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瑞金6月27日电(记者 宋心蕊) “2012年4月,当时的国家发改委杜鹰副主任来这边调研时当场承诺:我们要用八年的时间,来还欠下华屋八十年的债。”瑞金市叶坪乡党委宣传委员陈华明这样回忆道。在他的身后,左边是一片正在建设中的青砖白瓦独栋小楼,右边则是几间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低矮破败的土坯房。今天,中央新闻单位赴赣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第三小组的记者编辑们来到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华屋村,亲眼见证《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实施两年来,这个远近知名的贫困村发生的重大变化。
苏区革命时期,华屋许多家庭节衣缩食捐资捐物捐存款,青壮年劳动力踊跃参加红军,却因为物质资源严重透支和人才资源的严重缺失埋下了贫困的种子。近年来,许多华屋青年因家境贫困辍学外出打工,但因为文化水平较低无法获得高收入,而留守在村子里的人面对贫瘠的耕地也一筹莫展。整个村庄119户人家中有103户蜗居在土坯房里,所有的家庭都没有车、没有燃气灶、没有空调和卫生间。其中有八九十户甚至没有电饭煲和电视机。2012年4月,中央和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来到华屋后,被贫穷落后的状况震惊,当场许下了“八年来还八十年债”的承诺。6月底,“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明确提出要优先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加快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农村道路建设等任务。这股苏区振兴发展的东风也很快吹到了华屋。
78岁的胡冬娣是红军烈士华质彬的儿媳妇,她的丈夫因病早逝,儿子华海生曾经娶妻,妻子却因为无法忍受华屋的贫困丢下年幼的孩子一去不归。胡冬娣和儿子、孙子三代人多年来一直挤在不足30平方米的土坯房中。2012年下半年,华屋成为了土坯房改造示范点,政府补贴、贴息贷款、社会捐助……在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援下,胡冬娣家的新楼房开工建设。“若干意见”实施一年后,在外乡打工的孙子带回了孙媳妇。又过了一年,重孙子也呱呱坠地。再过几个月,胡冬娣一家人就可以乔迁新居,如今的老人“整天都是满脸笑容”。
不仅要住新房子,还要找到新路子。在“山上种油茶毛竹,田间种烟叶山药,房前屋后养蜂养土鸡养生猪”的产业综合发展思想指导下,华屋百姓正在亲手推开致富大门。干部们“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下乡、村里成立了特种农产品合作社、在家的老人妇女们开始养殖蛋鸡……土特产品统一收购、包装、销售,提高效益。这种“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也获得了好评。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仅有43户家庭的华屋百姓几乎家家户户都投身革命。当时村里的17位青年在报名参加红军时,每人亲手在后山栽下了一棵松树,表达对中国革命必将胜利的坚定信念。这17人在后来的长征路上全部壮烈牺牲,尸骨难寻,而这些“信念树”如今已经亭亭如盖,成为烈属们祭奠亲人的唯一遗物。在这片“红军烈士信念林”的掩映下,华屋百姓们的新房正拔地而起,向逝去的先人讲述着后代们的新生活。
呼叫热线 4008-100-300 服务邮箱 kf@people.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考生服务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8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4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