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人民網獎學金>>中國人民大學

大學生自我表露現狀和變遷【2】

——以人人網大學生狀態為例

倪瑋

2012年11月06日16:35    來源:人民網研究院    手機看新聞

2、自媒體時代的自我表露

在SNS和社交網絡流行的今天,線上的自我塑造功能被增強,在虛擬的世界裡塑造出觀念的“鏡子”也顯得更加多元化且不確定,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以前在傳統媒體上幾乎不可能對一個普通個體進行過於私人化的自我表露,但是新媒體和信息時代的技術使得每個人都擁有了麥克風,每個人的個人信息都可以得到一定范圍的傳播。

網絡傳播的另一大特點是活躍且多方面。自媒體將原有的人際傳播和大眾傳播的方式融為一體,在總體上呈現出散布的網狀結構。而且突破了原來一對一的傳播方式,增加了多對多的傳播方式。比如,在網絡上,一個願意進行自我表露的個人,他可能只是想針對一定人群進行一定意義上的自我表露,但因為網絡信息的快速傳播和網絡社群的興起,從理論上來說,一則上網的信息可以傳遞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自我表露的可到達性被大大擴大。

自我表露在自媒體時代,也被很多人當做是形象管理和危機處理的一個重要方式。因為自我表露的范圍擴大,所以,過去僅限於針對小范圍群體和比較親近的首屬群體的自我表露在一定意義上,走向了傳播的泛化,甚至可能面對完全的陌生人。陌生人在見面之前,可能會選擇互相查看自媒體上的信息,以期獲得第一印象。這也帶來了新的問題,比如隱私管理。自我表露在概念原來僅限於“真誠想法”,但是在提出概念的年代,自媒體還未出現,Web2.0的效用沒有被考慮入內。如今,網絡這個平台從根本結構上顛覆了原有的平台,所以也對自我表露的方式和概念直接沖擊。

3、人人網和自我表露

人人網是由千橡集團將旗下著名的校內網更名而來。2009年8月4日,著名的校內網更名為人人網,代表著“社會上所有人都可以來到這裡”,從而跨出了校園內部這個范圍。在其巔峰時代,擁有近億名用戶。[ “校內”走紅大學校園容易尋找老友、沒有廣告及陌生人騷擾等優點備受高校學生歡迎.http://epaper.oeeee.com/E/html/2008-05/15/content_467623.htm南都網,2008-5-15 ,引用日期2012-10-26]

人人網是一個為整個中國互聯網用戶提供服務的SNS社交網站。網站的用意在於通過提供發布日志、保存相冊、音樂視頻等站內外資源分享等功能,搭建豐富高效的用戶交流互動平台。但是,其核心用戶仍針對大學校園裡的學生和已經畢業的校友。可以說,對學生、尤其是大一大二的低年級學生來說,使用人人網進行自我表露是幾大選擇之一。

在SNS媒體還沒走紅的時代,校園BBS曾經對大學生的自我表露產生過重要影響。曾有學者以復旦大學的“日月光華”BBS為例,系統分析了校園BBS對大學生的自我表露形式和結果上的影響[ 張軍芳. BBS使用目的對大學生”自我表露”的影響——以“日月光華”為例. [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09年. 第9卷第3期]﹔在微博產生之后,也產生了不少以微博為平台的自我表露研究。本文因為針對大學生,所以選擇人人網進行分析平台。

二、研究方法

1、內容分析法

內容分析法著重描繪現今大學生進行自我表露時的基本特征。文章擬從人人網狀態的數量、形式、傾向等方面,系統全面地歸納總結出大學學生通過人人網狀態進行自我表露的特點。

內容分析方法為,進入人人網的網頁,隨即抽取於2009、2010、2011、2012年入學在人人網注冊的學生,注冊顯示的學校為“中國人民大學”。將其在人人網上發布的信息全部拷貝,並使用ROST語義分析軟件進行逐字逐句地對照分析。選取的時間是一個構造周的時間,即2012年10月15日(周一)、2012年10月23日(周二)、2012年10月10日(周三)、2012年10月25日(周四)、2012年10月19日(周五)、2012年10月20日(周六)和2012年10月14日(周日)。

抽樣方法:分層抽樣和滾雪球抽樣相結合。首先,在人人網好友搜索界面上分別搜索2009、2010、2011、2012年入學的學生,每一頁呈現出十條搜索結果,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選擇一名學生,之后每間隔一定數量繼續抽樣,這樣分別得到每個年級各25個樣本。如果抽得的學生有設置訪問權限,且無法加為好友,則用滾雪球式抽樣,即在加好友成功的群體之中,利用好友推薦的方式,補取其他可以拿來研究的人員。這樣最終一共保証四個年級共100名學生在一個構造周內的全部個人表露內容被編碼並分析。

將每個人在研究時間范圍內所發布的一切信息作為研究樣本,分別記錄下完整信息,包括主體的姓名、性別、年級、院系等基本信息,和發布信息的狀態、圖片、日志等表露信息,和每條狀態的回復內容和交互方式。將信息進行內容分析、編碼。具體的編碼內容在結論部分詳細展現。

2、訪談法

針對研究最想要探討的問題——即在自媒體時代,原來界定“自我表露”的三大塊內容——主體性、個人性和真誠性是否還繼續存在進行了訪談。針對第一部分的數據粗略統計和研究,選擇了20名在自我表露比較頻繁且有特點的同學,對他們進行簡短訪談,主要詢問他們在進行自我表露過程中的心理特點、呈現出的自我表露內容和心理預期的異同和分析現實狀態和網絡狀態之間的聯系。具體的訪談提綱在結論部分詳細展現。

分享到:
(責編:李曉越、趙光霞)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