》播出刚过半,在全国上星频道的所有节目当中已超越了同时段的电视剧、综艺节目,成收视第一名。高收视下,首试周播的《舌尖2》引发的话题和争议比第一季多得多,例如人文故事太多、部分片段曾被指抄袭等。近日节目总导演陈晓卿接受专访,针对第二季“投资3000万,收益1亿”的说法,陈晓卿说:“投资夸大了三倍多,如果说收益是1个亿,那是缩小了三倍多。”而面对故事太多的争议,他称作为纪录片人“不记录下那些故事对不起自己良心”。
据悉,央视已与淘宝开展合作。深山里的蜂蜜和需要特殊手艺的诺邓火腿,都可以一键下单。仅播出两集,贵州鱼酱厂的一年存货都卖光了,四川腊肉七天卖出一万份,臭豆腐销量增至750份。养蜂人不再到处流转,他回到了四川,向导演打听注册商标的事情……
目前,《舌尖3》也已在筹备中。
记者:为什么第二季没用第一季原班人马?
陈晓卿:第一季的导演中有的去做纪录片《与全世界做生意》,还有的在做《玩味京城》,都有各自任务,所以没能参与第二季。
记者:分集导演在拍摄前恶补美食知识得看哪些书?
陈晓卿:他们跟第一季导演一样,全都得做功课,我开的书单很长,其中有《中国食料史》《中国饮食文化史》《中国饮食器具史》等。
记者:前期调研据说是整个过程中最难的部分?
陈晓卿:因为在媒体上播放的纪录片,调研很重要,观众是第一位的。其实拍摄中调研还在继续,因为会有新的发现。而且摄制组每天会归纳大家意见,最终的播出版随时会做调整,这也是调研。我还给一帮经济学家放过第三集《时节》,未来我们可能做电影版或者其他版本,这也是调研。
记者:《舌尖2》在拍摄对象的选择上有哪些标准?
陈晓卿:全说了就涉及商业机密了。我们的操作手册涉及细则和具体标准,拿这个可以再拍部《舌尖》了。一般来说得找能体现中国人性格的故事,人要长得周正点,眼神真诚,但我们也拍过眼神比较闪烁的人,最后就压缩片段只有食物没有人。
记者:再拍第三季会担心没法超越吗?
陈晓卿:不会,很容易从自己积累中找到新的点,第三季还能有更多的东西,但是第三季也不一定是我来做,都要领导来定。目前第三季正在筹备中。(记者 陈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