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陪伴
长期感受不到家庭温暖,生活上又缺少照顾,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多数存在消极、自卑、孤单等问题,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性格脆弱、行为孤僻的状态。2012年7月我国发布的首份《留守儿童健康人格报告》显示,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缺陷问题堪忧,突出表现在学习焦虑、与人沟通焦虑、处事敏感、易冲动等方面。他们遇到困惑时,不善沟通,多会产生无助感,从而逃避现实。
广播媒体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少年儿童创造一个专属平台,多关注留守儿童心理渴求,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少儿广播可以作为儿童信任依赖的媒介,放松他们的精神压力。
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乡村少年》栏目专门设立了“成长不烦恼”的环节,“如果大家在生活中有小疙瘩、小问题,可以来信谈谈,菁菁姐姐会请成长导师送上温暖的成长建议”。成长导师有擅长心理咨询的曲伟杰老师,有12355南京青少年综合服务台的文清老师等,他们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了解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能针对孩子们的问题,因势利导地加以教育,促进他们的心理顺利发展。“成长不烦恼”填补了国内面向乡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空白,意义深远。
这些成长中的问题,不仅是留守儿童会出现,城市孩子也会面对,甚至成年人也能会心一笑,产生心灵上的感悟与共鸣,得到教育孩子的启发。在好的节目、栏目面前,并没有严格的城乡差别、人群差异,“陪伴成长”可以使广播成为留守儿童的精神家园,也可以吸引一部分城市听众,提高节目的收听率,有利于农村广播的长远发展。
(三)服务
2004年媒体开始提高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但着力宣传的是解决问题的先进经验,如政府出台政策扶助留守儿童、官员看望慰问留守儿童、企业和社会志愿者帮助留守儿童等;这些报道中留守儿童成了陪衬,真正从留守儿童出发“接地气”的报道却很少。留守儿童在传媒报道中通常以两种情况出现:一种是弱势群体,可怜、无助、易受伤害;另一种是负面形象,将留守儿童定性为问题儿童、差生、辍学生,对他们总有一种偏见。实际上,留守儿童并非普遍成绩较差,也并非大量辍学,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大多数能体谅父母的艰辛,并将对父母的思念、感激变为学习动力,学习自觉、上进、表现良好。④很多关于留守儿童的报道,存在将个案过度渲染,以吸引眼球的问题。
“乡村少年秀”系列活动是《乡村少年》栏目专门为农村留守儿童搭建的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旨在帮助乡村少年开阔视野,展现才华,建立自信,实现梦想。
“乡村少年秀”(第一季)——作文秀,以成长故事为主题,鼓励孩子们用发现的目光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记录自己的真实成长经历,创造属于自己的少年时光。《希望北京喜欢我》、《美丽的新疆之哈萨克牧民的转场》、《乡村少年逆袭路》……乡村少年的故事饱含才华和情感。
“乡村少年秀”(第二季)——梦想秀,以梦想为主题,可以是生活中的小小愿望,也可以是人生的远大梦想,还可以是千万个个人梦想汇聚成的中国梦。设计师梦、姐姐梦、飞天梦……乡村少年的梦想充满阳光和希望。
展示作文都由孩子们自己朗读,既可以丰富节目的声音元素,也可以让听众感受作者那一份真情实感。孩子们的普通话可能不太标准,音质也不那么完美,但能体现他们那份心情,因为是相似年龄,也更容易引起小听众的共鸣。
活动特设“组织奖”和“伯乐奖”,以此吸引孩子们的家长、朋友和老师,扩大了收听群体,产生更多的关注,为乡村教师、乡村教育创造了机会。从另一层面来说,这一活动也大大增加了《乡村少年》栏目的深度和广度,从孩子们的思想情感方面扩展到了教育领域,很好地丰富了节目的内容、内涵和意义。要把《乡村少年》栏目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力更加扩大,可以考虑引入市场因素,增加栏目的活跃度,使线上线下得到很好的传播,打造出特色品牌,放大栏目的知名度和影响面,使栏目的服务范围更加宽泛,由狭义的服务“乡村少年”转向服务“青少年成长”的各个环节,满足新形势下受众的需求,从而不断延伸栏目的生命力。
三、留守儿童对广播媒体的意义
专业对农广播频率的开播,既是广播媒体实践公共服务的需要,也是广播媒体争夺媒介市场、拓展竞争空间的选择。农村的特殊性决定:广播这种收听成本低、传播速度快、适应群体广的大众传播工具,对居住分散、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农民仍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村不能缺少广播,农村也是广播的主打市场。
资料显示,美国现有14000多家广播电台,其中农业电台占800多家,主要为农业地区的农场和农民提供切实有效的各种公共服务信息。美国农业广播在美国传媒业商业化倾向极为浓厚的环境中,仍然能够很稳定和有活力地生存,值得中国有关主管部门和业界学界人士深思。⑤
以农村听众为目标对象,以服务“三农”为办台宗旨的对农频率,不但可以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全方位服务,而且能为电台提供良好经济收益。陕西电台9个频率中,农村广播2007年广告创收2313万元,占总收入的14%;安徽农村广播开播后按照总台分党组下达三年经营创收1500万元的目标任务,实际完成了近2800万元,超过目标任务80%以上。⑥
寻找和创新细分的市场,是广播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一些农村广播的受众面还局限于生活在农村的农业人口,其中又以中年男性为主,而对潜力受众群体青少年等群体的开发尚显薄弱甚至没有涉及。所以,《乡村少年》栏目的成功有着积极的示范意义,6000万农村留守儿童不仅是今天的听众群体,也是广播未来发展必须争取的人群。(作者系广东省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新闻系副教授)
注释
① 段成荣,杨舸:《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8年第3期。
② 人民网:《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EB/OL],
(2013-05-10)[2014-05-23]http://acwf.people.com.cn/n/2013/0510/c99013-21437965.html。
③ 陈祥华:《中国乡村之声:对农广播公益性的全面回归》[J],《媒体时代》,2013年第5期。
④ 王东宇,王丽芬:《影响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第2期。
⑤ 邓炘炘,黄京华:《广播频率专业化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6页。
⑥ 张立旺,黄美娟:《办好农村广播 宣传服务“三农”——安徽农村广播开播四周年运营谈》[J],《中国广播》,2009年第7期。
来源:《视听》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